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藝術家牛犇做客魯豫的一檔訪談節目,在節目中憶起自己去年因病突然離世的老伴,非常傷感與遺憾,他說老伴走了,他感到很孤獨,總覺得老伴的影子還在。
今年85歲,滿頭銀發的他,在鏡頭前端坐着,看上去真有幾分落寞。
牛犇原名叫張學景,1935年出生于天津,家裡兄弟姐妹很多,他排行老六。他6歲那年,父母雙雙去世,他和幾個哥哥姐姐跟着在中電三廠當司機的大哥生活。沒媽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年紀不大,但他非常機靈懂事,幫哥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之餘,也給住在中電三廠裡的演員們跑跑腿,打打雜,甚至幫着看孩子。一來二去,跟這裡的一些演員都混得很熟了,其中包括演員謝添。
1946年,導演沈浮拍攝抗日影片《聖城記》,謝添主演,影片中需要一個小男孩演村童,謝添想到了張學景。于是向導演推薦了張學景,聽說拍電影能吃一頓飽飯,張學景毫不猶豫地去了。由此出演了他的第一個角色“小牛子”。
随後導演要去香港拍戲,他也被叫着一塊兒,那時候幾個出名的電影人都是單名,比如謝添,韓濤、齊衡等,他讓謝添也幫他改一個名兒。謝添想着他演過小牛子,便說那幹脆再加三個牛,就叫牛犇吧。從此之後,他就叫牛犇了。
這一入行便是74年,這中間,他出演過無數部電視劇和電影,大多都是配角。他是《猴娃》裡的老虎娘舅,《婆婆媳婦小姑》裡的仇和尚,《大宋提刑官》裡的老獄卒,《老酒館》裡的老二兩,甚至是很多名字都沒有的小角色……但卻因為紮實的演技獲得了觀衆的一緻認可,他拿過金雞、百花最佳男配角,2017年更是獲得了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牛犇的妻子叫王惠玲,19歲的時候在一個乒乓球桌旁與牛犇認識。與牛犇不同的是,王惠玲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她是一名老師,嫁給牛犇之後,生下了兩個兒子。牛犇常年在外拍戲,照顧兒子的重擔便落在了妻子和嶽母身上。直到退休前都是妻子一邊照顧兒子,一邊照顧他,還要忙自己的事業,但她從來沒有心生抱怨。
妻子是個有性格的女人,不愛攀比,不炫耀。在牛犇的記憶裡,妻子經常給他送飯到劇組,但她每次去都遠遠地站在門口,連後台都不進。丈夫是名人,每次拍照她自動躲在角落裡,直到後來年紀稍大一些了,老公邀請她才願意拍幾張合照。
每次牛犇出門拍戲之後,妻子在家裡給他侍奉他養的那些花花草草。即使年歲已大,去擺弄那些花草要越過一個窗台,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她都如同愛護丈夫一樣愛護着那些花草。知道丈夫要回來吃飯,不管多晚她都會餓着肚子等,有時候牛犇忘記告訴她,自己先吃了,她也不生氣,自己去扒幾口冷飯。
後來孩子們都大了,成家立業了相繼擺出去住了,怕她一個人在家寂寞,牛犇拍戲出外景的時候會帶着她,但她經常在酒店裡待着哪也不去,她嫌麻煩。兩人結婚六十多載,即使牛犇功成名就,他們從來沒有一起出國旅遊過。這個女人,一生喜靜,也節儉到令牛犇心疼。家裡的房産在她名下,每次拍戲的片酬也都給她保管,用牛犇的話說“我們家存款也不是一點點。”但她去一直過得非常樸素,對自己甚至幾近苛刻。
家裡還有另外一套房,妻子每周都要去打掃。但常常餓了都不舍得買吃的,有一次實在餓得受不住了,買了兩個包子,吃了一個另一個沒舍得吃,帶回家了。
有一件事情,是妻子去世之後,牛犇一直耿耿于懷的。妻子去世後兒媳婦幫忙整理遺物,發現她的衣服都是補了又補,一個補丁挨一個補丁,卻又有許多媳婦們給她買的新衣服連吊牌都沒有拆。兒媳婦當時一邊整理一邊流淚,說媽媽平時對我們這麼慷慨,對自己怎麼這麼省呢?
牛犇常說老伴跟着他,沒過過好日子,本來出生在一個富裕人家,跟着他之後開始過省着的日子,幾十年如一日。去年老伴生病,他想趁着家裡沒人,把天花闆掉塊到斑駁的房子重新裝修一下,等妻子病好回家能有個新環境,但還沒有開工,妻子就去世了。
現在房子裝修好了,斯人卻已逝。就連曾經妻子熟悉的環境也已蕩然無存。這令牛犇覺得對妻子十分抱歉。
大抵那個年代出生的人,都非常節儉,一如我們的爺爺奶奶。對丈夫孩子慷慨,對自己有些苛刻,但牛犇老師的妻子這一輩子,應該覺得挺幸福的吧。想要的她都有了,那麼知足的一個女人,不争不搶,粗茶淡飯,與花草為伴。
這麼多年,要不是她在背後默默的付出,牛犇也不可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出門拍戲,也不會帶給觀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