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探訪電影《紅色娘子軍》故事發生地
萬泉河邊 難忘峥嵘歲月(紅色旅遊·百年記憶)
圖①、圖③:位于萬泉河入海口附近的博鳌鎮留客村。
袁 琛攝
圖②:海南瓊海市陽江鎮的紅色娘子軍雕塑。
本報記者 黃曉慧攝
全長163公裡的萬泉河是海南第三大河流。清清之水自五指山來,九曲碧波,奔騰入南海。這條河,生态美、青常在,千百年來傳唱“溪頭漁舟蕩清波,忽聞太公唱漁歌;太公為啥這裡來,隻因這裡魚兒多。”這條河,因為扛槍為人民的紅色娘子軍而名揚海内外。
說起紅色娘子軍,人們必定想到萬泉河。她們成長在萬泉河、戰鬥在萬泉河,她們的青春、熱血灑在萬泉河。她們的英雄事迹與“母親”萬泉河一樣,波瀾壯闊,源遠流長。
紅色渡口 曆久彌新
冬日清晨,薄霧為萬泉河披上一層輕紗,兩岸的綠植更顯蔥郁翠綠。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椰子寨戰鬥遺址,是打響瓊崖革命武裝鬥争第一槍的地方。順着鎮墟渡口,漫步河邊棧道,寬闊的河面流水潺潺,空氣舒爽香甜,往昔的峥嵘歲月,靜靜流淌。
萬泉河近半穿流瓊海境内,曾是海南水上航運最繁忙的一條河。河畔渡口不計其數,先後出現了樂城、嘉積、文曲、椰子寨、文堂、石壁、船埠等商埠。歲月變遷,商賈輻辏的渡口,因為路的修通、橋的興建,漸漸隐沒在莽草中,唯有像椰子寨這樣刻下革命印記的紅色渡口,曆久彌新。
紅色娘子軍的後人、陽江鎮文化站原站長龐啟江說,渡口承載着瓊崖革命的榮光。如歌曲所唱“我愛萬泉河的千重浪,紅軍在這裡把敵人趕下河”,80多年前的冬天,紅色娘子軍為掩護瓊崖紅軍主力強渡萬泉河,譜寫了一曲萬泉壯歌。
1932年10月,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瓊崖紅軍師部、紅一團餘部以及女子軍特務連一連在南牛嶺會師,一路南下,打算渡過萬泉河,奔赴陽江,與紅三團一部會合。但敵人盤踞萬泉河各大渡口,在埠口架好長槍短炮,埋好地雷隻等紅軍入網。
從小在萬泉河邊長大的娘子軍們,熟悉萬泉河水文地理,白天化裝成農婦,偵察地形。女子軍特務連戰士王時香多年後回憶:“我們在萬泉河邊,在石壁附近周轉了半個月,尋找渡口。”
最後,在南俸山下,娘子軍們找到了河流最狹窄的地段——雙灘渡口,這裡泥沙堆積、竹林叢生、隐蔽性好,是最佳的強渡點。
借着連日暴雨、河水暴漲,娘子軍特務連掩護100多名紅軍分5批從雙灘強渡萬泉河。水流湍急,時間緊迫,簡易紮綁的竹排随時會被河水沖走。深谙水性的馮增敏、王先梅等戰士不顧急流,一頭紮進水裡,用肩膀扛着竹排,讓坐在竹排上的紅軍平穩過河。
當最後一批20多名紅軍已渡到河中央時,聞聲趕到的敵人在岸上瘋狂掃射,一場萬泉河上的激戰打響。
娘子軍戰士王春英的丈夫、紅軍二連連長甯居明在戰鬥中犧牲。王春英站在河對岸,眼睜睜看着近在咫尺的團聚成為永别。
“紅軍主力能勝利會師,她們功不可沒。”龐啟江說,“幾次強渡萬泉河的戰役,是瓊崖革命史上光輝的篇章。”
竹林深處 魚水情深
在萬泉河邊,生長着密密叢叢的竹林。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河流發源地到下遊的瓊海市加腦村苗寨,不時能看到翠竹片片,與椰林、槟榔林、橡膠園交錯,形成一幅熱帶雨林景觀長卷。萬泉河上乘坐竹排漂流,既有激流險灘的跌宕起伏,也有舒緩輕舟的田園風光。
竹林,曾是紅色娘子軍的藏身之所,是她們與敵人周旋時的铠甲,也是她們生産生活的來源。在戰火紛飛、缺吃少穿的年代,戰士們砍下白竹,削成竹片,用她們的巧手編制出竹筐、竹簍、鬥笠,支持瓊崖革命鬥争。
無論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裡的《鬥笠舞》選段,還是在紅色娘子軍成立舊址中的鬥笠石刻,鬥笠都是紅色娘子軍身上重要的符号。肩背步槍、頭戴鬥笠、身披蓑衣的紅色娘子軍,也成為海南婦女的經典形象。走進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看到鬥笠,就會想到英姿飒爽的紅色娘子軍,耳邊就會響起“我編鬥笠送紅軍”的經典旋律。
“紅色娘子軍戴的尖頂鬥笠,是海南民間特有的遮陽擋雨的工具,沾了蘇東坡的名氣,鬥笠被稱為東坡笠。”龐啟江介紹,東坡笠制作技藝主要流傳于萬泉河兩岸,尤其是在陽江鎮,制作東坡笠是當地農民主要副業收入。
當年,紅色娘子軍組織陽江百姓編鬥笠送給紅軍,因此,東坡笠又稱紅軍笠。東坡笠民間手工技藝2005年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作為瓊崖革命策源地之一的白水磉(sǎng)舊址,2011年重建後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一項重要的體驗,便是像紅色娘子軍當年那樣編草鞋、做鬥笠。在陽江,紅軍笠作為紅色旅遊的紀念品,受到遊客青睐。
傳奇陽江 紅色家園
每日晨起,吃過早飯的龐啟江便把自己“關”在略有些寒涼的鄉間書房裡,潛心镌刻紅色娘子軍的人像印章。他要趕在7月1日前,完成96位有遺像的紅色娘子軍人像印章。
20多年來,一直追尋、記錄紅色娘子軍足迹和故事的龐啟江,訪遍了100多位娘子軍戰士及她們的後人,為當時健在的每位娘子軍戰士拍攝軍裝照,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把她們刻在玉石上,地球在,她們就在。”
“紅色娘子軍勇于砸碎舊社會的枷鎖,參軍後敢為人先、不怕犧牲的精神,廣為傳頌。但是,她們被捕後用生命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的忠誠,也是紅色娘子軍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龐啟江認為。
陽江鎮,既是紅色娘子軍的誕生地,也是瓊崖革命的發祥地,被譽為“海南紅色第一鎮”,擁有王文明故居、紅色娘子軍成立舊址、紅色娘子軍操練場等20多處革命遺址。
甯靜祥和的鎮子,處處洋溢着革命熱情,家家戶戶都懸挂紅色的五角星。紅色文化長廊、紅色娘子軍主題文化園等猶如時光長廊,訴說着這裡的紅色傳奇,構建出一個溫暖的紅色家園。
“陽江全域都是革命老區,村村都有革命故事,紅色娘子軍的傳奇故事更是家喻戶曉。”龐啟江表示,陽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尚未完全發掘,發展以“紅色家園,傳奇陽江”為主題的全域旅遊,前景廣闊。
眼下,這裡正在籌建一棟紅色大廈,落成後,将成為紅色娘子軍精神和文化展館,龐啟江镌刻的紅色娘子軍人像印章也将在此展出。
“我們希望能夠完好保存、充分展示紅色娘子軍留下的文化遺産。”陽江鎮黨委副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梁崇偉說,陽江人正在黨的領導下,創造新的美好生活,依托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實現鄉村振興,繼續演繹着陽江新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