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污水處理操作和運營技術哪個累
污水處理操作和運營技術哪個累
更新时间:2024-10-08 10:45:08
更多關注公号:環保水處理(hbscl01)

城市污水廠的運行管理,同其他行業的運行管理一樣,是污水處理全流程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等工作的總稱,是企業各種管理活動。本文收集了一些關于運營方面的技術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水處理膜生物反應器原理與應用126購買

1、污水處理廠組織結構

污水廠生産運行功能主要由廠部、運行部(包括中心控制室和各工段)、動力維修部(包括電工班和維修組)與化驗室實現,由運行部指導各工段的運行工作。污水廠的動力與設備維護體系主要由日常維護,定期檢修,故障維修與改善維修組成。

除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外,運行部人員亦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包括日常巡檢及簡易常規維護,如加潤滑油、清潔、清換過濾器、小部件的緊固調整設備等(一般完成工作任務時間約為0.5小時)。動力維修部主要負責設備的定期檢修,故障維修及改善維修。實驗室行政上由排水公司直屬,實際上設在污水廠,并在廠長的協調下與運行部緊密配合進行工作。污水進廠的調度由廠部在運行部協助下與排管處及泵站進行。

2、水質監控指标

水質監控指标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标準》GB18918-2002和建廠時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确定的級别執行,各檢測項目的檢測周期參照《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CJJ60-94執行。

即PH值、SS、BOD5、CODcr、NH3-N、TN、TP每日一次,糞大腸菌群數每周一次,其餘檢測指标每半年檢測一次。一般排水公司為确保污水處理廠能夠達到環保局要求,會适當提高對污水處理廠的監控标準。

污水處理操作和運營技術哪個累(污水處理運行經驗總結)1

3、排水公司對污水處理廠業績考核指标

排水公司對污水處理廠的技術考核指标至少應包括以下範圍。

水質:出水水質達标率:CODcr、BOD5、SS、NH3-N、TN、TP每2h采樣一次,取24h混合樣,以日均值計。糞大腸菌群指标每周一次。

出水水質達标率(%)=(月檢測指标總合格次數-不合格數)*100/月檢測指标總數

水量:未處理污水溢流率(%)=(進水泵站送水量-污水廠實際處理量)*100/泵站送水量

化驗任務完成率:化驗任務完成率(%)=(實際檢測項目數*100)/按項目及頻次應檢測項目數

設備儀表完好率:設備儀表完好率(%)=(考核機組完好台數*100)/考核機組總台數

連續無責任傷亡事故曆時(日)

随着公司機構的健全與管理經驗的提高,其它指标亦可逐步納入考核範圍。

4、系統初次運行前提條件

人員培訓工作:系統初次運行是污水處理廠投入正常運行前的重要步驟,操作人員在此階段應為系統以後的正常運行積累經驗。在系統進行初次運行前應完成對全體員工的崗位培訓和安全培訓工作。

各單元處理構築物内的清理、防腐和設備緊固:污水處理廠投入正常運行後可能長時間不能停運,故在系統進行初次運行前應清除全部構築物中的垃圾雜物,同時應仔細檢查和修補構築物和機械設備的油漆、防腐和緊固情況。

系統單機調試、構築物滲水測試:系統單機調試和構築物滲水測試應在系統初次運行前,包括水處理系統和泥處理系統的各工藝水池,工藝設備,輔助設備及閘閥及堰門等。由土建分包商和設備供應商,安裝單位分别完成,并提交單機調試和構築物滲水測試報告。同時注意工藝中有标高要求内容的校核,例如各轉刷的标高一緻,并與堰門标高協調。污水處理廠相關人員應參與該項工作,并對單機調試和滲水測試工作進行驗收。

檢驗進出水條件:系統進行初次運行前,污水收集系統應具備收集和提升污水能力,并能夠通過污水收集控制系統控制進水量和進水時段,同時,應确保污水處理廠出水管道與受納水體連通,以保證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尾水能排入受納水體中。

複核設計負荷時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複核設計負荷時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是指複核自進水提升泵到出水口工藝流程的過水能力能否達到設計負荷。由于已通過單機調試,可以用污水進廠進行複核以節約清水。如出現問題應通知承包商進行改建,直至達到設計負荷。

系統聯動:新建污水處理廠系統聯動應由總承包商完成。系統聯動試車的目的是檢驗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監測和調控能力以及檢驗設備間運行的協調性。在系統聯動過程中應重點調試自動控制和現場控制系統運行情況。

5、接種污泥選擇

接種污泥應采用附近城市市政污水處理廠的剩餘污泥,為減輕運輸壓力應取脫水幹化後的污泥。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後通過回流污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污泥。

6、活性污泥馴化(以氧化溝為例)

第一階段

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并啟動水下推流器。持續進水到氧化溝中水位達到設計有效水深的1/3時,将接種污泥均勻地投入到氧化溝反應池中,采用鼓風曝氣系統開始曝氣,同時連續進水至氧化溝反應池中水位達到設計運行水位(采用轉刷或轉碟曝氣系統,在此時開始曝氣),在污泥接種完成後的持續進水過程中逐步增加曝氣量至曝氣量達到最大。

氧化溝水位達到設計運行水位後,持續進水至二沉池中。當二沉池進水2小時後啟動沉澱池刮泥機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澱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馴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處理池中。污泥回流率應通過觀察回流污泥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污泥回流比,應控制在50~100%之間。

當二沉池達到正常運行水位,應觀察活性污泥狀況,控制進水,直到出現模糊不清的絮狀物,這時可适當進水,換水以補充營養物,換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溝池容的25%再重複上述操作。當二沉池開始溢流時,啟動後續污水處理工藝,如消毒工藝。

在生物處理池水位達到正常運行水位後應随時監控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值(通過溶解氧測定儀),以判斷曝氣量是否足夠,并作出相應調整。在活性污泥馴化過程中,溶解氧的濃度應能滿足以下三方面可能發生的情況下:

a)進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濃度較低;需要較多充氧量;

b)進水缺氧,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變成充氧環境;

c)當污水中營養物質豐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來滿足微生物的生長。

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濃度應确保氧化溝出水口處溶解氧濃度不小于1.0mg/L。在活性污泥馴化的第一階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濃度較低,在曝氣的過程中可能會産生大量的泡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采用噴灑水滴等措施來去除泡沫。

第二階段

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二階段後,監控溶解氧的同時,應開始監測活性污泥的30分鐘沉降比(SV)和營養物質參數。在進行監測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此階段的前幾天泥水混合物的顔色幾乎同進水的顔色相同,随着曝氣時間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顆粒變大,沉降性能變好,并且顔色逐漸變為黑褐色。

在此階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達到20%。檢測營養物質的目的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條件,在活性污泥馴化的過程中營養物質的參數BOD:N:P應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達到此參數應投加營養物質進行調節。

第三階段

活性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三階段後,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在此階段中,應進行分析計劃,對泥水混合物的關鍵參數進行監測、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關數據供系統正常運行參考。

當活性污泥濃度值達到規定範圍并相對穩定時,可以認為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經生化和沉澱處理後,出水SS應達标。在該階段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剩餘污泥排放。

第四階段

該階段的目的是記錄運行參數,即活性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生物鏡檢、污泥回流比和剩餘污泥排放量等關鍵控制參數。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參考。當進水濃度較低、污泥生長情況較差的情況下應增加污泥回流比,同時當污泥膨脹等情況發生時應減小污泥回流比。

在污泥馴化的該階段和以後系統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沒有保證污泥回流比,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

沒有足夠的活性污泥來處理污染物。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系統啟動的前一到兩個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較小,導緻污泥在沉澱池中停留時間較長,污泥在二沉池中發生厭氧反應,可能會出現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較厚的泥層,可能導緻出水懸浮固體濃度較高;當有足夠的溶解氧濃度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在生物處理池中将産生硝化反應,可能會導緻沉澱池中發生反硝化反應導緻污泥量增加。

污泥馴化的第四階段結束後及污泥馴化工作完成後,活性污泥各運行參數都應在設計控制範圍内并相對穩定。

7、溫度要求

溫度是影污泥馴化的環境因素之一,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範圍的溫度内生長,污泥馴化的溫度範圍在10~40℃,最佳溫度在20~30℃。故建議系統的初次運行不要放在冬天進行。

8、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污泥馴化和以後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将系統的進水pH控制在6~9之間。

9、營養物質要求

良好的營養條件是菌群代謝、生長的前提。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應将營養物質的參數控制在BOD:N:P為100:5:1左右,為污泥馴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10、溶解氧量(DO)要求

DO是污泥馴化過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在污泥馴化過程中應将DO的範圍控制在0.5~2.0mg/L。(溶解氧濃度測量點為,轉碟曝氣器水下遊4.5米處)。DO可以通過溶解氧測定儀檢測,也可以通過人工檢測,以了解DO在池中的變化規律。

11、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要求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的數值可以相對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性污泥的濃度應控制在2~4g/L。

12、污泥的生物相鏡檢要求

活性污泥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着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後生動物〉則吞食遊離細菌。運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鐘蟲、輪蟲、纖毛蟲、菌膠團等。當菌膠團片大。鐘蟲活躍而多,出現輪蟲、線蟲時,污泥成熟且性質好。

13、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要求

活性污泥正常運行時污泥30分鐘沉降比應控制在15%-30%之間。

14、污泥齡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氧化溝中污泥濃度,進水懸浮固體濃度(SS)與污泥沉降性能指數(SVI),主要調控手段為調節剩餘污泥排放量。剩餘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藝控制中最主要的一項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濃度,控制污泥泥齡,改變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和增長速度,改變曝氣池需氧量以及改變污泥的沉降性能。

15、污泥齡計算

QS=(MLSS*Va)/(Q*SSi)

上式中:

QS:污泥齡(d)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Q:進水流量(m3/d)

SSi:進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16、細胞平均停留時間計算公式:

MCRT=(MLSS*Va)/(Qw*SSr Q*SSe)

上式中: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體積(m3)

Qw:日排泥量(m3/d)

SSr:回流污泥濃度(mg/L)

SSe:出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活性污泥QS在15天左右,MCRT一般應稍低于QS,并在運行的過程中逐步調低。回流污泥濃度SSr主要由回流比進行控制,回流比加大則污泥濃度下降,回流比減小,則污泥濃度增加,污泥濃度用來計算F/M。

17、溶解氧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主要手段是曝氣強度控制;氧化溝中,污水混合液在氧化溝内循環流動,以轉刷、轉碟或表嗓機推動和充氧,在曝氣裝置下遊溶解氧濃度從高向低變動,由好氧段逐步過渡到缺氧段,好氧段溶解氧濃度DO宜控制在1mg/L~3mg/L,缺氧段DO宜控制0.2~0.5mg/L。

轉刷(轉碟)曝可以調節出水堰的高度,使轉刷(轉碟)改變淹沒浮度而改變曝氣量,若沒有變頻調速裝置,則可改變轉速調節曝氣量,也可增開或減少轉刷(轉碟)數量來調節曝氣量。如果減少曝氣量而影響水在池内的流速(應控制在0.25m/s以上),則應增開水下推流器,以保證池内流速,不緻淤積。

18、回流污泥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是污泥沉降指數與二沉池污泥厚度,主要調控手段是回流比。在氧化溝工藝中,剩餘污泥合理排放後的二沉池污泥必須全部回流到氧化溝中,才能保證曝氣池中的污泥濃度,從而保證其處理能力,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就是基于這個要求,其方法有:

按二沉池泥位控制,即按設計要求确定的泥位,或使泥層厚度控制在0.3~0.9m之間,同時使泥層厚度小于泥位以上水深的1/3。如果實際泥位超過設定的泥位,應增大回流量,如果泥位低于設定值應減少回流量,使逐步控制泥位在設定值上,但調節量不宜超過10%,待下一次巡檢時檢查泥位的變化,再給予适當的調整,當二沉池泥位穩定,在一個值的時候,說明所有的污泥已回流到曝氣池,達到了工藝要求,這個回流量與進水量直接有關,進水量增加(或減少),帶出曝氣池的污泥量成比例增加(或減少),回流量也應成比例的增加(或減少)。

因此習慣上用回流比(R),即回流污泥量與進水量之比來控制。

19、運行狀态的糾偏

運行狀态不理想,通常是由于上述三種調整不能及時引起,水力負荷(F/M)不适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機械或水力故障和進水水質突變(如非計劃性工業污水的沖擊負荷)引起。及時的調整須在運行中長期對季節性水質(含水溫)水量的趨勢分析後得以總結。

運行參數的調整具有滞後效應,故應小心調整(單次調整量應小于10%)并耐心觀察。常見的運行故障表征及應對方法詳見附錄四,系統故障診斷指南,各廠可依據各自情況增删。在運行狀态糾偏的過程中,其中關鍵的過程控制參數為F/M,即BOD5污泥負荷,F/M計算公式如下:

F/M=(Q*BOD5)/(MLVSS*Va)

MLVSS=f•MLSS

上式中:

Q:進水量(m3/d)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mg/L)

f:常數,對市政污水一般取0.75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有效容積(m3)

由于BOD5需要五日才能取得結果,因此又采用測定COD來推BOD5,對氧化溝的F/M值應控制在0.05到0.15之間。

20、故障調度

污水廠緊急狀态包括:

a、停電或斷電;

b、廠内重大故障;

c、管線泵站故障;

d、暴雨洪水。

暴雨時進廠污水的調度由廠部在中控室協助下與排水管理處及提升泵站進行必要的協調。

21、查看儀表數據記錄

a、運行控制參數是否正常。

b、回流泵與排泥泵運行是否正常。

c、氧化溝中DO是否在1.0mg/L至3.0mg/L的幅度内。

d、加氯是否正常。

22、感官巡檢

氧化溝中混合液的顔色能夠作為不良污泥或健康污泥的指标,一個健康的好氧活性污泥的顔色應是類似巧克力的棕色。

二沉池是否正常,表面水是否清澈,池中出現氣泡,上浮污泥,泥層是否太厚。如泥層太厚,應該加大污泥回流比。

出水是否清澈,可直接反映運行狀況,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

23、查看化驗數據計記錄

污泥指數(SVI)與微生物鏡檢,SVI通常應在70-100。如SVI太高,則可能發生污泥膨脹,若SVI太低,則可能是污泥老化。如鏡檢中發現絲狀菌應考慮在回流污泥中加氯。空氣用量(适用于鼓風曝氣),在氧化溝中應維持DO在1mg/l至3mg/L,可假設空氣用量是與進水BOD5直接關聯的。BOD5要在取樣後五天才有結果。空氣用量的跟蹤(結合COD值)是進水BOD5的參考指标。

24、進出水泵站啟動前檢查

啟動前檢查工作包括:

a、吸水池水位,是否在允許開機水位以上

b、水中有無可能影響水泵運行的雜物

c、檢查泵機是否安裝正确,緊固件無松動,電纜、接線盒正常,出水閘門(若有)是否關閉。

d、檢查控制台(櫃)開關位置,切換成手動控制狀态,檢查三相電源電壓應在規定幅度内,拟開電機傳感器濕度、溫度正常,後續工藝段是否允許進水。

25、進出水泵站巡檢

吸水池水位、吸水池有無雜物,逐台工作機泵的運轉聲音,三相電壓、電流、傳感器濕度、溫度、水泵出口壓力、流量,檢查控制櫃,切換開關是否設定在設定的自控或手控位置,機泵管道附屬設備及機房、門窗是否正常。巡檢頻率為接班、交班各一次(增加交接班内容),其餘時間每2小時巡檢一次,交班巡檢還包括設備、儀表、泵房及泵房周邊生責任區的衛生與維護工作。

巡檢過程中發現問題應立即調整,并記錄在記錄表中,例如水位低于設定值,應立即停機,檢查水位繼電器,使恢複正常,若水位高于設定值,應通知中控室增開水泵,在泵運轉正常後檢查水位繼電器,使恢複正常;如吸水池有雜物應立即清理,若必須下池清理,則應按“狹小空間内的安全操作要求”操作并通知中控室調人支援與監護,并應檢查雜物來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發生類似情況;

如機泵運轉聲音不正常,要尋找原因,使其恢複正常;如機泵運行參數不正常則應調整與維護使其正常。當天氣突變,例如暴雨即将來臨,則應增加巡檢,檢查門、窗及采取必要的防水防雷措施。設備初次使用,設備經過檢查、改造或長期停用後投入系統運行要增加巡檢次數,即增加30分、75分各一次,若一切正常即轉入正常巡檢每120分一次。

26、進出水泵站維護保養内容和頻率

閘閥:每月一次由長白班負責。檢查閥杆密封情況,必要時更換填料,潤滑點的潤滑劑加注,若為電動閘閥則應檢查限位開關、手動與電動的聯鎖裝置;若長期不動的閘閥應每月做啟閉試驗。緩閉止回閥,每月一次調試緩閉機構、加注潤滑油。

桁車或電動葫蘆等起重設備每月做移位和起吊試驗,檢查起吊用鋼絲繩,防止鏽蝕并檢測其磨損量,若磨損大于原直徑的10%或發現有斷裂的股線,則應報告檢修組更換。每班一次檢查管道、閘閥、潛水泵吊裝孔蓋闆、護欄、爬梯、支架等金屬構件是否緊固、穩固,和采取穩固措施,若開始鏽蝕則應采取除鏽與防腐措施。

及時更換損壞的照明燈具。交班前要對管道、閘閥及其附屬設備、電器控制櫃櫃面、泵房門窗、牆面、地坪和周圍衛生責任區做一次衛生工作。并對電器控制櫃的禁用挂牌複核,并保持位置準确。

27、集水井的清理和頻率

每隔一年應對集水井進行清理和檢查池體有無裂縫和腐蝕情況,若結構已經穩定,積泥和腐蝕并不嚴重可以适當延長清理周期。

宜選擇污水量較小的時段組織清理,估算清理時間和估算溢流污水量,确定時間後報告排水公司,獲批準後組織實施,清理前必須做好充分的人力、物力、照明、通風和安全措施的準備,盡量縮短停水時間和确保安全,做好後續工藝生産變化的安排,才能開始工作。

當主機将集水池降至最低水位後,切斷所有主機電源,逐一起吊潛水泵,放入小型移動式潛水泵繼續抽水,同時用高壓水槍沖淤和清洗池壁,需下池作業時必須嚴格按照“狹小空間内的安全操作要求”進行,要點是進行強制通風,在通風最不利點檢測有毒氣體的濃度及虧氧量,達到要求後才可下人,同時必須繼續通風,強度可以适當減小,但不能停止,因為池内污物仍将釋放有毒氣體,要有人監護,下池工作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

檢查水池裂縫和腐蝕情況、檢查管道、導軌和水泵接口腐蝕情況,若有必要則進行防腐處理,檢查管道穩固情況和水位檢測儀表,作出詳細紀錄後恢複生産。清池的同時機電檢修工人應對起吊的潛水電機清理檢查維護,清池完成後吊裝複位、放水運行。

28、粗、細格栅運行與維護

啟動新的或重新投入使用的格栅前應檢查:

a、格栅内無雜物

b、潤滑油及潤滑油位

c、格栅具備運行條件

d、栅渣輸送機和壓渣機具備運行條件

e、進出水閘門啟閉靈活,密閉性滿足要求

f、電動和監控系統良好

g、自動控制儀器、儀表正常,信息傳輸準确;手動控制櫃具備操作條件,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裝置切換正常。

完成以上檢查工作并确認無誤後即可啟動格栅投入運行,格栅啟動步驟為:

a、點動電機,确定電機工作正常

b、啟動進水閘門開始進水

c、啟動格栅和除污機

d、啟動栅渣輸送機

詳細操作步驟由供應商或項目城市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格栅投入運行後的1小時内,應密切關注整機的工作狀況,如發現任何異常的振動或噪音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後方可投入運行。

29、清(運)渣程序

格栅除污機清理下來的栅渣經栅渣輸送機輸送到渣鬥中。渣鬥中栅渣達到80%設計容量時應及時清運,同時每班至少應清運一次,清運至污水處理廠指定地點統一處理。

30、沉砂池(以旋流沉砂池為例)操作程序

啟動新的或重新投入運行的旋流沉砂池前應檢查:

a、清理進出水管路和池内砂石等雜物

b、攪拌器及傳動裝置具備運行條件

c、空壓機具備運行條件

d、空氣管線及其支撐穩固

e、提砂系統及排砂管線具備運行條件

f、洗砂器具備運行條件

g、全部閥門和閘門啟閉狀态符合設計要求

h、水面以下機械設備和池壁及池底的防腐和緊固完成

i、電動系統、監控系統和保護系統完好

j、控制系統現場手動控制櫃具備操作條件,自動控制儀器、儀表和信息傳輸準确與正常,自動控制與手動控制切換功能正常。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