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年,感覺受益最大的是那些能教你學會“無畏”、“無憂無懼”的文字。記得最早讀《論語》時,看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第九》一時眼亮心開,充滿欣喜。朱熹解釋說:“明足以燭理,故不惑;理足以勝私,故不憂;氣足以配道義,故不懼。此學之序也。”這隻是偏于學問和學術研究,我卻認為此理可運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人隻要心正氣足,沒有什麼可憂懼的。看那些在單位上見了領導和上司表現得唯唯諾諾、膽小如鼠的人,隻是因為他們有求于領導和上司,或者怕人際關系搞僵丢了自己的小烏紗。如果無求于他,自己盡職盡責,做好本分工作,有什麼可畏懼的呢?領導和上司尚且如此,何況一般同事!何況大衆!何況陌生者!
然而,畢竟自己不是仁智之士,在實際生活中還是難以做到無所畏懼。難道真是自己的修養不夠?後來,接觸了《周易》,偶然碰到了幾句非常過瘾的話: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周易·乾卦·文言》)”
最開始讀不大懂,但每當遇到人際關系方面的難題而感到疑惑憂懼時,我都要大聲朗讀這些文言。讀到一定時候,豁然開朗,感覺不再害怕有些人和事了,反而會主動勇敢地去面對一些險惡的領導和卑鄙的小人,或者能以一種精神勝利的高調姿态去審視他們,最終感覺他們就如同擱淺在沙灘上的鲸魚,虛張聲勢,毫無可怕之處。相反,好多同事也許是因為沒有碰到這些蘊滿大智大勇的文章,處處随順周旋險惡卑鄙者的陰謀聲勢,弄得滿頭白發,心力交瘁,苦不堪言。雖然得了一官半職,卻似被閹割了一般,隻懂圓滑世故,不具真人生氣。表面上看是擁有“難得糊塗”的智慧,實則是處于窩囊委屈的窘境。
自己一直堅持這樣的信條:“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應對險惡卑鄙的最佳方法就是表裡如一,直心坦蕩。管你東窗如何密謀,我自逍遙走路。混迹社會已逾二十年(求學讀書的時間不算),雖碰到過好多禍害,但從未受過傷害。好多童年夥伴、同學等偶然見我,驚異我除了“狡辯”能力有所猛增,其他性格毫無變化。我笑着告訴他們:“與我能打成交道的人,不能變我一絲一毫,他們隻能改變自己來适應我;打不成交道甚至交惡的人,也休想損我一毛一發,他們隻能永遠恨着我。”這得益于孟子的一句話:“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後來,讀了《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三·如來不思議品第四之七》,得知如來不可思議的“四無所畏”:一者一切智無畏;二者漏盡無畏;三者說障道無畏;四者盡苦道無畏。佛曰:“舍利子!如是所說如來四無畏法,不可思議。諸住信菩薩聞是法已,應生淨信,超越分别,離諸疑惑,乃至發希有想。”讀此經已,明白并深信人生宇宙的所有真相及來龍去脈,無憂無懼,歡喜踴躍。回頭再看諸家章句,尚未徹底,于是頗有“登太山而小天下”的感覺。
再後來,随着理解和感悟的深入,看到以前曾經畏懼過的人,不管其權威、輩分、職位、财富等有多麼威猛高大、顯赫充裕,不管他們有多麼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總感覺都跟自己沒有教育好的兒子一樣,于是一種莫名的悲憫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時至今日,我尚且沒有善巧方便來教化他們,隻能敬而遠之,但這種心理已經成熟。但我發誓,一旦有所成就,我先教化的就是于自己而言最大的仇恨者、陰險者、卑鄙者。
真正的智慧,就是“無憂無懼”。這種智慧,在現代人的書籍中是找不到的,隻有在古老的東方文獻中才可尋到根源。
瓠山才子簡介
瓠山才子,原名康曉雲,出生于甘肅省白銀市會甯縣太平店鎮代家灣村張家岔社,就職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融媒體中心。資深媒體記者、編輯、制片人,著名網絡詩人、國學專家、真氣養生大師、論壇大咖、百度名人、文學評論家、瓠山代寫創始人。在國内大型網站或論壇共發表古體詩詞上萬首,現代詩歌500多首,國學論文200多篇,散文100多篇。在《秘書文庫》發表應用文600多篇,為金牌會員。1999年,詩歌《厚土》、《猛回頭》、《往事》、《落山風》選入詩集《南吟北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詩歌《思念》榮獲《甘肅文學網》優秀作品獎。國學論文《孫悟空原型為巫支祈無疑》等發表于《國學網站》,并被收入《國學文庫》,轉載于 《百家講壇》之《探轶》欄目,又被“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廈門大學孔子學院辦公室網站”《中國哲學思想》收錄。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經常發表詩文。作品被編入《曆代甘肅詩詞選》(卷一五零)、《全隴詩》(第一七八卷597頁)、《當代中華詩詞庫(甲午卷)》。
如果想鑒賞瓠山才子詩文,請于百度、今日頭條、美篇等網媒搜索“瓠山才子”并點擊鍊接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