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半天的徹底休息,9月19日早上起來時,登黃山的疲憊已經一掃而光。早餐是頭一天晚上準備的碗面,外加一塊25克的軍用壓縮餅幹和若幹新疆吐魯番葡萄幹。6點半,一輛商務車來酒店接我;司機自報家門,他是今天西遞和宏村一日遊的司機兼導遊。車上算我共有7位遊客,5男兩女。在去宏村的路上,又有3個人加入我們這個團,但他們是自駕車跟在我們的商務車後面。從湯口鎮到宏村都是路況不錯的等級公路,全程大約30公裡,走了1小時。到了宏村才知道,司機師傅所說的“司機兼導遊”,多少有點“欺騙”的嫌疑,因為司機師傅并不負責景區内的介紹,而是要把我們交給景區裡的專門導遊。
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至1162年),有800多年的曆史。汪姓為宏村第一大姓,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開始定居宏村。宏村現有的村落布局形成于明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為宏村汪氏七十六世祖汪思齊主持規劃。宏村原稱“弘村”,至乾隆朝,為避弘曆皇帝諱,改稱宏村。汪氏是中原望族,自漢末南遷,其後裔遍布江南。宏村位于黃山的西南麓,是古時候黟縣赴京通商的重要節點。整個村落占地28公頃,其中被界定為古村落的範圍為19.11公頃。
2000年,宏村與西遞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南湖”是宏村南部的一個人工湖,大緻呈弓形,鑿成于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南湖曆史上有過三次大規模的整修,1986年在湖中部重建石堤及單拱小石橋。
現在,以粉牆黛瓦的古民居為背景的南湖、石堤、小橋已經成為宏村的标志性景觀。
盡管導遊一再提醒大家先不要着急拍照,等她介紹完,會留時間給大家自由活動,我還是抓住哪怕是一秒鐘的停留不時按下快門。
兩小時以後發生的事情證明,我的見縫插針是很有預見性的。
過石堤、跨小橋,在南湖北岸可見“南湖書院”。南湖書院的前身為明末宏村人在南湖湖畔所建的六所私塾,當時稱“倚湖六院”,是汪氏族人子弟受教育之所。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六所私塾合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又稱南湖書院。書院取名“以文”,有兩層意思:一是鄉賢汪以文在書院的建設過程中出力最大,以其名命名書院,意在紀念;二是有“以文會友”之意。南湖書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為三進。首進為木栅欄門樓,檐下和門楣分别懸“南湖書院”和“以文家塾”匾額。
二進是書院的正廳“志道堂”,是先生的講堂,堂内懸“蔚為國華”和“志道堂”匾額。
三進為文昌閣,北牆挂有孔子畫像,案幾設孔子文位,是供奉孔子的地方。
中部為“啟蒙閣”,是幼童的啟蒙課堂,檐下懸有“萬世師表”匾額。
穿過一條窄巷,進入一個類似小廣場的地方。導遊介紹說,之前這裡作為南湖書院的一部分,一直是村辦小學的校址,這片空場就是學校的操場。宏村旅遊交由旅遊公司運營後,投資方出資異地為小學新建了校舍,目前小學已經前往新址。
在這片騰出的土地上,旅遊公司正在大興土木,一座懸有“樂彼園”匾額的樓閣和近旁的長廊已經初具規模。 在網上搜索發現,這個建設項目叫“樂彼園”,2011年7月開工,原定當年底完工。但四年過去了,這個項目顯然并沒有完成,估計是有悖有關文物保護法律,被文物保護部門叫停了。
“椿和堂”也是樂彼園項目的組成部分,全木結構,雕梁畫棟,建造精心,想必投資不菲;與那些貨真價實的老宅子相比,隻是“包漿”不夠,味道不足。
村内的小巷均由石闆鋪就,皆與遍布全村的水系相伴。
臨街的住戶幾乎都開有特色小店,或經營筆墨文玩、古董字畫,或售賣傳統小吃、手工藝品。
“月沼”在宏村的中心部位,是一個約有兩畝的半月形小水塘。宏村人興建月沼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元代中葉,隻是當時為财力所限未能實施。
至明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曾任山西運粟主簿、敕登仕郎等職的宏村人汪辛,聘請有“國師”之稱的風水師何可達為宏村規劃水系布局,包括月沼的建設。由于汪辛常年在外為官,月沼的興建主要由通曉風水的夫人胡重娘主持。
把水塘建成半月形,體現了徽州人“長盈必虧,半虧有盈”的人生理念。
電影《卧虎藏龍》中,章子怡飛向木坑竹海之前蜻蜓點水的場景即取自月沼。
月沼北岸正中建有汪氏宗祠“樂叙堂”。樂叙堂又名“衆家廳”,與月沼同建于明永樂年間,是汪氏族人祭祖和舉辦典慶的場所,也是宏村僅存的明代建築。
走進挂有“汪氏宗祠”匾額的大門,穿過一個小天井,可見一嵌在牆中的四柱三門五樓的石雕和磚雕相結合的門坊。門坊頂樓檐下龍鳳闆上镌有朱紅色“恩榮”二字。朱紅“恩榮”二字告訴你,這是一家得到過皇上聖旨或旌表的人家;拿今天的話說,就是榮膺過國家級的榮譽。
入得門來,是一面木質雕花屏風,正面書《思齊公樂叙堂記略》,記錄了宏村七十六世祖汪思齊邀好友縣尹黃諱彪為汪氏宗祠取名的全過程;背面書“朱熹家訓”。
轉過屏風,便是宗祠的主廳。主廳檐下懸“恩重誼長”匾額,堂中懸“樂叙堂”橫匾,橫匾下為汪氏先祖畫像。
在汪氏先祖畫像的右側偏後,挂有汪辛夫人胡重娘的畫像,上懸匾額為“巾帼丈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把一個婦道人家與列祖列宗一并供奉,足見胡重娘在汪氏族人中的名望和地位。
“敬修堂”在樂叙堂的西側,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
主廳内家具古樸、字畫盈壁、楹聯省人,一派書香氣息。
出敬修堂,繼續向北,路旁一家門面很不起眼的小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方氏·方塊·方鑫玉·宏村店”的招牌并不醒目,關鍵是“《舌尖上的中國》毛豆腐拍攝點”的廣告讓人不得不對小店刮目相看。
過這家名揚海外的毛豆腐店不遠,是宏村最大的私宅“承志堂”。
承志堂建于清鹹豐五年(1855年),占地約2100平方米,有房屋60餘間,是大鹽商汪定貴的宅院。
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額枋上均有題材多樣的精美雕刻。
承志堂宅院裡有池塘、水井,用水問題在院内即可解決。
由承志堂折向西,是宏村又一座較大的私宅“樹人堂”。
樹人堂為清代敕授奉政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1862年)所建,其廳堂裝飾雕刻精美繁缛,令人咂舌。
從樹人堂回轉向南,是建于鹹豐十年(1860年)的“桃園居”。
桃園居雖說規模不大,但門樓磚雕和室内木雕都堪稱精品。
繼續向南,即到宏村村口。在出村的“宏際橋”東堍南北各有一棵樹齡均在500年上下的參天古樹,南邊的一棵是銀杏樹,樹高超過20米;北邊的一棵是楓楊樹,樹高也有19米之多。觀賞完這兩棵古樹,導遊的任務即告結束,進入自由遊覽階段,時間還不到9點,距司機師傅交待的集合時間還有1個半小時。
看時間很充裕,我決定原路返回,把剛才沒來得及細看的地方再看看。就在我悠哉遊哉地慢遊,想要細細品味這古村落的古風古韻的檔口,司機師傅的電話突然打了進來。司機師傅急急地問我:東北大哥,你怎麼還沒有出來?我說:不是10點半集合嗎?司機師傅的聲音提高了兩度:大哥喲,全車的人都聽到了是9點半,你怎麼就聽成10點半了?我馬上意識到是我聽差了,趕緊調頭往回跑。
跑過石堤和小石橋的時候,我暗自慶幸自己之前已經拍了好幾張南湖周邊的照片,否則慌慌張張往回跑的時候,哪還有時間和心情拍照片啊。
我是個非常守時的人,參加旅遊團從未在集合時間這個環節上出過問題,但願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讓團友因為我的遲到而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