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對負隅頑抗的人格殺勿論......貴軍如果繼續抵抗的話,南京将無法免于戰火,千年的文化精髓将會毀于一旦,”
1937年12月8日,日本的“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向中國軍民發出了虛僞的《勸降書》,實則是死亡威脅。
但南京國民拒絕求和投降,堅持抗戰到底的态度,讓他十分惱怒,因此他決定要用“懲罰”讓中國人學會反省。
在他的指揮下,谷壽夫帶領着日軍于12月13日占領了南京,而後十幾萬日軍在南京打造出了燒殺淫掠的恐怖地獄。
在長達六周的屠殺中,南京遇難人數超過30萬,這樣的暴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動蕩,但日本政府卻對松井石根、谷壽夫等人大加贊賞。
天理昭昭,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犯下累累罪行的松井石根、谷壽夫也相繼被審判,處于死刑,12月13日也被我國定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讓國人永遠記住曾經的苦難和恥辱。
但2022年7月,一則爆料引起了衆怒,一網友竟然發現,南京九華山公園的玄奘寺有人供奉了松井石根、谷壽夫等四名日本戰犯,無數人憤怒發聲: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這四人究竟都是誰,犯下的罪行到底有多惡劣?供奉日本戰犯的背後又反應出了什麼問題?
南京百姓讨還血債 1947年4月26日,南京城内的百姓都擠在街上,等着一輛囚車的到來,11點左右,押解着谷壽夫的囚車出現在大家眼前。
霎時間,人們憤怒的呐喊聲響徹雲霄:“千刀萬剮谷壽夫!報仇!報仇!”哭聲、笑聲、怒罵聲中的谷壽夫吓得臉色蒼白,兩腿發軟。
越來越多的南京市民加入進來,囚車在人潮中已經難以走動,等到了中華門附近,道路已經全部堵死,激動的市民們向囚車裡的谷壽夫奮力地砸着拳頭,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
軍警們為了避免引發騷亂,隻好努力阻擋着百姓,勸說着大家,讓囚車慢慢得以向刑場前進,等終于抵達刑場時,原本在審判中還十分從容的谷壽夫也意識到了死亡的可怕。
這個帶領着日軍在南京血腥屠殺的主犯,原來也會明白死亡有多殘酷,他站都站不起來,想要求饒卻說不出話,旁邊的憲兵絲毫不留情,架着他就走到了行刑地點。
憲兵按着他面朝南京城區跪下,讓他對在這片土地上做過的一切認罪,周圍的百姓此刻都雙眼通紅,緊盯着行刑過程。
“砰”的一聲,槍聲響起,憲兵一槍就結束了這個劊子手罪孽的生命,百姓們都淚流滿面,盡管罪犯伏法了,可曾經被屠殺的親人卻再也回不來,這份痛苦的記憶也将永遠被刻進生命。
這個谷壽夫到底做了什麼?簡直是罄竹難書,他就是南京大屠殺中的元兇,他犯下的滔天罪行震驚了世界,甚至日本政府都想要掩蓋這一切。
在日本全面侵華戰争開始之後,谷壽夫便在中國四處參與戰争,1937年12月10日,在司令官松井石根的命令下,他帶領着第六師團進攻南京。
12日夜裡,他帶着敢死隊攻開了中華門,最先進入了南京,而後他在松井石根的指示下,帶着日軍在城内開始屠殺被俘的中國軍人和無辜的百姓,讓南京城淪為了人間地獄:
日軍向無辜百姓扔手榴彈,掃射取樂,并拿着軍刀虐殺百姓,進行着“百人斬”“殺人比賽”,在城裡燒殺淫掠,大火燒紅了半邊天,南京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直到12月22日被調走,谷壽夫和第六師團才停止了在南京的暴行,他們虐殺的中國人民數量僅次于日本第十六師團,也正是“百人斬”比賽的發起者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所在的師團。
南京大屠殺的慘劇被記者們披露出之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聲稱這是違背了《國際法》的惡行,日本政府為了平息輿論,保下谷壽夫,将他召回了國内,安排了另外的職務。
在得知谷壽夫沒有得到任何懲罰之後,我國人民的怒火越燒越旺,更加勇猛地對抗着入侵者,在全國人民的團結抗戰下,最終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
随後不久,我國的戰争罪犯處理委員會立馬發布了關于谷壽夫罪行的調查表,确認他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因此谷壽夫锒铛入獄。
但我國人民對他的憎恨是刻骨的,因此強烈要求由我國的軍事法庭審判,于是1946年8月1日,中國派出專人将谷壽夫押送到了上海,随後轉押南京,等待審判。
為了搜集更多谷壽夫在南京的罪行,軍事法庭公開向南京百姓号召,大家皆可檢舉,甚至在中華門一帶設置臨時法庭。
這個消息引起了巨大轟動,無數百姓前來檢舉,聽到樁樁件件的罪行,在場人都淚流不止,而後在1947年2月6日,軍事法庭公審谷壽夫,但他依然裝作鎮定,還揚言為自己辯護。
很快一個個受害人和種種證據都出現在法庭上,裡面一些外國記者偷偷拍攝的短片和照片更是鐵證,谷壽夫無力地為自己辯解着,但他的狡辯在鐵證面前沒有任何作用。
初審後谷壽夫立馬意識到自己可能要被判死刑,于是連忙找人為自己開脫,甚至在得知審判結果後,還不服上訴,但這全是無用的掙紮,4月25日,谷壽夫的死刑執行令正式下達。
次日谷壽夫在無盡的恐慌中被槍決,這也正是南京人民為自己讨還回的公道,可他一人又哪裡能償還30萬人的生命呢?他的司令官,南京大屠殺的主要負責人松井石根也要認罪伏法!
日本甲級戰犯:松井石根 可能很多年輕人看到這個名字,已經覺得很陌生了,但隻要查閱南京大屠殺的資料,這四個字一定會頻繁出現。
對戰争有着病态迷戀的松井石根是個不折不扣的軍國主義者,他就是南京大屠殺的策劃和指揮者,也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迅速開啟了對華侵略的戰争,中國陷入了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日本的關系也變得非常緊張。
就在這時,号稱“中國通”的松井石根再次來到了中國,在此之前他曾在中國駐紮了13年,而本已退役的他此次的目的,則是為了開展所謂的“個人外交活動”。
但在這次溝通中,他的真實目的是遊說國民政府,讓人心驚的是,雖然最後他沒有成功,卻摸出了對方心理,因此回國立馬進行報告,這一報告給日本全面侵華戰争做足了思想準備。
也正是靠着這次出行,他重新出任了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在1937年淞滬戰役開始後,率領着日軍進攻了上海。
手段殘酷的他指揮着日軍向我國的守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兩個多月沒有取得進展後,又調來了大量援兵,最終以偷襲的方式攻占了上海。
在取得這次勝利後,松井石根志得意滿,因此便好意勸說中國軍民:“如果你們再堅持民族主義,繼續排日,那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降魔的利劍已經出鞘了,不要試圖抵抗神威。”
他把《勸降書》印刷了幾千份,讓戰機向南京城内空投散發,滿心期待着這些“軟弱的中國人”向他投降。
在松井石根看來,要想用武力征服中國政府,就必須要拿下南京,在中國呆了許多年的他明白,南京不僅是六朝古都,還是當時的首都,是許多國家駐華外交的集中地。
松井石根
他心裡是滿滿地不屑:隻要拿下南京,這些中國人必然會産生極大的壓力,也意識到抗戰是沒有用的,隻能向日本求饒投降。
但南京守軍卻用行動給了他回答,堅決不願意投降,繼續向前進的日本炮擊,這種頑強抵抗的态度惹惱了松井石根,他決定全方位發動猛烈進攻。
12月13日,血戰的南京守軍最終寡不敵衆,南京城淪陷,松井石根率先命令日軍開始屠殺被俘的中國官兵和傷病員,随後在城内瘋狂虐殺無辜的百姓。
而戰後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的他,甚至自己的日記中都白紙黑字地寫着:此附近狼藉不堪, 屍橫蔽野, 待今後清理。
而他的罪行卻被日本政府大加贊賞,甚至表示這才能體現日本武力征服中國的決心,而後松井石根回日本還被當作英雄歡迎,甚至被任命為内閣參議。
這份仇恨卻成了中國軍民抗戰的動力,1945年日本的侵華戰争徹底失敗,無條件投降,松井石根作為甲級戰犯,被壓到了審判台上。
而這個罪犯還信誓旦旦地說:“這隻不過是亞洲大家庭的兄弟之争,是哥哥在教訓不聽話的弟弟,完全是出于愛。”
面對指揮南京大屠殺的指控,他也輕描淡寫地解釋:“可能有一些沖動的官兵忙亂中幹了錯事,但當時的我是毫不知情的,這也不是有計劃的屠殺,隻是戰争中意外傷到了大量百姓。”
這些話激起了所有人的憤怒,甚至連日本的辯護律師都沒辦法采取合适的辯護,放棄了對日軍暴行的掩蓋。
再多的詭辯在事實面前都是無用功,1948年11月4日,軍事法庭宣判松井石根等7名日本戰犯死刑,12月22日,幾人被絞死在監獄裡,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敲響警鐘,勿忘南京大屠殺! 而開頭說過的另外兩名被供奉的戰犯,也同樣是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無數罪行的劊子手。
其中的野田毅就是“百人斬”殺人比賽的發起者,他用祖傳的軍刀砍殺了105人,就為了所謂的“獎品”——一瓶葡萄酒。
而田中軍吉也正是谷壽夫手下的中隊長,他也是野田毅“殺人比賽”的參與者,連續劈殺了三百多南京百姓,甚至還為此洋洋自得。
這兩人都在抗戰勝利後于南京雨花台執行了槍決,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代價,可他們是罪有應得,又怎麼換得回那些無辜百姓的性命呢?
也正是因為此,這次被發現供奉了這四位日本戰犯後,中國網友們才會如此憤怒,這簡直就是一把匕首,明晃晃地插進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裡。
為什麼有人會在南京供奉這些戰犯?現在已經在調查當中,但這背後反映出的一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更加注意的,那就是警惕民族感情的弱化!
2022年距離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發生已經馬上85年,這接近百年的時間裡,我國一直都對這個慘痛的事件念念不忘,中國人民也始終銘記着那些犧牲在苦難曆史中的同胞。
但在日本政府不斷美化侵華曆史的各種“努力”中,日本國内卻慢慢遺忘了這個事件,許多日本年輕人也不再反思侵略戰争。
在他們的意識裡,侵華戰争依舊成了“中日戰争”,甚至許多人根本無從得知南京大屠殺的曆史事件。
2015年日本不僅修改了教科書,甚至時任首相安培晉三還公開宣稱日本“不能背負繼續謝罪的宿命”,光明正大地抹去曾經的侵華行為。
這樣的種種行為無疑是可怕的,如果我們不能正式曆史,不能銘記曆史,那麼那些曾經的慘痛教訓将會卷土重來,這對年輕人,對國家,對世界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我國也要因為這次事件敲響警鐘,南京大屠殺絕對不能被淹沒在曆史的塵埃裡,那是我們無數同胞血淋淋的犧牲,也是我們共同奮鬥讓祖國日益強大的動力,絕不能再次遭受的苦難。
2022年7月發生的“南京夏日祭”和“供奉日本戰犯”事件被如此重視,就是我們在警惕任何試圖淡化民族感情的行為,即使過去了百年,千年,曆史也不容抹去。
我們每一代的年輕人都不能淡忘曆史,可以從中反省和進步,才能更好地保衛我們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