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遭遇親人離世時,周圍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節哀順變”。
“節哀”似乎是我們社會對喪親者的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期望,這似乎被視為是喪親者應對哀傷的首要“任務”。這種期望與我們傳統的社會習俗傾向于回避哀傷,害怕哀傷,以及不知道如何應對哀傷有關。
喜怒哀懼是人生的四大能量,其中哀傷是宣告結束的能量,如果哀傷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和表達,就有可能轉化為病理性的哀傷,變成一個“心病”,或者通過身體生病來表達,隻有充分地經曆哀傷的過程,才能走出痛苦和創傷,走向人生新的階段,我們此時應該做的,是陪伴他們面對痛苦,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那段生命中的至暗時刻。關于如何協助逝者家屬度過哀傷,可以有以下方法:
NO.1
幫助悲傷者接納逝去的事實
在最初的階段,生者需要開始接納“死不複生”的事實。隻有接納了事實,才能面對因逝去而引起的複雜情緒反應。親友在毫無準備下接到噩耗,心中必有強烈的不真實感,最好的做法便是鼓勵生者面對死亡,不談論失落。
NO.2
大部分逝者的家屬的情緒都是令人不安的。
例如:無助、憤怒、愧疚、緊張、焦慮、壓抑和悲哀等。
在喪失親人的初期會出現幻聽、幻覺、幻想、托夢等行為。
引導生者表達情緒時,談到與逝者的往事,最好從正向的回憶開始,即使正向的情緒很少,也應想辦法鼓勵談逝者的一些好處,或過去曾經共享的美好回憶。
NO.3
向喪親者展現自己願意時刻關心ta的需要;同時,讓ta也有拒絕我的權利,這很重要。可以這樣說:
·當你需要我陪伴時,我在。
·眼淚如果壓在心裡很難過,你就哭出來吧。但如果沒辦法哭,我們也不要勉強。
·不是所有悲傷都可以立即走出來,有些人我們很難忘懷。
·你可以繼續用自己感覺舒服的方式去經曆悲傷,去思念ta,我願意一直陪着你。
·我好擔心你,真不敢想像你現在的感受。
在不同情景說的話,都需要遵循一個原則:面對喪親者,探問心情和情緒,遠比講道理、讨論解決方法,更有利于傷痛的修複。我們的民族是一個不善于表達的含蓄的民族,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對ta說些什麼,那就傾聽ta、擁抱ta,給ta送花、送營養豐富而且可口的食物,送書籍、送ta需要的物品,這比你說那些“節哀順變”之類的話更加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