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有點奇怪,怎麼會有一本書的名字叫《昨天喝了河豚湯》,可在看了書籍内容之後,我才發覺,沒有比這個書名更貼切的标題了。
我們知道河豚是有毒卻又鮮美的食物,處理不好,很容易為了這口鮮甜,提前去見閻王……但是總有人以身犯險,就為了這一口美味,特别是喝了河豚湯之後,發現自己第二天還好端端得活着,也是一種幸運,雖然還是不鼓勵大家去吃河豚,但是還是特别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昨天喝了河豚湯》。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經曆了艱難挫折才走到今天的,生活不是隻有幸福,更多的是辛苦,或多或少而已,除了可以和親人朋友說出來的苦累,甚至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辛酸,卡在了說出來矯情,不說出來堵心,于是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除了少數人能夠名垂青史,大多數人在漫漫長河裡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那麼苦累,還要來這人世一趟理由是什麼,怎麼去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是我們一生都在尋找的解釋的課題。
這本《昨天喝了河豚湯》,恰巧就是一本介紹大作家們如何面對殘酷世界,如何尋找人生意義,如何面對平庸人生,可能生前寂寂無名,身後才身名遠播,凡此種種,看過之後卻令人猶如醍醐灌頂,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或者可以說,就算你不喜歡這樣的“人生雞湯”,送給孩子做個作文素材庫,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全書簡單講述了五十位作家的人生經曆,用簡單幹練的語言,讓我們從他們身上看見,屬于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掙紮、不安、困惑和恐懼,不同的是,他們從中得到了解脫,并把這些負面情緒變成文字,當成挑戰,這種觀念值得我們學習,或者引起我們反思,它讓我們在短短的書裡,經曆了五十次不一樣的人生,我們或許不能做得比他們更好,但我們卻能從中汲取力量。
做你自己,因為别人都有人做了。
王爾德的人生經曆起起落落,精彩無比,從聲名顯赫到聲名狼藉,他的一生都始終貫徹着這一句——“做自己”,哪怕是做很奇怪的自己。
我們經常聽人說,或者對自己說,要要自己,其實這句話大多就像口号,在沒有能力做自己時,大多随波逐流;在沒有能力标新立異的時候,大多附和跟随;在内心還沒有強大到無所謂他人眼光的同時,大多裝着隐形人。
而我們卻始終不甘于默默無聞,不甘于寂寂無名,不甘于唯唯諾諾,不甘于畏畏縮縮,不甘于此生都沒有做過自己。
做自己從來不容易,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會輕而易舉,哪怕是才高八鬥如王爾德都不能,何況我們,但是他給了我勇氣,和做自己的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做自己,立足于當下,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是做自己,有理有據,無愧于心,也是做自己。
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做自己也從不是與世界為敵,它是讓壓抑内心的自己與世界尋求和解的過程,如果你還是沒有勇氣,不敢喝河豚湯,就看看這本《昨天喝了河豚湯》吧。
End。
#讀書##閱讀的溫度##以書之名##全民薦書人##我要上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