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江蘇立秋時間
江蘇立秋時間
更新时间:2025-04-19 10:32:49

  今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35°,雖然天氣依然很熱,卻标志着秋天的開始,農民将迎來豐收季節。 今年的立秋緊跟着“七夕”之後,同樣也有着豐富的民俗。在古人的觀念中,“立秋”這一天是酷熱還是涼爽有着強烈的預示作用,人們還形象地将立秋後的秋天界定為“公秋”或“母秋”。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1)

  先來說說立秋的民俗。和前一天的七夕相比,立秋的民俗簡單粗暴,主要就是:一個字——吃,兩個字——啃秋,三個字——吃西瓜。 《江蘇省志·民俗志》說,立秋日前後,江蘇各地都要吃西瓜,稱為“啃秋”。南京人“啃秋”在立秋的前一天,也就是今年的七夕節。民國《首都志》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南京人吃西瓜還有很多俏皮話,比如“從瓜州吃到青州,又從青州吃到通州”,就是說把切開西瓜,從上面吃起,一直吃到瓜皮通了為止。可以想見,這樣的“啃秋”多麼酣暢淋漓。立秋吃西瓜還被古人賦予了期許,他們相信,多吃西瓜多“啃秋”,秋天就可以不生痱子,保證身體健康。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2)

  記錄清代蘇州民俗的《清嘉錄》寫蘇州人立秋吃瓜頗為生動:“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擔賣西瓜。至是,居人始薦于祖祢,并以之相饋贶,俗稱‘立秋西瓜’。或食瓜飲燒酒,以迎新爽。有等鄉人,小艇載瓜,往來于河港叫賣者,俗呼‘叫浜瓜’。” 此書還列舉出薦福瓜、寺前瓜、金子瓜、徐家青等清代蘇州著名西瓜品種。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3)

  《江蘇省志·民俗志》載,過去的立秋日,常州人習慣将西瓜和燒酒同食,無錫人以水吞服赤豆七粒,都認為這麼吃可以“放瘧疾”。 立秋日,常州有拜祭劉猛将軍的習俗。劉猛是保護農田免遭蟲害的神,傳說中他的原型很多,一說是南宋的抗金将領劉錡,一說是元末指揮使劉承忠,立秋日祭拜民俗,反映了農耕社會裡人們對即将到來的豐收的期盼。 還有一些民俗已經消失,宋代人有“立秋戴楸葉”的習俗,“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花樣戴之”。“楸葉”諧音“秋葉”,宋人在頭上戴楸葉,是為了“應節序”。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4)

  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到來,此時天氣依然很熱,依然在“三伏”之中。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按照古代曆法,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前後共十天。出了三伏,最熱的時間段才算結束。不過,這後面還有隻“秋老虎”等着呢! 過去流傳的《十二月花名節氣歌》唱到:“七月芝麻花兒開,開花結籽節節高。交過立秋迎處暑,秋老虎兒逞霸道”。南京民間有俗語“秋後十八盆”,說的是“立秋”後,要用澡盆洗十八次澡,天氣才會轉涼。另一種說法是,“十八盆”指的是下十八次雨,天氣才會涼爽,可見“秋老虎”持續的時間不會短。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5)

  舊時的南京人們高度關注“立秋”這天的天氣,總結出很多俗語,比如“立秋東風晝夜晴”、“立秋三場雨,遍地出黃金”、“早上秋,涼飕飕;中午秋,熱煞泥鳅;晚上秋,痱子愁”、“早立秋,涼飕飕;晚立秋,熱到頭”、“交秋十天分早晚”、“秋前雨水少,秋後爛稻草”。道出立秋天氣與此後天氣冷熱晴雨變化之間的聯系,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南京民間還有“公秋”、“母秋”的說法,涼爽的秋天即公秋,酷熱的秋天是母秋。為什麼如此區分?可能是因為雌性老虎往往比雄性老虎更兇猛,因此把酷熱難耐的秋天稱為“母秋”,不太熱的秋天稱為“公秋”。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6)

  秋天是公還是母如何判斷,這頭秋老虎到底“厲不厲害”,曆來衆說紛纭,有通過“單雙日”立秋和“晝夜”立秋的不同判斷方法。 江南“土俗以立秋之朝夜占寒燠”,江南民諺說“朝立秋,涼飕飕;夜立秋,熱到頭”,“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熱吽吽”,也就是說,立秋的具體天文時刻在早晨,這個秋天就會“涼飕飕”;立秋的具體天文時刻在晚上,這個秋天就“酷熱難當”。 今年的立秋時刻是在8月8日3時13分,希望這個秋天是頭不那麼厲害的公老虎。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7)

  立秋之前往往下雨,《清嘉錄》裡:“立秋前數日,羅雲複疊,細雨簾織,金風欲來,炎景将褪,似乎有新涼之意思,諺雲:預先十日作秋天”。《吳郡歲華紀麗》也有相關描述:“立秋前數日,必有微雲細雨,乍陰乍晴,密點廉纖,輕飒飄忽,俗謂之秋風盲雨。于時玉露晨流,炎暑将退,漸有新秋涼意,俗謂之‘預先十日作秋天’。” 李福《偶得吳諺成詩》生動寫出立秋前天氣涼爽的情景:“梧桐滿院綠蔭連,引得新涼到枕邊。細雨斜風幾番過,預先十日作秋天”。 不過,以今年的天氣看,秋天并沒有“提前登場”。

  江蘇立秋時間(趣說江蘇立秋民俗)(8)

  舊日,江南民間還特别忌諱立秋日打雷,認為“立秋日雷鳴,主稻秀不實”,江南民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秋毂碌,收枇谷”,“毂碌”是打雷的聲音,“秕谷”則是指谷粒不飽滿。農人希望立秋日天氣晴好,有“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的諺語。 當然,這些說法都有迷信成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農業實踐經驗,表達着先民們對秋來豐收的期盼。 交彙點記者 于鋒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