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短暫的強漢将星——骠騎将軍霍去病(11)主筆:閑樂生 寫了這麼多名将,終于寫到了衛青霍去病這樣得保善終的名将,實在感慨良多。中國曆史總有一種大悲涼,往往驚天蓋世之名将,常遇權力陰謀之傾軋,以至舉步維艱,終得令人扼腕之結局。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衛霍可以外戚之姿,盡得強勢冷酷君主之信任,于怒放燦爛之生命、盡顯鐵血之軍魂後,終在驚濤駭浪之廟堂中全身而退,從而讓一曲蕩氣回腸之史詩,不至成為一出凄涼壯烈之悲劇。究其原因,還是在于純粹二字。
毫無疑問,衛霍是真正純粹的職業軍人,他們殺敵立功,揚威域外,以戰争為第一生命,對政治毫無興趣,沒有野心,從不結黨,武人幹政外戚專權這些常規的套路更是與他們完全絕緣。所以當戰争結束,戰場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華麗轉身,灑然而去,去的那麼輕松,去的那麼可愛,就連背影,都是如此完美。
在今天陝西興平縣境内,漢武帝茂陵的東北,衛青與霍去病墓緊鄰着坐落于此。衛青墓是陰山形狀,以象征衛青将匈奴驅逐陰山,漠南無王庭的蓋世功勳;而霍去病墓是則祁連山形狀,在霍去病墓前,還建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茂陵博物館,凡去西安旅遊的遊客,我建議你一定要來此處瞻仰一番,感受一下大漢天威的雄渾與浩蕩,體會一下大漢軍魂的激情與豪邁。
遙想當年,為了紀念霍去病的赫赫戰功,漢武帝遠從終南山運來許多成噸重的巨石,雕刻成虎、象、牛、馬、熊等動物,以模拟當年祁連山深處骠騎将軍征戰經過的景象。這些雕塑氣勢恢宏,深沉雄大,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其中《人與熊》、《怪獸食羊》兩座雕塑,表現了一種人與獸的殊死格鬥和一種吞噬與掙紮的場面,顯示了善與惡、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使人聯想起漢匈戰鬥的艱險和殘酷。而那《伏虎》看似在伏卧休息,但是前爪粗壯有力,肌肉緊繃,不怒自威,有着決不可以輕侮的力量。還有那《卧馬》則雄壯沉靜,具有凝重安詳的氣氛。這些靜卧與待機的形象,很好地寓意了霍去病的機敏、聰慧與軍事才幹,也寓意了整個強漢王朝從容不迫、蓄勢待發的雍容氣勢。尤其是那尊《馬踏匈奴》的著名雕像,為中國雕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傑作,是集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典範:踏馬揚首挺立,骠悍雄壯,氣勢軒昂,威風凜凜,腿部筋絡浮現,生動而充蘊活力,象征大漢王朝掃蕩大漠南北的磅礴氣勢;馬蹄下的匈奴人首對馬嘴,滿臉胡須,雙腿上屈,面目猙獰而驚恐,雖然手持弓箭,卻被馬蹄踐踏在下面,垂死掙紮,似乎還在聲嘶力竭地呼号,不甘心就縛。于此緊張的氣氛中形成鮮明對比的,那踏馬卻傲然卓立,反覺恬靜自若,展現出不可撼動的氣勢和一個強盛帝國無與倫比的豪邁與自信。據傳那馬蹄下掙紮的貴族打扮的匈奴人,就是被霍去病生擒的單于叔父羅古比。
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尊雕塑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象征中華民族面對一切強敵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馬踏千裡而誅之!
總之,霍去病墓石雕群,擁有狂放的氣勢與蓬勃的生命力,其技術性前無古例,藝術性後無來者,不愧為代表中華民族雄渾氣質的藝術魂寶,寫實與寫意手法融合并用的天造之作。即便是兩千年後西方現代派雕塑大師布朗庫西,恐怕也得自歎弗如。
或許在漢武帝看來,隻有用這種驚為天物的石雕工程才能體現霍去病出生入死的勇猛;也隻有這樣千秋永存的藝術作品,才能和他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功勳所匹配吧!
落筆至此,神思飛逸,我已仿佛置身于郁郁蔥蔥的茂陵原野之間,面對古墓夕陽,神遊千裡萬裡,似有大漠孤煙黃河落日之景,千軍萬馬厮殺混戰之狀。慨然懷古,心馳神往,我又不由想起了王維的一首《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随骠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