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家長在群裡吐槽:
“我快崩潰了!我家娃現在就是行走的小喇叭,隻要心情不好,不分場合就鬧。
昨天帶娃去商場逛街,因為沒給她買玩具,娃一屁股就坐到地上哭,過往的行人都在看我。
為了避免‘丢人’,我趕緊跑過去抱着娃安撫她,可越是哄着娃,娃就越哭越鬧。
當時我還嘗試呵斥她,但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軟硬不吃的娃,我真拿她沒辦法!”
這段吐槽很快引起了其他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開始吐槽着自家孩子的“刁蠻任性”。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狀态:吃飯和學習的時候沒勁,哭的時候比誰力氣都大,10頭牛都拉不住。
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哭鬧不分場合,即便是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也會把家長折騰得夠嗆。
而對于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來說,孩子一哭,家長下意識就會去哄。
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家長還會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買玩具、吃零食等。
如果這樣的方法還是不奏效,那麼家長隻好使出最後的大招:連拖帶拽,連兇帶吼。
但最後你會發現,隻要孩子想哭,家長用啥招數都不管用。
01
很多家長會這樣想:
這孩子肯定是被我慣壞了!
或者就是故意和我對着幹!
可是這叛逆期來得也太早了吧!
其實,孩子總是不分場合哭鬧不止的原因,并不隻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
記得前段時間朋友發生了一件事。
她家女兒一直比較乖巧,很少哭鬧,但有一天她卻因為媽媽的一句話哭了一整晚,怎麼都哄不好。
那天朋友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心情非常差勁,回到家後也是悶悶不樂的,全然忘記了昨天和女兒約定好去打羽毛球這件事。
結果回到家後,女兒興高采烈地撲向媽媽,問她什麼時候可以下樓打球。
一身疲憊的媽媽根本不想動,隻想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覺,于是她對女兒說:“咱們改天去好嗎?”
女兒不高興了,撅着小嘴,一臉委屈,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媽媽先是哄,見不起效果,便吼了出來:“媽媽累了一天了,你就不能體諒一下,明天去玩不可以嗎?”
媽媽這麼一說,女兒哭得更厲害,而且非常委屈。
後來,朋友跟我聊起這件事,我突然能夠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哭得這麼厲害。
其實,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很失落,尤其是家長拒絕孩子的需求時,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爆發出來。
孩子和成年人不同,當産生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多數會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
然而,這個時候大部分家長隻想阻止孩子。
不管用什麼方式,哄也好,恐吓也罷,隻要孩子不再繼續吵鬧,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可是,孩子不再哭鬧,負面情緒就真的會煙消雲散嗎?
02
其實現實是,如果我們總是在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阻止他,那麼他就會把沒有宣洩出去的負面情緒壓抑在心裡。
長期壓抑負面情緒,會導緻孩子産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症、抑郁症等。
家長要知道的是,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是會有難過、委屈、憤怒等負面情緒的,并且這些情緒的存在是十分正常的。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失去了喜怒哀樂,這不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嗎?
這裡并不是想要告訴你,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家長要理解。
孩子用哭鬧,或更加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和宣洩情緒,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情緒毫無概念,以及不懂正确宣洩情緒的方式。
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有三件事,先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接納情緒,最後找到合适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宣洩情緒。
1. 認識情緒
人都是有積極情緒和負面情緒的,并且二者要始終處于平衡,不管哪種情緒都不能出現“過剩”的狀态。
簡單來說就是,人都會開心,也都會悲傷,這才是健康的。
這點我們要反複和孩子強調,避免當孩子的負面情緒襲來時,他會措手不及。
另外,如果孩子陷入了某種負面情緒,例如憤怒,那麼家長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說出内心的感受。
比如,是不是很生氣?是不是感覺像小恐龍一樣想要噴火?是不是很想摔東西?
如果我們經常引導孩子去辨别和區分情緒,那麼孩子就不至于總是在一點小挫折面前哭到驚天動地。
因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的情緒是哪一種,也可以表達出來。
2.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總是認為不哭不鬧的孩子最省心,這種想法其實非常危險。
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總會有情緒起伏的時候。
對于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來說,他們不開心的時候,會比成年人更加無法承受。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如此嚴苛?
我們要嘗試換位思考,給孩子多點共情和理解,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包容和愛。
然後我們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有這樣的時候,我知道很不好受,如果願意你可以跟爸爸/媽媽傾訴。”
這樣就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釋放情緒的安全環境,孩子就會對家長産生信任感,從而嘗試把問題說出來。
3. 幫助孩子學會宣洩情緒
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幫助孩子宣洩情緒。
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設置一個專門用來宣洩的區域,比如卧室的某個角落。
每當孩子哭鬧或者脾氣暴躁的時候,家長都可以引導孩子去宣洩區,比如摔玩具、塗鴉等安全健康的宣洩方式都是可以的。
或者帶孩子去戶外,通過運動的方式宣洩,比如慢跑。
人在慢跑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讓人變得愉悅起來。
最後希望家長明白一點: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管理情緒的能力都是需要慢慢培養的。
所以,不要阻止孩子表達和宣洩情緒,而是引導孩子健康、安全地管理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