貧困山區受到助學的事例?教育幫扶,可有效助推貧困地區、貧困家庭擺脫貧困從2013年起,重慶晨報攜手利群陽光,共計資助了568名優秀學子今年,180名寒門學子受助圓夢大學,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貧困山區受到助學的事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貧困山區受到助學的事例
教育幫扶,可有效助推貧困地區、貧困家庭擺脫貧困。從2013年起,重慶晨報攜手利群陽光,共計資助了568名優秀學子。今年,180名寒門學子受助圓夢大學。
今年7月,重慶晨報6名記者,頂酷暑、冒暴雨,深入酉陽、秀山、黔江、彭水、武隆等地的貧困山區,尋訪數十名優秀的寒門學子,了解他們真實的家庭境況和求學經曆。
昨天,我們回訪了部分受助學子,帶你了解助學行動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預告
巜重慶市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重慶衛視将于今日22:05左右播出。敬請收看。
5000元受助款 是她一年的生活費
天漸漸黑下來,彭水縣漢葭街道興和村三組67号的小樓裡,隻有底樓廚房亮着一盞燈,光線昏暗。今年高考,這戶人家的老二陳琳娜,考了549分。陳琳娜家是彭水縣的建卡貧困戶,當地教委将她推薦給了“2016重慶晨報·利群陽光助學行動”。
今年6月起,記者入戶實地調查了解每一名申請助學愛心基金的學子。陳琳娜是記者入戶的第一名學生。
6月26日,彭水縣下起大雨,記者一行爬上山抵達陳琳娜家中時,已經入夜。昏暗的燈光下,屋裡唯一的一件電器——老式電視機早已不能開啟,成了擺設。這個一直帶着笑容的女孩,講述了她比同齡人更為艱難的求學路,我們聽得心酸,她卻坦然面對。
記者離開時,村裡的男女老少來了不少,大夥都誇這個女孩懂事、樸實,希望她能圓大學夢。
8月,陳琳娜拿到了西南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不久,好消息傳來:她通過了評審,将得到5000元助學金資助。
陳琳娜很珍惜這筆善款。“由于7100元的學費直接從助學貸款中扣除,這5000元助學金,是我一年的生活費,減輕了家裡很大的負擔。”陳琳娜說,開學兩個月來,她每月按照400元的生活費給自己支出。
進入大學的陳琳娜依舊刻苦。圖書館是她最喜歡去的地方。她加入了學校的演講與辯論學會,希望能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周末,她抽出一部分時間勤工儉學,她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讓年邁的父母過上安穩的生活。
陽光學子的信:
老師告訴我,這次選擇受助學生,記者要到家中入戶調查,是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沒想到他們會冒雨來我家,詳細問了我們很多問題,認真的态度讓我敬佩。深夜,他們離開後,我和媽媽聊了很久。利群陽光助學行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5000元的經濟資助,還有溫暖的關愛和向上的激勵。
被她的故事打動 捐助人追加捐助12人
張雪平
18歲,現就讀于銅仁學院
記者小記:7月的一個午後,我們趕到張雪平家。當天氣溫40℃。不少鄉鄰頂着大太陽自發趕來。大夥說,這個娃很不容易,一定要幫幫她。
凱堡村平岑組,一片茶園的盡頭一間破舊不堪的平房,這便是張雪平的家,村裡最窮的一家。父親因為一場意外永久性殘疾。
今年是張雪平的第二次高考。第一年高考前,母親因為車禍住進重症監護室,安頓好殘疾的父親,她向學校請假,隻身一人照顧母親。一個月後參加高考,以483分的成績落榜。全家借債,咬牙送她複讀。
今年高考,張雪平的高考成績不錯,秀山縣扶貧辦将她列入了“2016重慶晨報·利群陽光助學行動”報名名單。
張雪平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名教師,回家鄉教書。在記者采訪的4個多小時裡,不斷有鄉親趕到張雪平家,向我們反映情況,反複強調要幫幫這個孩子。
7月下旬,記者走訪張雪平的故事見報後,不少讀者緻電重慶晨報,希望“一對一”資助張雪平完成學業,消息傳回凱堡村,這個孩子哭了,鄉親們聽說後樂了。
8月,張雪平如願收到銅仁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就讀學前教育專業。
“看了張學平的報道後,我覺得這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我上大學的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知道那種逆境的滋味。”定向資助張雪平的鄧女士,看了助學行動系列報道後,又追加了捐助,共捐贈6.5萬元定向資助13名貧困學子。
“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今後的生活,為改名命運而努力。”入學前,張雪平給自己寫下這樣一段話。如今,她申請了助學貸款,利群陽光的5000元助學金成了她一學年的生活費,極大地緩解了家庭的壓力。
現在,張雪平是學院紀檢部的一名幹事,還參加了英語角等社團,從一個羞澀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說話條理清晰、自信滿滿的大學生。
陽光學子的信:
因為家裡太偏遠,我們對獲得資助并沒抱多大的希望。沒想到記者居然趕到了我們家,那麼熱的天,他們竟然徒步走了上來,心裡滿是驚喜和感動。我們接受資助的學生有個QQ群,感覺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心裡都充滿感恩之心。
她進入大學後 時間排得滿滿當當
楊冉
18歲,現就讀于第三軍醫大學
記者小記:高考後,楊冉一直在地裡幫忙。結束采訪離開時,她說貧困的父母供自己讀書,她沒有理由不努力。
水車壩村,位于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村裡至今沒通公路。6月29日,酉陽多地遭遇暴雨襲擊,楊冉家所在的闆橋鄉多處公路中斷,記者冒雨徒步3個多小時後,抵達了水車壩村。
在楊冉家,記者看到,漏雨的木屋内牆上挂着47張獎狀。父親楊正清說,這兩堵挂滿獎狀的木牆是他的寶,讓他再窮也要擡起頭走路。
在車水壩,楊正清家是出了名的貧困戶,但村裡人都羨慕楊正清,因為隻有初中文化的他卻養了個好娃娃。
小學時,楊冉每天往返3小時到山下讀書,她是全校第一名;初中時,她成了全鄉第一名。到了高中,她是學校最勵志的貧困生,為節約時間連去食堂都在奔跑。
639分的高分,楊冉順利考取了第三軍醫大學臨床專業。她說,從小看着母親常年患病,希望能成為一名醫生,減輕更多人的痛苦。楊冉的故事見報後,一位母親緻電重慶晨報,希望“一對一”捐助楊冉念大學,這位母親說,楊冉的勵志經曆值得每一個孩子學習。
如今,楊冉結束了兩個月的軍訓,開始大一課程的學習,這個刻苦的孩子是班裡出勤頻率最高的學生。“能進入大學,我已經很幸運了,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努力呢?”楊冉說,進入大學後,她将學習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還擠出時間加入了學校的一個心理方面的社團。
現在,楊冉最大的目标是考取研究生。她說,無論什麼時候,她都不避諱貧困生的标簽,她也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陽光學子的信:
我很感激利群陽光助學活動,記者負責任的态度和認真的精神令我感動。我沒想到記者會冒雨前來采訪,到我家時,他們全身都濕透了,滿腿都是泥,挺讓人過意不去。這種認真精神,會讓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生受益。
她想當一名記者 像記者幫她一樣幫别人
陳亞紅的家,在交溪村的半山腰上,說起這戶半山腰上的人家,全村人沒有不拍手叫好的。“老陳不容易啊,供出來兩個大學生。”哥哥今年才從重大土木工程系畢業,妹妹又考出了522分的高分。作為黔江區的建卡貧苦戶,當地扶貧辦将她推薦給了“2016重慶晨報·利群陽光助學行動”。
7月9日,酷暑中,車子在山路上繞行了很久,同行的實習生吐得一塌糊塗。我們在公路的盡頭下了車,開始爬山,攝影記者背着幾十斤的設備,汗水濕透了衣背。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在一棟老舊的木屋前見到了19歲的陳亞紅。
我們走訪了交溪村的鄉鄰,了解到這個家庭貧窮勵志的經曆。8月,陳亞紅收到四川外國語大學的通知書,讀到了最想讀的專業——網絡與新媒體。不久,利群陽光的好消息傳來,她通過了評審,成為一名受助學子,鎮上也送了1000元助學金。
陳亞紅一年的學費是5600元,鎮上的1000元和利群陽光的5000元助學金足以完成這筆費用的支出。
9月,陳亞紅邁進了大學校門,成為川外2016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一員。
“進入大學後,我感覺世界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開學後,除了刻苦學習,陳亞紅還申請加入了校學生會信宣部,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雖然剛念大一,但她已經規劃好了英語四六級、計算機考級計劃,并且要努力考研。
陳亞紅說,貧困已成為她向上的動力,能更好地感知生活的美好。
陽光學子的信:
一開始,我對自己選擇的專業并沒有太多的了解,自從7月份見到你們後,我才知道自己選擇了一個多麼棒的專業。是因為你們的工作,像我們這樣的孩子才能得到幫助,順利進入大學。我會好好學習,畢業後也争取成為一名能幫扶别人的記者。
本報記者 王珊 實習生 馬恒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