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你們的春節過得怎麼樣?是酸是甜是苦是辣?
公主(公衆号的主人)相信,并沒有哪種開心,或哪種痛苦能一直長久下去。生活這根攪屎棍從來就是中性的,在對的時機,遇到對的人,做了對的事,一扇門或許就這樣打開,也或許就這樣關閉了。
就跟我們買鞋一樣,逛得越多,我越是不願意評價,哪個品牌好,哪個品牌不好。
“正義就是使人人各得其所”。
他們都是經過了漫長的演化,才以現在這種呈現方式出現在你眼前的,來一把順藤摸瓜,就能看清,為什麼我會覺得有的牌子“好”,為什麼我會覺得有的牌子“不好”。
今天我們要讨論的是,大多數人穿得最多的,鞋中的剛需——中檔鞋。
舉個例子,淺口船鞋如果售價在1-2K左右,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對一雙好鞋的期望值:用新鮮的頭層真皮制作,并采用較先進的生産工藝、設計緊跟國際潮流、能搭配當季時裝、耐穿3-5年。
除去防水台高度,這兩雙鞋應該是差不多高的,之所以差異這麼大,還是因為防水台鞋子腳底不能彎折,無法像普通高跟鞋那樣用足弓力量帶起來,所以需要在鞋型上做出一個杠杆,給身體一個向前的推動力。
每種高度、每種鞋型,對于前翹和後翹的要求都不盡相同,1mm的差異,就會造成腳感的天差地别。
所以正規品牌一般會提前18個月開發新款,因為試樣時,往往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僅是為了開發一款鞋,就需要反複打出幾箱樣品來,反複驗證,才能挑出完美的那一雙。
新款開發,就是這樣一件費事又費力的事,往往一雙鞋要經過200多個人的手,才能最終定型。
隻有銷量大的品牌才能雇得起這麼多人,注意了,是銷量大,而不是檔次高,或者價格貴哦。所以有的時候,2,300塊的商場品牌鞋也能很好穿,而淘寶買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卻隻能穿穿樣子,因為他們隻有設計,沒有工藝。
【為什麼我一眼就能區分出貴鞋跟便宜鞋】
區别就在,工藝。
高檔鞋特有的那種“肉感”,令他們在氣質上就甩了便宜鞋子幾條大街。
所謂“肉感”,就是這種根據腳面曲線,在鞋面上定出弧度來的鞋面定型技術。
有“肉感”的鞋,從任何角度看過去的鞋面弧度,都非常優雅,沒有一條直線,穿上去包裹感強烈,剛好貼腳。
很多人都有體會吧?有肉感的高檔鞋,即使鞋型并不是特别合适,穿着也比沒肉感的普通鞋要舒服,很多人甯可選擇前者。
這就是工藝的魅力。
這種工藝,隻有大廠才能做得出來,因為他們有好的設備和經驗豐富的師傅,這兩樣都忒費錢了。
這經驗還不是一般的經驗,得是給奢侈品做過代工的,才能做得了,因為最先進的工藝都是從國外做奢侈品的人那傳過來,再加以改良的。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
【國内品牌裡,有那麼點“肉感”的,是不是就隻有那幾家?】
比如Stella Luna,就是宇宙第一鞋廠,給Prada,Burberry,Hugo Boss,Chanel代工的興昂集團旗下主推的品牌。
嗯,也就是前段時間關閉了當初起家的大嶺山工廠(真真一塊風水寶地,大家有機會到東莞旅遊可以來這逛逛),引起業界強烈震動,的,興昂集團。
興昂對這個品牌可算是投入了極大的心血,幾乎把所有通過代工得來的經驗都投入在裡面了,做出來鞋子氣質就是不一樣。經驗,經驗多麼的重要!
老闆蔣志剛是個台灣鞋二代,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就,不但是建立在改革開放30幾年的積累之上,還得算上台灣戰後為發達國家做代工的幾十年。
這個鞋二代之家還出了另外一個牛人,蔣志剛的弟弟蔣志強。
從興昂出走創辦了麥斯集團,給Anne klein、Hugo boss 、Miss sixty 、Ash、Nine west 做代工,旗下主推内銷的品牌是JC Collezione。
從這個品牌清單可以看出,麥斯的實力尚不足以給奢侈品代工,但通過跟國際潮流品牌的合作(比如ASH就隸屬于麥斯旗下,但這個品牌主要是由美方合作夥伴運作,中方獨立運作的隻有JCC一個品牌),也積累了可觀的經驗。
這樣做出來的品牌,雖然定位不如SL高,但氣質上同樣更接近歐美風,這點和其他的國内品牌大不相同的。
所以鞋子能做好,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
因此,很多品牌都會跑到意大利注冊,再給自己編個“曆史故事”。
但包裝得再完美,穿在腳上的一瞬間,也能被聰明的你識破,因為氣質不一樣呀。
【鞋子氣質怎樣,師承何人很重要】
經驗跟誰學的,這點很重要。憋跟我說自主開發,甚至發明創造。
中國廠哪有什麼自主開發能力啊,還不都是美國粑粑教的。
美國人知識壟斷,隻告訴你要這麼做,不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國内的代工廠,就自己琢磨,這裡為什麼要做成這樣,那裡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琢磨多了,也就有了經驗,做傳統款式工藝上基本不會出大錯了,但新款往往還是美國人開發出來的。
請問,Iphone7是郭台銘搗鼓出來的嗎?
菲拉格慕的經典款芭蕾鞋‘vara’鞋頭的蝴蝶結設計,來源于一個巧合。原始的設計稿上,這個蝴蝶結是用真皮做的,可打樣的師傅看錯了,用了緞帶來做這個蝴蝶結。結果誤打誤撞,做出了暢銷30多年的經典款。
換做國内廠家,就蝴蝶結為什麼要用緞帶做,這一個問題,恐怕要琢磨個5年10年都不見得能明白。
如果沒有别人的鞋這樣的組織,從根源上去深挖鞋子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我國要出現在國際上有競争力的鞋履品牌,恐怕還要再等100年。
說回到師承,從資本構成上就能看出一二。
國内市場上,但凡有點知名度的品牌,多少都有台資、港資在裡面,雖然台灣和香港經濟是越來越不景氣,但是其中有生命力的部分早就轉移到了大陸。
舉兩個例子:
湯普葛羅Top Gloria ——成立于1979年,台資,隸屬于湯普集團。
萊爾斯丹Le Saunda——成立于1977年,港資,隸屬于利信達集團。
這兩個品牌都是較早進入内地市場的,背後的集團,都是代工中低檔鞋起家的。就統一叫“台灣鞋”吧。
因為代工經驗是從中低檔鞋上積累來的,所以制造工藝和真正的高檔鞋,還是有不少的差距。
為了提高檔次,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皮革廠,也在楦型和工藝上做了不少積累,所以産品品質把握得不錯,小廠仿不了,同時也積累了很多适合亞洲人的優秀楦型。
但是!絕大多數國内品牌們仍然長期在1K客單價這個水平線上掙紮,主品牌的價位上不去,就推新品牌試試。
比如Kisscat的母公司廣州天創就先後推出了莎莎蘇ZSAZSAZSU和蝶愫Tigrisso兩個新品牌。
又要但是了:
【為什麼有的牌子客單價就是上不了1K?】
我們再舉個例子:
愛意Aee——成立于2004年,台資,創立人是寶成集團。
這個寶成集團,長期給Nike、Adidas等一線運動品牌做代工,積累的經驗主要是在運動休閑鞋方面,并不擅長經營時裝鞋。我想這和後來Aee經營不善,賣給達芙妮集團也有關系。
在市場口碑上,愛意Aee顯然不如前兩個品牌好(至少從公主收到的評價來看),可見在制鞋這一行,經驗積累在哪,是瞞不住消費者的。
上述這些品牌,資本構成還非常簡單,成長也非常緩慢,但他們并不是市場的主力。要說到國内中檔鞋類市場的絕對主力,就要說到百麗集團了。
百麗集團的兩位經營者:鄧耀(左)和盛百椒(右),是一對沒代工過時裝鞋的香港人與沒做鞋經驗的内地人的生意組合。
這種合作模式的特點,可以很清晰的從百麗鞋上看出來:
90年代末20世紀初,百麗品牌鞋的氣質,還跟上面說的台灣鞋非常接近,而最近幾年越跑越偏,整個淘寶氣質up up,品質和做工沒有積累,水平逐年下降,這種氣質,就叫“内地鞋”吧。
不得不說,内地鞋搭上了城鎮化帶來的人口紅利牌順風車,一度獨領風騷,但品牌形象也确實……Low Low 的,楦型和材質也确實沒有長進,隻能着力開發低檔鞋市場。
有些内地鞋品牌,希望借鑒國際品牌的經驗把檔次拉高,比如千百度C.banner,就把研發中心從南京搬到了東莞,想通過和在八Sam Edelman的時候介紹過的宇宙第一制鞋集團——布朗鞋業(Brown Shoe)合作,積累經驗。
他們的合作模式,據說是這樣:千百度利用自己的渠道,幫助布朗鞋業旗下的Naturalizer和Via Spiga(這牌子翻譯成東北話是不是應該叫“走道?”)兩個品牌進軍中國市場,布朗鞋業控制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千百度代理其他城市。
這個分贓模式也真是醉醉的,不過可以理解,美國粑粑怎麼可能輕易的把看家本領(和錢)交給你呢?也難怪(據說)合作以來困難重重,雙方關系搞得非常不愉快差點撕逼。
其實關于Naturalizer這個品牌,公主一直是看大好的,之前還真人上陣自拍過。他們不但有豐富的舒适鞋制造經驗,還一改中老年鞋的形象,迎合中國市場推出了一些相對年輕化的款式,這點實在難得。
而Via Spiga這個品牌,隻為一種腳型做鞋——标準美式腳(獵鴨靴,一個大寫的直男癌靴),并不是很适合大部分中國人。這種品牌要是在20年前,包裝成奢侈品帶進國内,依照那時不求最好,隻求最貴的社會風氣,大概還是有人會買單的。
Via Spiga不是潮牌,款式适合通勤穿,通勤鞋款式又大同小異。
近年來購買通勤鞋的人,對鞋子合腳度要求都越來越高,所以,但凡是做通勤鞋的品牌,都忙着在鞋型的多樣性上面下工夫。從這點看來,Via Spiga進入中國好像不是時候。
況且我國幅員遼闊,人種多樣性不輸美國,腳型把握何其難。
而人類就像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雲雀一樣,任何一段時間的種族隔離,都能造成腳型的差異。
就拿英國那麼大一點地方來說:
【各個地區的典型腳型,都有差别】
如下圖,英格蘭女性腳闆普遍偏寬,腳趾落下弧度較陡,意味着在英格蘭地區,很容易買到寬碼鞋。英國國寶級制鞋品牌其樂Clarks的鞋型多數非常适合這種腳。
而蘇格蘭和愛爾蘭地區的女性(傳統上應該算凱爾特人?),腳闆普遍偏窄,腳趾落下弧度平緩,或許這兩個地區的妹子會覺得德國鞋比其樂Clarks更好穿些。
所以每回看人讨論“意大利鞋好穿還是英國鞋好穿”,我就呵呵哒了。
【腳型不同,鞋的氣質也不同】
英國皮鞋那種憨憨的氣質純是由他們的腳型決定的,如果讓一個意大利鞋匠為一個英國人定做皮鞋,做出來的氣質也一定接近英國鞋,而不是意大利鞋。
如果有人覺得:英國鞋和意大利鞋都好穿,那麼這人一定不懂穿鞋。
【腳型不合,直接影響到穿鞋效果】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我們貼出來的這張台灣鞋海報裡,模特的腳型其實并不适合這雙鞋,所以腳背T字帶下面會空。
這也是公主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既然台灣鞋品牌已經對亞洲腳型有把握了,為什麼還要選這麼一個明擺着不合腳的模特來做示範呢?
下圖這位台灣博主穿Valentino ‘rockstud’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側面弧度并不貼腳,并且腳在裡面是歪的。
亞洲腳穿歐美楦,很容易出現這類問題。比如這雙江湖人稱“絞肉機”的Tory Burch 招牌平底鞋。
公主無數次看到,有妹子半路上脫下它,露出血肉模糊的後跟(不要吐槽我的關注點)。雖然這雙鞋已經選用了非常軟的皮質,但鞋型才是決定一雙鞋好不好穿的關鍵,即使你為了保護後跟買了大半碼,也難逃厄運。
另外一個招牌款 ‘Minne’,更是挑人穿。公主曾經在這舊文中分析過,這種後跟松緊帶設計,什麼樣的人才适合。
除了設計挑腳之外,Tory 家的經典鞋型也隻适合标準美式腳(獵鴨靴,一個大寫的直男癌靴)。
像下圖這位博主,兩隻腳的腳型不一樣,左邊美式腳穿進去就是正的,右邊亞洲腳穿進去就是歪的,這一歪,就造成了各種問題。
所以兩隻腳腳型不一樣的讀者,我不太建議穿這種定型非常軟的鞋子,因為軟鞋子支撐力差,會加重兩腳的受力不平衡。
适合人群如此小衆,國内跟風者還是很多,足以見得Tory Burch營銷手段多高明。
年初,年近50的Tory剛在Ins上高調宣布将和LVMH時尚部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Pierre Yves Roussel結婚。
女方先自爆,男方後承認的節奏。
啧啧,也是個狠角色呀。
不過Tory的選擇很好理解。2004年,Tory就在前夫,風險投資人Chris Burch 的幫助下,建立了Tory Burch 品牌,然而07年兩人離婚,之後Chris專門成立了一個品牌叫C·Wonder,定位與Tory Burch如出一撤,尤其是模仿了Tory的招牌平底芭蕾鞋,被媒體稱為是Chris的“複仇品牌”。之後兩人大動幹戈的打了一年官司,最終才把C·Wonder告倒了。
【總結】
這年頭,是個做鞋的人就覺得自己做的是中高檔鞋。
而想買中高檔鞋的人,卻隻能在國外品牌裡大海撈針。
如果你是個做鞋的人,請思考如下問題:
你的工藝積累夠30年了嗎?
你開發一雙鞋,要打出多少樣品?
你是不是還在揣摩别人的設計?
你穿過完全合腳的鞋子嗎?
你50歲的時候還能嫁/娶得了集團高管嗎?
你把“别人的鞋”從頭到尾看過一遍沒?
做不到以上這些,你還哪來的臉說自己做的是中高檔鞋?
本人非全職,不能及時回複留言請見諒,但每條留言都一定會看,你們是我的靈感來源。
别人的鞋(talkaboutshoes)
--------------------------------------------------------------------------------------------------------------------【版權聲明】
1、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email protected]或私信。
2、任何未經同意的轉載及原文改動式的“摘抄”均視為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