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退休養老制度的改革,關于養老金的一切,都是我們所關心的話題。工作了一輩子了,就是想有個安穩的晚年生活,老了後,生活可以有個保障。最近一些網友和我反應,問我是不是退休金是按工齡30年一個檔次,35年一個檔次。那這是什麼意思呢?現在我就一起看看吧!
繳納社會保險基金的年限,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工齡,繳納社會保險基金年限越長的養老金金額越高,部分省市把工齡檔次分為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及35年以上六個檔次,檔次越高,養老金金額越高。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退休雙軌制問題。你說的這個退休金計算辦法,是2014年10月1日之前,事業單位公務員,工勤人員的退休金計算辦法。
具體規定是:工齡滿35年以上,發放退休前工資的90%,工齡30年以上35年以下,發放85%,20年到30年是80%,10年到20年是70%,10年以下是60%,但是這個工資僅僅指的是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是各種補貼,生活性津貼之類。
總之,事業單位退休是很合算的。2014年10月1日之後,國家實行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改革。退休金計算公式,向企業退休金計算公式靠攏。
計算退休金時工齡夠35年,按本人工資95%算,30年以上不到35年,按本人工資90%算,30年以下依檔梯減。企退人員享受養老金,計算養老金時,工齡有一年算一年,不分檔次。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釆用養老金替代率計發養老金,未能真正反映養老金真實水平,由于事業單位社保改革較晚,“老、中、新人”養老金計發辦法怎樣才能合理銜接與平穩過渡,如何做到養老待遇的“保低限高”,為了突破這一瓶頸,養老金替代率被認為是計發養老金最好的折衷選擇。目前的“替代率”無疑繞開了養老保險多繳多得原則,隻看工齡,卻抺平了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雖然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并軌,但兩者間的養老金替代率之間的差異着實令人驚詫。
如今養老金已經連續14年都在上漲,隻有養老金一直在上漲,才能鼓勵我們更多的年輕人堅持繳納養老保險。從今年調整養老金的标準來看,很多地區調整養老金的标準還是非常給力的,收到了很多退休人員的稱贊。有很多退休人員今年上漲的養老金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完全是沒有想到竟然上漲這麼多養老金!
為什麼社保中斷就可以補繳而醫保卻不能呢?看完理解了
中人的退休金是如何計算的?看完後心裡終于有數了!
獨生子女的父母在60歲一年能領多少錢呢?是發給獨生子女的嗎?
每年都交500元養老保險,交15年,60歲後每個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如果60周歲前去世了,所交的養老保險會不會打了水漂?終于放心了
50歲以上,沒工作,沒社保的人有新的政策保障嗎?别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