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廣場查看詳情
圖:flickr@Mark愛生活
圖:flickr@llee_wu
花城廣場是廣州市新的中軸線廣場,位于黃埔大道以南、華夏路以東、冼村路以西、臨江大道以北,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花城廣場周邊有很多重要的建築,如廣州歌劇院、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等,來到廣州若有時間可過來看看。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這座古墓為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随葬物最豐富、唯一飾有彩繪的石室墓,其發現于1983年,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圖:來自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官網
該古墓出土了衆多珍貴文物,如“文帝行玺”金印、七星紋銀帶鈎、杏形金葉、銀盒、金花泡、角形玉杯、玉舞人、絲縷玉衣、珍珠枕頭、墓主組玉佩、船紋銅提筒、錯金銘文銅虎節等,其中絲縷玉衣是至今為止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唯一的。因此,這座博物館被世人譽為“嶺南文化之光”。此外,南越王博物館的建築也很有特色,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代表。博物館的外型、裝飾都很講究。其整體布局以古墓為中心,上蓋覆鬥形鋼架玻璃防護棚,象征漢代帝王陵墓覆鬥型封土。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又稱越秀山,是廣州最大的綜合性文化觀賞公園,由主峰越井崗和周圍的桂花崗、木殼崗、鯉魚崗等七座山崗,以及北秀、南秀、東秀三個人工湖組成。這裡是當地市民早上晨練、晚上散步的最佳地點之一。越秀山曆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元代以來,這裡就被稱為“羊城八景”之“粵台秋月”。到了明代為“粵秀松濤”,清代則演變為“粵秀連峰”、“鎮海層樓”,而現代則有“越秀遠眺”、“越秀層樓”、“越秀新晖”。
圖:來自越秀公園官網
圖:來自越秀公園官網
白雲山風景區
白雲山自古以來就是南粵名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如今這裡被稱為“廣州市肺”。此山是大庾嶺支脈的九連山山脈末段,總面積20.98平方公裡,主峰高382米,因其每當霏雨綿綿,這裡總是白雲缭繞,故而得名。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白雲山分别以“白雲松濤”和“雲山錦秀”兩度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
圖:來自越廣州白雲山景區官網
現在,白雲山風景區内共有7個遊覽區,從南至北依次為:麓湖遊覽區、三台嶺遊覽區、鳴春谷遊覽區、摩星嶺遊覽區、明珠樓遊覽區、飛鵝嶺遊覽區、荷依嶺遊覽區,區内有三個全國之最的景點,分别是: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雲台花園,全國最大的天然式鳥籠——鳴春谷,全國最大的主題式雕塑專類公園——雕塑公園。山上有廣州碑林、能仁寺、鳴春谷等景點,對此不感興趣的人可以去山北公園逛逛。那裡有寬闊的草坪,還有很多參天古樹,空氣非常新鮮。白雲山南麓的麓湖公園是個垂釣的好地方。如有時間,晚上到山上看廣州夜色是個不錯的選擇。
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現在是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也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之一。陳家祠以布局嚴謹、氣勢雄偉、裝飾精巧、富麗堂皇著稱,華麗是它給人的整體印象。單看陳家祠的格局已是氣勢十足,三進的大殿,中間和左右兩側貫以4條長廊,組成6個大院庭,對稱均衡,相連成一體。而最受人矚目的當屬充分展現嶺南裝飾風格的“三雕三塑和鐵鑄”。
圖:flickr@Ken Neoh
圖:flickr@Dianlin Huang
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鐵鑄和繪畫等裝飾藝術,被巧妙地運用到所有構件上,各式雕塑造型生動、形神俱備。光是前庭内那四扇高五六米的巨大屏風木雕就足以讓人瞠目。磚雕、石雕主要應用在外牆和門前。而屋頂的陶塑花脊則是陳家祠最引人矚目的部分。三排大殿上共有15條陶塑花脊,雖曆經風吹雨打,色彩依舊鮮豔如新,造型惟妙惟肖。嵌在聚賢堂前台階欄杆上的鐵鑄,線條流暢,顯示出高超的鑄造工藝。難怪郭沫若來此參觀後題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在衆多收藏品中,最有意思的是一隻大榄核雕的小船,榄核隻有一寸長,卻雕刻數人于其上,人物神态各異,有的憑窗遠眺,有的談笑風生。最妙的是小船的窗戶也能開阖自如,真是巧奪天工。
圖:flickr@Dianlin Huang
西關大屋(西關民俗館)
圖:來自遇見廣州公衆号
圖:來自遇見廣州公衆号
圖:來自遇見廣州公衆号
西關大屋是與商業騎樓一樣享有盛名的特色建築。其水磨青磚牆、趟栊門、名貴的酸枝家具、屋前的青麻石街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似乎每一座老屋背後都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西關,位于老廣州市中心荔灣區内,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一帶。西關大屋主要分布于十八甫、楊巷、楊仁裡、十二甫、寶華路、十六甫、逢源、寶源路一片。各處大屋的風格也有所差異。如楊巷、楊仁裡的大屋相對小巧精緻,而十六甫一帶卻是以大屋花園為主。
西洋建築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很長一段時期内封閉了全國的通商口岸,僅餘廣州。由于長時間與西方進行貿易往來,廣州也建起了許多西洋建築。後來清政府的無能導緻沙面一帶被劃為租界,西洋建築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競相效仿建起了三層花園洋房,成為廣州城一道獨特的建築風景。保存下來的西洋建築現主要分布在長堤沿岸、沙面風情區和東山洋樓群區,以長堤沿江路最為集中。粵海關大樓、廣東郵務管理大樓、新亞大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省總工會、省銀行大樓、省财政廳大樓等,一字排開,在珠江邊上矗立了将近一個世紀。
地址:廣州市長堤沿岸
粵海關
粵海關是白色古羅馬風格的建築,也是廣州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老廣州管它叫“大鐘樓”。鐘樓上的大型四面時鐘内有5個大小不一的吊鐘,是1915年從英國運至廣州的,至今仍能以音樂報時。粵海關現在是廣州海關辦公大樓,不能入内參觀。
圖:wikipedia@David Wong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到達方式:134、4路公交車在一德路下,步行5分鐘即到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1年,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中山陵也是出自這位建築師之手。紀念堂坐北朝南,總體布局呈方形,占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
圖:來自廣州市中山紀念堂公衆号
走進中山紀念堂,迎面是一個開闊的草坪,在中軸線的位置有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雕像身後就是紀念堂的主體建築——大禮堂。大禮堂莊嚴宏偉,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大禮堂正門上挂有“天下為公”四字匾額,為孫中山先生所書。走進大禮堂内部,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顯示出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圖:來自廣州市中山紀念堂公衆号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由孫中山先生創立于1924年,這所學校的前身是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後又複前名。走在這所大學内能看到很多老建築,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圖:來自中山大學官網
中山大學的校園建築整體風格可概括為8個字,就是“紅磚綠瓦,中西合璧”。而這些老建築大緻可分為兩個時期:折中主義時期和古典複興主義時期,折中主義時期的代表建築有馬丁堂、懷士堂、格蘭堂、黑石屋;古典複興主義時期的代表建築有惺亭、陸祐堂、哲生堂和廣寒宮。
圖:來自中山大學官網
圖:來自中山大學官網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1924年,孫中山在此創辦了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初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這所軍事院校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所學校走出了衆多優秀人才,如杜聿明、左權、陳赓、徐向前、趙一曼等。
圖:來自黃埔軍校公衆号
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在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到了1965年按原貌做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其中校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在中央上方橫匾上寫着“陸軍軍官學校”,為譚延闿所書。校内的對聯很有特色,如在二門門口挂着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升官發财,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