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中國藝術家中最接近神仙的人,雖然前面有天才的李白,但是在藝術領域,李白和蘇東坡還差一個檔次。其實蘇東坡身上的仙氣來自于他的道家思想。
道家是一種冷靜的哲學,主張過一種減法的生活。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說要過平淡自然知足常樂的生活。欲望少一些,心靈甯靜一些,心靈甯靜則煩惱不生。而莊子則将老子的哲學更加深化了一步。莊子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這叫做“齊物”。在莊子看來,生與死一樣,富貴與貧賤一樣,既然如此,人們應該看淡世間的榮華富貴,以超然的心态,過心靈無拘無束的生活,這種生活的最高境界是“逍遙”。
蘇東坡是超然物外的神仙。他在山東期間曾經寫了一首詞《超然台上賦》:“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被認為是超然曠達的标志。事實上,蘇東坡在山東期間還有兩首遊戲之作,更加淋漓盡緻地體現了他超然物外樂觀曠達的心态,這兩首詞叫《薄薄酒二首》。這兩首詞出來之後大受追捧,成為當時隐士文人追捧和模仿的對象。其中模仿最好的是他的弟子黃庭堅,其中有“薄酒可以忘憂,醜妻可以白頭,徐行不必騎馬,稱身何必狐裘”,深得世人喜歡。
《薄薄酒》其一:
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醜妻惡妾勝空房。五更待漏靴滿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
珠襦玉柙萬人相送歸北邙,不如懸鹑百結獨坐負朝陽。
生前富貴,死後文章,百年瞬息萬世忙。
夷齊盜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憂樂都兩忘。
人生的痛苦在于欲望,在于比較。但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上帝給你開了一扇窗,必然會給你關上一扇門。你以為自己很強,其實别人比你更強;你覺得自己很慘,其實還有人比你慘爆了。所以,一種甯靜的心态叫做不和别人比,或者說和比你差的人比。也許這是一種典型的鴕鳥或者阿Q的心态,但是在這個涼薄的世界,你不自找樂子,又能如何呢?
蘇東坡在這首詞中說,淡薄之酒,總要比茶水好;粗麻布衣,要比沒衣服穿優越;家中妻妾醜陋,總比獨守空房強得多。
這是教人過一種低欲望的極簡主義的生活。經過多年的官場沉浮之後,蘇東坡似乎看穿了世界的本質,他曾經寫了一首詩給自己兒子:“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雖然說公卿還是要當的,但蘇東坡明顯感覺到官場的涼薄和疲憊。他說,你看當大官的人,天不亮就要起身奔早朝,在朝廷等待皇帝朝見,結果天寒地冷,兩隻靴子都結滿了霜凍,苦不堪言;還不如辭官歸田的陶淵明,他三伏天虛閑高卧在北窗之下,享足了清風涼爽的樂趣。
對于死亡,莊子曾經說是回到了最快樂的地方,至于是埋在地裡還是在野地裡讓野獸吃掉,都是一樣的。而蘇東坡也認為,你看那些王公貴族,死後萬人送葬,金縷玉衣珠襦玉匣,何等榮耀,但終歸還是要被埋葬在幽暗的墳墓之中,用現在的話說,無論你多麼牛逼,你總是要挂在牆上,最終總是一捧黃土一堆腐骨而已。
快樂永遠不是理想,而是現實,是現實中每天能把握的小确幸。所以那些幻想生前富貴死後文章的人,還不如那身穿亂麻、獨坐街頭、光着脊梁曬太陽的田夫,他尚能享受到陽光的無比溫暖。所以,蘇東坡感慨地說:什麼“生前富貴,死後文章”?百年一瞬,萬世空忙!不管是商朝末年為“名”的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還是春秋末年為“利”的大盜盜跖死在東陵之上,他們的“死”,都是一樣的,何必去分清誰高誰低,誰上誰下!
其二:
薄薄酒,飲兩鐘;粗粗布,著兩重;美惡雖異醉暖同,醜妻惡妾壽乃公。
隐居求志義之從,本不計較東華塵土北窗風。
百年雖長要有終,富死未必輸生窮。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載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聾,誰使一朝富貴面發紅。達人自達酒何功,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
蘇東坡覺得還不過瘾,又寫了一首。這首詞還是說莊子的齊物論,做官和做老百姓其實是一樣的,貧富也是一樣的。但是做官和大富大貴最終的結局,有可能比平平安安的普通人要悲慘。蘇東坡說,人間的美醜醉暖雖然相同,但富者荒淫腐化早死,而貧者醜妻陋妾卻能獲得長壽。在朝的官僚權貴貪婪強暴,厚顔無恥;而在野的民衆和隐士,卻心懷高志,唯義是從。有錢的人死了,用珠玉裹屍,以求得“千載不朽”,但他們沒有料到,這正招引來盜墓賊掘其體,掠其寶,奸其屍,辱其身,其下場卻更為悲慘,這完全是他們自找的!說什麼“死後文章,名垂千古”,也都是些欺騙瞎子和聾子的鬼話。
所以,從來沒有一樣東西,能讓人一生富貴,臉留紅潤!哪怕是醉人的美酒也不行!人生終不免一死被送進墳墓。富貴功名沒有什麼了不起,珠玉金錢也買不了他們的命,因此,“上”,未必是“福”;“下”,未必是“禍”。因而通達事理的人都能瞬息萬變自我曠達,這并不是來自酒的功勞,而是因為世間的是非憂樂,本來就是一切空!
敲黑闆劃重點了,蘇東坡的最後一句話,點明了人生的實質: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這既包含了道家的平淡自然無為的思想,也包含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把這兩種思想結合起來,用平靜的心靈去看世界,用寡淡的欲望去對待生活,這就是超然,這就是達觀,這就是一種在涼薄的世界自得其樂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