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蓄電池”的原理是利用人體的汗液作為電解液,銅棒、鋁棒發生反應産生化學能,化學能轉變成電能,使電流表指針轉動。
1780 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
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電流的刺激,他稱之為“生物電”。而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後則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并不正确。
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産生電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起作用。1799 年,伏特把一塊鋅闆和一塊銀闆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也即原電池。原電池發展至今,品種很多。當然,锂電池是當今技術穩定、使用較多的一種。中學科技館中有個很受學生歡迎的展品叫“手蓄電池”。那它的原理是什麼呢?原理是利用人體的汗液作為電解液,銅棒、鋁棒發生反應産生化學能,化學能轉變成電能,使電流表指針轉動。
具體來說,當用手握住不同的金屬棒時,可看到電流計的指針發生偏轉,證明有電流産生。這是因為我們手上的汗液是電解質,裡面含有一定量的正負離子,握住不同的金屬棒時,比如鋁和銅棒,鋁比銅活潑,鋁棒與汗液中的負離子 cl- 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三氯化鋁,而把外層電子留在鋁棒上,使其聚集大量負電荷,銅棒上聚集大量正電荷,此時鋁棒、人、銅棒、電流計形成閉合回路。鋁棒上的電子通過電流計将向銅棒移動,産生電流,故電流計指針偏轉,這實際上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原電池。
筆者當中學科技館志願者多年來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此都非常感興趣。年齡小的會詢問其中的原理,而高中生基本知道這是原電池。交流中,好多同學都能進行知識遷移,想到水果電池的制作,這是科技館體驗後的意外驚喜。
對于水果電池,大家并不陌生,網上也有很多制作版本,筆者與我校高二(3)班科技小組成員在實驗探索後發現,水果取材很豐富,可用蜜桔、臍橙、蘋果、檸檬、西紅柿等,取汁多的更佳,比如蘋果、西紅柿。兩金屬極片試用了50A 或 60A 電瓶銅接頭(以下簡稱銅片)與鋁片,及銅片與 M3*30 沉頭自攻螺絲(以下簡稱鍍鋅螺絲),将其插入西紅柿,用電表測得一個銅鋁電池的電壓約0.2V,一個銅、鍍鋅螺絲電池的電壓約0.55 V。(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