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圖标喚醒一代人的記憶,星期二下午的電視準時停台,家裡電視總是在最精彩的環節信号丢失,一台黑白電視機,滿屋人,熱熱鬧鬧一晚上,計劃經濟時代的電視機,與冰箱、洗衣機一樣憑票購買,而今或許是你家裡的第一台電視品牌,牡丹品牌,已經迷失在前行的途中。
80年代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電視機行業裡有四顆璀璨的明珠“金星、熊貓、牡丹、福日”,扛起了家電行業的大旗,成立于1973年的北京牡丹電視機廠更是憑借一句話一個故事深受追捧。
“牡丹雖好,還要愛人喜歡”在那個年代,牡丹電視喊破了關于愛情的那層朦胧,看得心裡癢癢的。用一句廣告語直擊内心要害,與消費者産生情感共鳴,因此牡丹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質的提升。1984年8月更因《北京日報》的一篇報道将消費者對牡丹品牌的認知再一次刷新,“一台牡丹牌電視機沉入長江一個月後,被發現打撈出後,維修人員僅更換了揚聲器和紙盆,電視煥然一新。在憑票供應的時代,牡丹牌電視機占據了驚人的50%以上的市場份額。”
再一次與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交流後,牡丹電視瞄準國内彩色電視機市場引起松下的生産線,用彩色電視引領時代的發展,一度成為北京企業的榮耀,普通家庭的夢想。
然而好景不長,此時的市場經濟萌芽顯現,市場競争逐漸加劇,牡丹電視固守引進的松下生産線不變,導緻在面對新的市場環境産生了嚴峻的挑戰。
長虹電視,通過技術革新與産業升級,向全國電視機市場發起了一輪價格戰,搶占彩色電視機市場,而緊随其後的便是康佳等一衆品牌,90年史上最大的價格戰拉開了序幕,在長虹電視的價格沖擊中,牡丹的市場份額逐漸縮小,行業重新洗牌,長虹最終成為最大的赢家,30餘年的牡丹牌電視衣衫褴褛,佝偻前行,逐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事實上,“牡丹”牌電視的曆史,就是一部中國家電産業30年征程史,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未能及時适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固守國有體制的一成不變,忽略創新吃老本,缺少對市場的敏銳洞察,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失去了生存優勢,香消玉殒。
牡丹電視、春蘭空調、小鴨洗衣機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翹楚,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或許在這些企業的骨子裡便有一種印記,亦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宿命,注定煙花一些後煙消雲散。随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的急劇頻繁,技術更新叠代加快,工業機械化智能化生産最終刺破了無知的企業家的甯靜,緻使好的品牌逐漸消失。究其原因,首當其沖的創新二字,而今随着互聯網家家電的迅速崛起樂視、小米、華為等新勢力的崛起,最終為一衆老品牌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2012年,消失多年的牡丹電視也曾經出現短暫的回歸,在互聯網推出兩款低端電視,打造懷舊經典,試水現如今的電視機市場,可事與願違,認識牡丹品牌的人也寥寥無幾,最終竹籃打水,徹底澆滅了最後的一團花火。
牡丹電視,最終成為了消費者印象中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