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隍廟是明清時期風格的漢族壇廟建築,統稱天下三大都城城隍廟之一,與北京南京城隍廟齊名,并稱為天下三大城隍廟。它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學習巷,西安不愧為文化古都,連地名都起的這麼文氣,難怪有人說,西安人看全國人都沒文化,因為西安是文化古都的發揚第,哈哈當然隻是我開個玩笑。
城隍廟建築面積11024平方米,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城隍廟神是古代漢族宗教文化的重要祭拜神祗之一,600年來,它曆經滄桑,但宏偉依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内,明宣德八年移至西大街。
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 都城隍廟 。清代屢建屢毀,廟院規模宏大,分廟院和道院兩大部分,雍正年間毀于一場大火,最後大修過一次,還重修了大殿,鬥拱出檐,頂蓋琉璃瓦,門窗刻有浮雕,圖案精美,内殿塑有判官,小鬼,等塑像,其規模宏大,裝飾精巧,構思巧妙,散發出濃濃的漢族傳統文化氣質,是我國不可多見的廟宇。
1942年,不分建築慘遭日軍轟炸炸毀,十年的浩劫,宗教活動被迫中止,由于曆史的原因城隍廟一直被外來百貨商店商戶占用。城隍廟的古樂被稱為古代音樂的活化石,牌樓和緊挨的騎樓上的龍鳳花紋耗費了5萬張南京禦用貼金,說白了就黃金工藝做成的。最早門後放置的兩個銅獅子均為嘉靖三十八年鍛造,現在放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門口。2003年西安市政府出資将裡面的商戶遷出還廟于道教協會。有空可以去看看,曆史文化感非常厚重,光是看城隍廟内的木門木柱感覺曆經滄桑。
喜歡我的文章關注我點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