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常識
彭荊風,江西萍鄉人,著有小說《綠月亮》《霧茫茫》,傳記文學《秦基偉将軍》,紀實文學《滇緬鐵路祭》《揮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綠色的網》等。
2. 文章主題思想
通過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群衆服務的思想影響下,甘當無名英雄,熱情幫助有困難過路群衆的事迹,顯示了社會主義祖國處處有溫暖的動人場面,歌頌了各族人民之間互相關心愛護的生動的精神面貌。
3.重點句子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賞析: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幾個動詞描寫山勢,由近及遠,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做鋪墊。
(2)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盡力把用了的柴、米補上,好讓後來人方便。
賞析:兩個“都”字反映了老區人民心靈的美好,社會主義祖國多民族大家庭溫暖如春。 5.重點問題
(1)本文的懸念貫穿全文,這個懸念是什麼?
答:茅屋的主人是誰?
(2)課文有幾處描寫梨花的語句,這些描寫起什麼作用?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麼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裡走着。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作用: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讀者帶進優美的意境之中。
我望着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驿路梨花處處開。
作用:引用詩句,是梨花寓意雙關,點明文章的主題。贊揚世代相傳的雷鋒精神。
(3)本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場,而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運用了什麼寫人方法?本篇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麼樣的效果?
答:本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把作品的現在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叙過去的事件,大大節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表達作品的主題。
(4)本篇标題具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答:本篇标題為“驿路梨花”,一語雙關,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環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幫助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