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
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該片去年8月21日在國内上映,累計票房31.3億元,成為2020年全球票房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八佰》近日宣布日本定檔并發布日版預告片,将于今年11月12日在日本上映。
如今重溫這部電影,筆者不僅僅被其中絕望與希望相纏繞的情感所震撼,更感受到了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帶來的心靈撞擊。
衆所周知,《八佰》是根據真實曆史故事改編,其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講述了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當時的背景是:1937年10月26日,大場失守,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但是,當時蔣介石決定留一支中國軍隊在蘇州河北岸堅守,最終選擇了毗鄰蘇州河的四行倉庫,作為陣地阻擊日軍。
八百壯士,實則隻有452人,一個營,他們來自國民革命軍第88師,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在日軍已經占領的蘇州河以北區域留下1個營堅守,已無太大軍事價值。
在蔣介石眼中,這支孤軍的意義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還是有部隊堅守在上海市區的。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
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524團。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饷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在國産戰争片中,很少能見到這麼一群鮮活的小人物。他們不再是那麼完美和高大上的,甚至普通到有些卑微。
而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到泥土裡的小人物,誤打誤撞來到了四行倉庫,一同擔負起了如此重任。更重要的是,他們完成了任務,成了英雄。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這是一場英國人和日本人的賭約,卻讓無數的中國士兵失去了生命。而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争。
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和挖掘機等重力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但是會避開租界。為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裡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地侵略中國,别的國家隻會看熱鬧,隻有當國家強大起來,人民才不會被欺淩。
戰鬥打響了,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衆。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旗幟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沒有天生無畏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影片非常難得的,真正将重心放置在了一群普通人身上,是那群普通士兵的故事,關注他們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學會成為英雄。這背後的精神與熱血,是影片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而八百壯士作為蔣介石“打給外國人看看”的象征,最終成為中國人面對強敵不屈抗戰的象征。
事實上,謝晉元和八百壯士,并不是“打給外國人看看”,外國人靠不住。他們以一腔熱血,不畏死亡,在全體中國人當中樹立了一座堅持抗戰的精神豐碑,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
八百壯士的結局,同樣悲壯。
壯士們在血戰四個日夜後,他們接受命令退出租界,卻被繳去了武器,他們這支孤軍全靠上海的市民接濟。但是在紀念抗戰一周年的升旗儀式上,他們遭到租界軍人的襲擊。
1941年4月24日,年僅36歲的謝晉元在出操時遭受叛徒襲擊中彈身亡。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将這支孤軍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遠的被押送到新幾内亞,戰士們有些逃脫,有些死于折磨……
這些壯士們的悲慘遭遇,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曆史,不辜負先輩們的努力。
如今距離日本戰敗并宣布無條件投降已有76年,但日本政客對待侵略曆史的錯誤态度卻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安倍及多名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向在侵略戰争中負有嚴重罪責的甲級戰犯供奉祭品,再次證明日本政府無視侵略曆史、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險惡用心。
此次《八佰》在日本上映,希望能夠将曆史真相帶給世人,也希望日本能夠認真反省侵略曆史,牢記曆史教訓,不要自欺欺人。隻有正視曆史,才能擁有未來!
(紅網·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