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又叫馍。吃起來味道甜美,松軟可口,營養豐富,易于消化。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美食之一,在食品屆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饅頭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三國時期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發明,距今已有l700多年的曆史。還有一段震撼心扉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為複興漢室,盡心竭力,傾心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叱咤風雲,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對國家赤膽忠心,愛民如子,他創造發明饅頭的故事,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
相傳,在三國時代,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于是諸葛亮就親自帶兵去征讨,采取了攻心戰術,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數民族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正當漢軍大獲全勝,士氣高昂,凱旋而歸,大軍行至泸水時,這裡人煙稀少,瘴氣很重,泸水有毒,瞬間雲遮霧障,狂風驟起,水勢洶湧,巨浪濤天,無法渡河。使的本來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也非常熟悉的諸葛亮,此時此地卻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諸葛亮心急如焚,便找來部下了解情況。手下人說,根據當地習慣,大軍渡河前,應該用人頭來祭祀河神,方保平安。建議殺掉南蠻俘虜來祭祀河神,諸葛亮聽後沒有采納。
接着又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此地,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軍隊,必須祭供。”諸葛亮想到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抛屍他鄉,如今戰争結束了,将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大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裡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若再用49個人頭去祭供,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複,冤魂越來越多,泸水便永無甯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此時諸葛亮雖然心急火燎,但認為絕不能生靈塗炭,用人頭來祭泸水。當他來到泸水邊看個究竟時,隻見陰氣四起,惡浪翻滾,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恐之中,看來不祭祀是不行的。這時當地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号,從晚上到天明從不間斷。”諸葛亮聽後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的将士和南蠻俘虜呢?并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将肉塊兒剁成肉醬,攪拌成肉餡,用面粉和成面團,再切成面塊,揉擀成面餅,裝入餡後,做成人頭模樣,入籠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瞞頭”。并将"瞞頭”拿到泸水邊,親手擺在供桌上,祭祀一番,然後一個個丢進泸水。受祭祀的泸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利渡過。
事後,部下問諸葛丞相用稱為“瞞頭”的食品祭祀河神,究竟用意何在?諸葛亮說:“這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充分利用“瞞頭“的瞞字和"蠻″是諧音的有利條件,巧妙的解決了大部隊過泸水這個棘手的問題。這裡其中有兩層意思:一是以假人頭瞞過了河神;二是用“瞞頭”倆字替代蠻人頭,即保全了南蠻俘虜的性命,又鼓舞了隊伍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士氣,總之我們成功了!”
從此以後,人們就經常用"瞞頭″作貢品,祭祀後被食用。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流傳下來。時間一長就把"瞞頭″改寫成了"饅頭″,并愈來愈品種齊全,花樣繁多,如今的"饅頭″早已遍布全國,還傳播到世界各地,深受人們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