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好萊塢第一代80後女星的日子不好過,不少人都陷入了事業的瓶頸期。
比如1981年出生的奧斯卡影後娜塔莉·波特曼,從《第一夫人》到《天文館》,從《光之聲》到《天空中的露西》,都隻是不溫不火的中庸之作;
娜塔莉·波特曼
高光一點的如1984年出生的斯嘉麗·約翰遜,好容易今年憑借《喬喬的異想世界》和《婚姻故事》在頒獎季拿了一堆提名,結果在重大獎項中依然顆粒無收;
斯嘉麗·約翰遜
還有一位——1982年出生的安妮·海瑟薇。
雖然早已經憑借《悲慘世界》拿過小金人了,但安妮·海瑟薇似乎始終沒能被當做一個演技派來看待。
安妮·海瑟薇
回顧她去年的作品,無論是和馬修·麥康納合作的《驚濤迷局》還是和蕾蓓爾·威爾森共同主演的《偷心女盜》,口碑都令人失望,好不容易和“綠巨人”馬克·魯弗洛合作了一部質量上乘的《黑水》,卻無聲無息地成為了頒獎季遺珠。
最終安妮·海瑟薇在2019年的成績單,就是入圍了金酸莓獎的“最差女主角”,還是兩部作品同時入圍……
2020年,女神主演的又一部作品剛剛在Netflix上線,與剛剛“下崗”的“蝙蝠俠”本·阿弗萊克和老牌演技派威廉·達福合作的——《父親的遺願》。
《父親的遺願》海報
演員配置看起來相當不錯,但影片上線後的口碑卻令人大跌眼鏡:IMDB評分4.3、Meta評分35,國内豆瓣評分4.8,而爛番茄新鮮度更是低到了令人發指的7%。
IMDB評分
爛番茄新評分
豆瓣評分
Meta評分
已近不惑之年的安妮·海瑟薇似乎正陷入了一種“獻祭幾部爛片換一部好片”的玄學境界?《父親的遺願》這部電影到底問題出在哪兒呢?
最大的鍋應該給導演和編劇,恰恰她們都是同一個人——黑人女導演迪·裡斯。可能是兩年前迪·裡斯導演的《泥土之界》讓Netflix嘗到了甜頭,可流媒體龍頭可能沒想到這位導演的發揮是如此的不穩定。
黑人女導演迪·裡斯
首先,文不對題的是,《父親的遺願》壓根講的就不是“父親的遺願”。影片講述了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記者埃琳娜,答應接手病重的父親的交易,從而被卷入了一場神秘而危險的軍火交易中的故事——人家父親提這個事兒的時候壓根就沒死,何來遺願之說?
其次,《父親的遺願》也是我近年來少有能看到的叙事如此之亂的電影,一般的觀衆很難分清影片的主線、副線以及人物關系。
《父親的遺願》劇照
影片一開始,埃琳娜是作為一個戰地記者,在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的内戰戰場中發現了美方軍械的痕迹,回國後的她想繼續深挖這條線索,但被上級叫停,隻能開始跟進裡根總統的選舉新聞。
另一方面,埃琳娜并不親近的父親忽然病重。從兩人的第一次會面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位父親很難說是一位合格的父親,幾乎缺席了埃琳娜的大部分成長,父女感情并不好,但在被父親要求接手莫名其妙的灰色交易的時候,作為一個頗具正義感的記者的埃琳娜竟然答應了?
《父親的遺願》劇照
第三方面,離婚後的埃琳娜忙于工作,還有一個丢在寄養學校讀書的女兒,兩人會經常通電話,從相互慰藉到女兒的埋怨,再到埃琳娜袒露關愛的“遺言”——說實話這條線我看不出對影片劇情有任何作用,并且最終也并沒有一個完整的交待。
《父親的遺願》劇照
三條故事線其實并不算複雜,一個想挖新聞的記者,一個趕鴨子上架的女兒,一個心系女兒的母親,但這一切在埃琳娜飛到哥斯達黎加的時候就全亂套了。
《父親的遺願》劇照
接頭的收貨人是什麼人,為什麼貨款變成了毒品?埃琳娜為什麼找到了瓊斯,瓊斯又将她帶到了何處?CIA官員莫裡森為什麼忽然到了當地?埃琳娜為什麼和莫裡森上來就是一波談心然後就上床?莫裡森既然要殺埃琳娜滅口為什麼這麼多次接觸都不動手,非得到最後?
《父親的遺願》劇照
這樣的問題我幾乎可以一直寫下去,當然,你能夠通過細心的來回觀看最終整理出這些線頭,還原出故事的本貌,但這沒有意義,沒有一部故事片應該是讓大多數觀衆乍一看完全摸不着頭腦的。
所以,這部影片主要的問題,是在劇本的淩亂和導演糟糕的調度能力上,安妮·海瑟薇、“本蝙”和威廉·達福都多多少少被坑了,事實上安妮·海瑟薇今次的表演還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父親的遺願》劇照
她塑造的戰地記者形象,還算比較合理,不僅有着不同于以往光鮮的粗糙妝容,随時都帶着一股風塵仆仆的疲勞感,而且她在工作中雷厲風行、不拘小節的性格也很鮮明,尤其席地而坐在一排電話旁邊的畫面,很能讓人感受到一位在久在一線打磨的戰地記者的硬朗作風。
值得一提的是,安妮·海瑟薇這次奉獻了一場和本·阿弗萊克無緣無故的床戲,但在她為藝術奉獻出肉體的畫面中,我們看到埃琳娜胸口的傷痕以及一邊已經塌陷的乳房,之後她對着鏡子往胸罩裡塞填充物的畫面更是讓人動容。
這樣的細節其實能夠豐富埃琳娜這個人物的形象,讓人聯想到這位戰地記者曾在工作中經曆過怎樣的風險,可惜在影片毫無“佳章”的情況下,這種“佳句”的作用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雖然《父親的遺願》這部電影令人掃興,但其故事背後的曆史事件倒值得一聊。
影片是根據美國女作家瓊·迪迪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其故事背後所影射的,恰是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在尼加拉瓜内政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後者甚至将美國政府告上了國際法庭,轟動一時。
瓊·迪迪恩
事情最早要追溯到1912年,自美國在尼加拉瓜建立軍事基地後,尼加拉瓜就淪為了美國的一個傀儡政權。
然而本土民族的反抗從未停止,到1979年,正是亞非拉革命浪潮風起雲湧之時,也是美蘇冷戰的關鍵時期,尼加拉瓜左翼政黨“桑蒂諾民族解放陣線”在蘇聯和古巴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親美政權索摩查家族長達40年的統治,而随之而來的則是美國裡根政府的一系列報複。
前美國總統裡根
正如《父親的遺願》中所表現的,美國政府暗中扶持反政府武裝“孔特拉”,幫助他們訓練士兵并提供武器和資金,意在推翻左翼政權,所以影片的故事确有史實的支撐。
1984年,為了進一步封鎖尼加拉瓜經濟,美國在科林托、桑地諾等多個港口布下水雷,短短幾個月内,數艘來自荷蘭、蘇聯、日本、英國的商船被水雷炸毀,尼加拉瓜進出口貿易全面停頓。
尼加拉瓜大瀑布
尼加拉瓜政府無奈之下隻有向國際法庭起訴美國政府,在美國政府多番阻撓國際法庭介入之後,國際法庭依然判定美國有義務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違背其國際義務的行為,并對造成的損害予以賠償。
可是美國政府對國際法庭的判決并不買賬,也拒絕執行,尼加拉瓜政府進一步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申請,而身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美國,連續5年在這一問題上行使了一票否決權。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
尼加拉瓜政府繼續向聯合國大會求援,投票結果中大部分國家支持尼加拉瓜,但聯合國大會不具備強制力,其投票結果繼續被美國政府無視了。此後,聯合國大會每年都會就此案投票,支持美國的國家越來越少,據說最後隻剩下以色列。
在這樣漫長的國際糾紛中,美國依然沒有停止幹涉尼加拉瓜内政,在蘇聯解體前後,美國支持的候選人在尼加拉瓜大選中獲勝,尼加拉瓜重新組建了親美政府,并撤銷了之前對于美國的訴訟。
作為回報,美國政府對尼加拉瓜主導了約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此徹底翻過了這一頁,而當親美派下台後,尼加拉瓜新任領導人再次索賠的時候,美國已經完全不認這回事兒了。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尼加拉瓜,依然窮的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