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運用
作者與背景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曾用筆名悄吟、田娣,黑龍江省呼蘭河縣人,現代作家,是20世紀中國最有才情的女作家之一。蕭紅創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說方面。她的散文“憑着個人的天才和感覺在創作”(胡風語),以細膩的筆觸,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來,有着濃郁的抒情色彩。主要作品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小城三月》。
本文選自《蕭紅全集》第二卷(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動。魯迅是蕭紅精神上和文學上的導師,蕭紅也是魯迅作品的忠實讀者。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為春泥,甘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魯迅去世後,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等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樣,繼續滋養着中國文壇的茂林佳卉。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為文壇佳話。
當魯迅剛去世時,蕭紅寫不出回憶魯迅的文字,不是文章難寫,而是情緒方面難以處理。1938年,蕭紅情緒的波瀾稍有平息,便寫出了兩篇回憶魯迅的文章。1939年10月,蕭紅在重慶完成了兩萬四千字的長篇回憶錄——《回憶魯迅先生》,作為她紀念魯迅逝世三周年的一片心意。
知識積累
1.安頓:安穩。
2.輕捷:輕快敏捷。
3.鑒賞:鑒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4.存心:心裡懷有的念頭。
5.揩(kāi):擦,抹。
6.混濁:(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潔淨,不新鮮。
7.曠代:當代沒人比得上。
8.催逼:催促逼迫。
9.阖(hé):閉合。
10.躊躇(chóuchú):猶豫不決。
11.抹殺:一概不計,完全勾銷。
12.虔(qián)誠:恭敬而有誠意。
13.紊(wěn)亂:雜亂。
14.訓斥:訓誡和責備。
15.唠叨:說起來沒完沒了。
16.無可奈何:沒有任何辦法。
17.隔三差(chà)五:每隔不久;時常。
18.深惡痛絕:厭惡、痛恨到了極點。
19.祈禱(qídǎo) 20.奢侈(chǐ) 21.吝啬(lìnsè) 22.搭讪(shàn)
考題例析
1.(2016•湖北随州中考)下列對聯對應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項是( )
(1)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
(2)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3)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呐喊》;痛《毀滅》,歎《而已》,《十月》《噩耗》,萬衆《彷徨》。
A.(1)杜甫 (2)《嶽陽樓記》 (3)《西遊記》 (4)魯迅
B.(1)李白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聊齋志異》 (4)老舍
C.(1)李白 (2)《嶽陽樓記》 (3)《聊齋志異》 (4)魯迅
D.(1)杜甫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西遊記》 (4)老舍
2.(2016•江蘇南京中考)根據要求,将下面的對話補充完整。
順順同學有一套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家随筆”。他向你介紹說:“這套書可有意思了,單是書名就很特别。你看,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動的音樂》。建築雖然固定不動,卻有韻律之美。”你接過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說:“ (1) 。”順順又說:“文學家裡我最喜歡魯迅先生了,我想從語文課本中選幾篇他的文章彙編成集,你覺得取個什麼名字好?”你說:“集子就叫《 (2) 》吧,因為 (2) 。”順順信服地點點頭。
(1)從下面三本書中任選一本,仿照順順的說法,表達你對書名的看法。
書名:《穿過地平線》 作者:地質學家李四光
書名:《看風雲舒卷》 作者:氣象學家竺可桢
書名:《彼此的抵達》 作者:橋梁學家茅以升
(2)在橫線上填寫自拟的集子名稱,并說明理由。
《 》,因為 。
解析:1.本題考查對初中常考文學常識的理解和掌握,答案是C。解題時要認真讀題,從題幹中尋找答案。例如從第(1)句中的“詩酒”“青蓮”可以推斷出指的是唐代詩人李白,從第(2)句中的“四面湖山”“萬家憂樂”可聯想到範仲淹的名篇《嶽陽樓記》,從第(3)句中的“寫鬼寫妖”“刺貪刺虐”可以推斷出名著《聊齋志異》,從第(4)句中的《野草》《呐喊》《彷徨》等名著可以推斷出作者是魯迅。所以選C。
2.(1)本題考查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要注意内容上的連貫性和延伸性,可仿照前面句子的形式。
(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确、鮮明、生動。根據初中所學魯迅先生的作品分析,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包含批評和同情,既有辛辣的諷刺,又有熱情的贊美。
答案示例:(1)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的集子叫《彼此的抵達》,書名也很好,不僅表現出了橋梁的作用,還令人想到人 與人之間的溝通。
(2)《文字的冷與熱》 他的作品中既有辛辣的諷刺,又有熱情的贊美。
課文講解
理解主旨
本文作者通過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先生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先生的偉大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蕭紅筆下的魯迅先生是崇高的,但又絕不是令人感到高不可攀或難以置信的。
理清結構
寫作特色
1.生動形象、飽含感情的語言。
本文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如:“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海嬰從三樓下來了,背着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輕一點走,輕一點走。’”第一句話,采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魯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習慣,話雖平淡,情感卻十分深摯,一個“才”字透露了玄機。第二句話,主要是寫保姆對海嬰的吩咐,卻也從側面突出了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海嬰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總是吩咐他“輕一點走”,是因為怕吵醒了徹夜工作、剛剛睡下的魯迅先生。一個“總是”表現了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同時也是魯迅先生長期不顧身體健康忘我工作的側面表現。
2.以小見大,平中見奇。
文中這些瑣事,對于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性格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從這裡,可以看到其他文章裡沒有的東西,一切細節都有文獻價值。本文的寫法很特殊,似乎不追求篇章結構,信筆所至,事無巨細,散散寫來,不求中心突出,亦不講究剪裁,無統貫之事,有散漫之嫌。但是,從文章的内涵來看,并不散漫,全文集中寫魯迅先生忘我工作,犧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積勞成疾之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克己待人,大事嚴謹不苟,瑣事親切和藹,談鬼神而幽默風趣。偉大的人物,化為活生生的存在,偉大的思想家不再是抽象的遙遠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感覺和情緒的人。
3.具備“史”與“詩”的雙重因素。
本文以真實人物為記叙對象,素材又來自于親曆、親聞、親見,所以既具備傳記的基本特征——以真實人物為記叙對象,剪裁提煉;又具備散文的審美特質——對回憶對象充滿緬懷崇敬之情。因此作品不僅具有史傳性,而且也富有文學性。
把握重點
1.賞析句中的重要詞語。
(1)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太陽就高起來了。太陽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魯迅先生花園的夾竹桃明亮亮的。
(2)魯迅先生的書桌整整齊齊的,寫好的文章壓在書下邊,毛筆在燒瓷的小龜背上站着。
(3)一雙拖鞋停在床下,魯迅先生在枕頭上邊睡着了。
文中紅色的詞語十分傳神,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個特寫鏡頭:明亮的太陽、整齊的書稿、靜立的毛筆、沉睡的魯迅先生……一切都飽含着深情,有崇仰、有關心。
2.本文除了寫魯迅先生之外,還寫了其他什麼人?寫這些人有什麼作用?
還寫了“我”、海嬰、許廣平。這是從側面烘托魯迅先生,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寫“我”的親見、親聞,一是使所叙之事更為真實,二是使情感的抒發更具感人的力量。寫海嬰,主要是通過海嬰的年幼無知、童言無忌,從側面表現魯迅先生對孩子的慈愛;而且,海嬰的無知、無忌,也與大人的内心的擔憂形成對比。寫許廣平,是更典型的側面烘托。例如,魯迅先生病危時,她“很鎮靜,沒有紊亂的神色”,雖然也曾“當着人哭過一次,但該做什麼,仍是做什麼”,她的堅強有力地襯托出魯迅先生的堅強。
3.“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太陽就高起來了。”文中接着寫了鄰家及花園裡的夾竹桃,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這是本文中比較少見的景物描寫。雖然十分簡單,但卻很有象征意味。太陽是明亮亮的,照着隔院的人家,照着夾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樸實平常而又十分溫馨和諧,成為魯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襯托,表現了魯迅先生工作的勞累辛苦。從本文的“回憶”和“悼念”的特點看,這樣的景物描寫又别有深意:在奮鬥終生的魯迅先生身後,我們相信一定會有光明的世界,一定會有明亮亮的未來。
4.作者選取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現魯迅的性格?
蕭紅的這篇懷人散文内容涉及魯迅先生的神态動作、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閑娛樂、審美情趣、革命情懷。在内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材料與材料之間互不關聯,形成某種斷裂,有些片斷即使倒置似乎也無礙于文章的連貫。這就表明,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湧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這是作者用自己心靈感受到的非常個性化的魯迅先生,創造出了一個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夠伸手去觸摸的可親的形象。
5.本文通過記叙、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氣質,請舉例說明。
這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長篇散文《回憶魯迅先生》。原文由42個片段組成,本課是節選。這幾個片段,分别從幾個視角表現日常生活中的魯迅先生:灑脫的舉止、風趣的言談、簡樸的生活、真誠待人、晝夜疾書等。全文叙事疏密相間,有詳有略,從字裡行間中感受到一個談笑風生、诙諧幽默的更真切的、更具體的魯迅先生。
比如,文章的第1、2段寫魯迅先生的“笑”和“走”的情态,雖然不是記事,但寫得具體而傳神,顯示了魯迅的風采。其他幾處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