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與南方醫科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眼科學期刊的一份文獻中記錄了來自中國的一組學齡前兒童的眼部生物測量數據分布并評估了其與屈光度的關系。
研究團隊收錄了來自深圳8所代表性幼兒園1133名3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樣本數據。采用部分相幹激光幹涉法進行眼生物測量,包括眼軸長度、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半徑,計算了晶狀體度數和眼軸曲率比,睫狀肌麻痹狀态下使用自動驗光儀測量了屈光度(3滴1%環戊酸鈉)并計算了等效球鏡。生物特征和屈光參數被評估為年齡和性别的函數,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探讨屈光度與眼部生物測量的關系。
在1127例(99.5%)成功睫狀肌麻痹電腦驗光的兒童中,平均等效球鏡為1.37±0.63屈光度。近視患病率從3歲時的0%上升到6歲時的3.7%。生物特征參數遵循高斯分布,平均值:眼軸長度為22.39±0.68 毫米,角膜曲率半徑為7.79±0.25 毫米,計算晶狀體屈光度為24.61±1.42屈光度;前房深度為3.34±0.24毫米,眼軸曲率比比值為2.88±0.06的非高斯分布。軸長、前房深度和眼軸曲率比從3歲增加到6歲,角膜曲率保持穩定,而晶狀體屈光度下降。總體而言,等效球鏡略有下降。對于等效球鏡方差,眼軸解釋了18.6%,眼軸曲率比比率解釋了39.8%,而眼軸、曲率和晶狀體屈光度在調整年齡和性别後占80.0%。
研究團隊最後總結結論認為中國兒童主要是輕度遠視,6歲時近視率較低。眼軸增加1 毫米僅與0.45 D的近視改變有關。晶狀體屈光度的降低降低了通常與眼軸增加相關的近視增加從而在這個年齡組屈光發育中起到關鍵作用。
聲明:本文并非醫學診斷建議也非眼部健康信息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