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歎到懷疑人生
文字原創 / 盡色
如果把美食也按照戲劇角色來分,就會特别熱鬧。
别的暫不表,今天說說最冤的:明明是要拯救地球的大咖,卻一直被國人瞧不上眼。這就是罐頭。
關于罐頭的美食文化,中西方差異大到讓人懷疑人生。
最近在美食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罐頭在國遭到哄搶,流量飙升。一位沒有在超市搶到罐頭的外國老太太很悲傷:“這種搶購的架勢,隻在二戰時期發生過。”然而,在咱們中國,罐頭還在坐着冷闆凳。
似乎,全世界都在“瘋”,隻有中國無動于衷。
在著名的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謝爾頓對罐頭就極為認真。他拒絕有異性來過夜,因為他認為,家中的儲備隻夠和室友兩個人吃,一旦發生意外,儲備就會短缺。
美國人對罐頭,才是真愛?
美國人愛罐頭的态度,可以被模仿,永不會被超越。比如,Costco超市就推出了一款“末日求生罐頭”,最大那份足夠4個人吃1整年。說起價格和保質期,卻讓人覺得那是玩真的——6000美元一份,收納了36000份食物,保質期長達25-30年,足夠讓你吃到遺世獨立。
很多國人對此怕是不能理解了,至于嗎?
至于。美國人囤積其罐頭,可以囤到天荒地老。再說一部美國電影,一部被名字耽誤了的電影——《超時空寵愛》。講的是上世紀的1962年,正值古巴核彈危機,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飛機失事,讓一對科學家夫婦誤以為核戰已經爆發,趕緊躲進精心準備的防空洞,一住就是35年,其間,他們還生下了兒子。
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全都來自于罐頭,他們把防空洞變成“食物銀行”,還增值了一個兒子……
反觀我們,之所以不喜歡罐頭,怕是因為給它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标簽——
01、“病人食品”的标簽 很多人小時候生病,都會有罐頭吃,比如黃桃罐頭、桔子罐頭等。我跑到知乎上一看,其實很多人對罐頭,都有像初戀的深厚感情,然而,就是不敢提,怕一提,就讓人笑話。
他們躲在一個個網名之下,回憶罐頭的美味。
比如豆豉鲮魚這種罐頭,好吃到沒朋友,美食家歐陽應霁小時候為了獨享,不惜欺騙弟弟妹妹,硬是把豆豉說成是可怕的蟲卵;有一位網友說,豆豉鲮魚還可以拿來炒油麥菜,最不愛吃蔬菜的小朋友,都能吃到舔盤子……
也确實,如果還有一種特别的美味能與豆豉鲮魚媲美,那一定是鳳尾魚罐頭。
在江蘇鎮江,人們同樣有這樣的習慣。一般人家都喜歡吃本地特産的恒順醬小菜,比如乳黃瓜用來送粥,比如用醬蘿蔔頭配蛋炒飯,沒有吃過的人生,肯定不圓滿。但是,好吃歸好吃,鎮江人在潛意識裡,是不承認這也是一種罐頭的。
02、“品種單一”的标簽 其實,中國罐頭的家族,絕對不少于西方。
肉類罐頭裡鼎鼎大名的,就有午餐肉、清蒸豬肉等,還有廈門人特别鐘愛的古龍牌香菇豬腳罐頭,甚至山東還有一種螞蚱醬,是秘制的醬料,粉絲一大堆……别管是什麼肉類罐頭,隻要拿來做澆頭,立馬就能讓一碗樸實的面條閃閃發光。
水果類罐頭知曉的人群就更多,分為糖水類水果、糖漿類水果、果醬類水果、果汁類等。有人嘴上說不吃罐頭,總是要偷偷在面包片上狠狠抹一大勺草莓醬。
此外,還有禽類罐頭、水産類罐頭、蔬菜類罐頭等等。别的不說了,來說說當年紅極一時的梅林牌烤鵝罐頭和午餐肉罐頭。
我生活的城市鎮江,在鹽水鵝還沒占領大街小巷的時候,就悄然流行着烤鵝罐頭。鎮江當時有家罐頭廠,是上海梅林罐頭的代工廠,貼梅林的商标,生産鎮江的烤鵝罐頭。
我至今都非常懷念這種烤鵝的獨特味道:經過油炸和醬燒過程,在表皮上帶一點點焦香味;印象中肉塊很大,一罐烤鵝罐頭裡大約隻能裝下四五塊大肉;跟鹽水鵝要求細嫩不同,烤鵝的特點是耐吃,我小時候都要把肉塊撕成一條條地去吃;除了肉塊,還有琥珀色的鹵凍,在肉塊吃完以後,那也算人間美味,可以繼續劃拉下一碗飯。
相比烤鵝罐頭的稀罕,午餐肉就常見得多,故事也多。
那時,每家每戶都藏着幾聽午餐肉罐頭,在特殊的日子裡拿出來吃。那些吃法看得我五色迷目:最簡單的是拿出來切片上桌,粉紅色的肉片非常悅目,口感也非常純淨,細聞有一種特殊的清香。
有人家會放一點咖喱、加一點土豆丁來燒午餐肉,味道居然也很驚豔;我甚至在别人家吃過紅燒的,還有用來包餃子的。最過瘾的,是打開後用勺挖着來吃,就像夏日裡挖冰淇淋吃,能吃出特别的沙沙的口感……
蔡瀾先生對火鍋印象不佳,卻意外地對罐頭眉飛色舞。
好的罐頭,還要匹配的人會吃。蔡瀾先生的吃法很有趣,他把紅燒扣肉和油焖筍罐頭打開,大火同炒,收汁後起鍋,他說:你将獲得一份超級油焖筍燒肉。
03、“有防腐劑、不健康”的标簽 簡單地想一想,歪果仁難道喜歡吃防腐劑嗎?顯然很荒謬。曾經在一檔考古節目裡,挖到一罐3000年前的蜂蜜,專家說,至今吃了也不會拉肚子,這就是物理、化學的特性,而不是加了防腐劑。
一位專業人士說:先不說罐頭的出現時間,比防腐劑早得多,現時工藝精湛的密封技術——罐裝、排氣、密封、殺菌、冷卻等,早就甩防腐劑幾條街。除非老闆錢多,就是要添加防腐劑。
罐頭的原理,在于容器的密封性能與合适的熱力殺菌。
有一個很吊詭的現象是:中國是全球主要的罐頭生産和出口國之一,全世界罐頭産量四分之一來自中國。然而據統計,以罐頭人均年消費量計算,美國為90公斤,西歐為50公斤,日本為23公斤,而我國僅為1公斤。
國人不愛罐頭的真相是什麼?
我以為是好吃的太多了,沒有時間去研究罐頭。簡單地說,就是三個字:瞧不上。
食物就是食物,愛與不愛,它都在那,不增不減;而所謂美食,是因為喜愛,在食物前面冠之以美,而且不接受反駁。同樣,一個國家都瞧不上一類食物,這也是食界的一種有趣現象。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