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開着車行駛在上班的路上,聽到電台節目正在讨論春節返程客流的情況。
主持人說春節返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在丹東火車站,旅客人手幾個白色的泡沫箱,到了車廂裡,打開泡沫箱,興奮地拍照、發朋友圈、發微博,展示丹東的特産——草莓,滿滿的自豪和贊美,引發網友的關注和喝彩!非常開心。由此主持人就調侃,丹東火車站是不是可以叫“草莓站”,以此類推,哈爾濱火車站可以叫“紅腸站”,内蒙古火車站可以叫“烤羊腿站”……,聽起來,讓人忍俊不禁。順着這個思路,我想,那重慶火車站當然得叫“火鍋站”了?長沙站豈不叫“臭豆腐”站,武漢站就叫“熱幹面”站?山東德州名副其實的“扒雞站”,青海化隆順理成章就是“拉面站”……,哈哈哈哈,簡直太有趣兒了!
圖片來自網絡
特産是一個地方最具代表性或特别著名的物産,有着特别的文化内涵或曆史淵源,也許是食品,也許是生活用品,或許還是其它。
在電商、物流不發達的時候,人們購買特産一般都是在探親、旅遊或出差的時候,大包小包地帶上火車、飛機,忙得不亦樂乎,回來後再送給親朋好友。因為購買不方便,所以特産顯得特别珍貴。現在不同了,動動手指,下個單,很快收到。
經朋友介紹,我從網上也買過丹東的草莓,打開包裝的時候,個個光鮮亮麗,吃到嘴裡,甜甜的,十分清爽,給了一個大大的贊。說句實在話,從前我還真不知道草莓是丹東的特産,這次聽到主持人這麼一調侃,我特意上在網查了些資料,補上了這一課。
圖片來自網絡
原來草莓雖然在中國和歐洲等地被廣泛栽培,但是草莓的原産地是南美洲,也就是說草莓是咱們國家引進的水果品種。丹東市大規模種植草莓也是2000年之後的事。
從前在我的認知裡,以為特産一定是本土的、曆史悠久的、有世代傳承的而且會一直延續下去的,才叫特産。現在看來,觀念落後了。環顧現實,有一些過去大家熟知的地方特産早已名氣大落,盡管當年家喻戶曉、名聲遠揚,還有的幹脆銷聲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物産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地方新的地理标志,人們認可了它的特産地位。我想,丹東的草莓或許如此吧!
圖片來自網絡
從特産的發展變化或許能窺視出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情況。特産發展變化的背後或是有觀念的轉變、或是有經營模式的改變、或是有産業結構的調整,等等。總之,特産能否一直“特”下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事,應該是事關老百姓的事,是時代的事。
朋友,如果用特産給你所居住的城市或是你的家鄉做個形象代言,你會選擇什麼呢?歡迎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