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民間傳統藝術,豐富師生們的校園文化生活,讓“海陽大秧歌”這一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4月12日上午,海陽市發城鎮第二小學邀請海陽市著名的環宇秧歌隊的表演高手走進校園,帶領全體師生共同學習海陽大秧歌。
首先,邀請的秧歌隊成員在操場上進行了展示表演。其中有8歲就學習表演海陽大秧歌的鞠進東老人,他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8歲時就随父親參加村裡大秧歌的演出,先後參加中央電視台、海陽春晚等數十次演出。環宇秧歌隊隊長刁永清,自小愛好大秧歌,鑽研表演30多年,有較深的造詣,知名度很高。其他來的高手也都是有着數十年表演經驗的秧歌隊成員。铿锵有力的鑼鼓聲一響,澎湃的熱血一下子就湧上了頭腦,節日的喜慶、豐富的表情、傳統文化的厚蘊立馬蕩漾在空氣中,樂大夫、花鼓、扇子隊、醜婆等角色迅速進入狀态表演起來,操場上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随後,全校教師和學生分成三組:樂大夫、花鼓和扇子隊。秧歌隊的專業人員對師生的秧歌動作進行了細緻、規範的講解,大家熱情高漲,學的不亦樂乎。樂大夫在煙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鞠進東老師的指揮下,動作灑脫自如、氣勢不凡;扇子隊的孩子們步調輕快、翩翩起舞;腰鼓隊更是步伐矯健、铿锵有力。同學們聽的仔細、學的認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可以看出孩子們學的有模有樣,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刁永清老師手把手教給學生,一遍一遍示範給師生們學習,激情滿滿。
秧歌隊隊長刁永清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珍貴的精神财富,蘊含着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滋養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其使命擔當,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責任和義務。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于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于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學校校長徐鵬濤說,學校全體師生共同學習大秧歌,即是順應了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将非遺文化帶進課堂,融進學習,融入生活,也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培根鑄魂。通過學習讓孩子們不僅學習到了傳統文化知識,更近距離感受到了海陽大秧歌的魅力,讓優秀民俗文化傳承的種子潤物細無聲地撒進孩子的心田,也避免了現在的學生迷戀手機,迷戀網絡和遊戲等情況,讓孩子們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也把海陽大秧歌的豪邁與氣魄融入學生們的腦海裡,為海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弘揚傳承注入新鮮的血液與蓬勃的活力。五年級的學生于碩說,學了海陽大秧歌,以後我可以很自豪地向别人介紹,這是我們海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還可以表演給其他人看。
本次秧歌進校園活動,讓全校師生對海陽大秧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激起了大家學習秧歌的興趣,也讓大家領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學們紛紛表示,有信心學好海陽大秧歌,将這項非遺文化發揚光大,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一天的緊張學習和練習,師生們收獲滿滿,最後能有模有樣的表演一遍,動作到位,表情豐富,隊形變化掌握全面。(通訊員 姜甫斌 王 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