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長江生态修複工作?人民日報拂曉,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小艇撥開細浪,緩緩駛向江心把舵的船家名叫張傳國,是江西九江湖口縣雙鐘鎮漁民,已在長江上漂了40多年,祖祖輩輩打魚為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九江長江生态修複工作?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九江長江生态修複工作
人民日報
拂曉,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小艇撥開細浪,緩緩駛向江心。把舵的船家名叫張傳國,是江西九江湖口縣雙鐘鎮漁民,已在長江上漂了40多年,祖祖輩輩打魚為生。
今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江西段和鄱陽湖水域開始了為期10年的全面禁漁期。老張和往常一樣,還是天不亮便起錨出港,隻不過,手中拿的不再是細密的漁網,而是單筒望遠鏡——從“靠江吃江”轉為“靠江護江”。“護江員”張傳國的身份之變,折射着九江這座城市的發展之變。
一江清水護江豚
碧波浩渺的鄱陽湖與滾滾長江在湖口縣交彙,為“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的洄遊遷徙提供了理想場所。
“江豚以前并不少見,趁人不注意時,還會把系養在船沿邊的魚拱跑。”張傳國回憶,後來漁網越織越密,材質從麻線變成尼龍繩,甚至出現大魚小魚通吃的電網,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江豚的食物鍊遭到嚴重破壞。一些濱江企業污水直排、污染長江,更是嚴重損害了生态環境,江豚數量銳減。
保護江豚,刻不容緩!2017年,全國首個保護江豚“協助巡護”示範點落戶湖口,九江市也加快引導漁民“洗腳上岸”、轉産轉業。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共回收漁船3296艘,漁網29萬公斤,簽訂退捕協議1165戶,回收與注銷捕撈證2251本。
為保障漁民生計,湖口縣專門設立了江豚協助巡護隊,14名隊員中,12名是轉型漁民。張傳國也加入其中,靠着保護江豚每月能領3000元補助,還享受其他補助補償等,“政府幫我們把退路都安排好了,心裡踏實。”
一手抓護漁,一手抓護水。為破解“化工圍江”難題,九江加大清理整頓力度。截至2019年底,沿長江、鄱陽湖、修河1公裡内的37家小化工企業全部關閉退出。今年1至5月,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優良率為60%,較去年同期提高17.9%,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9%。
水好江豚來。農業農村部最新一次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的趨勢已得到遏制,鄱陽湖江豚種群數量達457頭,占長江流域江豚總數的近一半。
一岸青翠好生态
因水得名的彭澤位于長江沿岸,也是江西省占長江岸線最長的縣。登高俯瞰,漫山遍野郁郁蔥蔥,一江清水、一岸青翠,在蒙蒙霧色中相襯相融。
過去,這條風光旖旎的最美岸線曾聚集了60多家大大小小的礦山開采企業。裸露的礦坑如同大地上的一塊塊傷疤,令青山挂白、長江蒙塵。距江岸8公裡的浪溪鎮麻山村曾飽受其苦,一座石灰石礦緊鄰村邊。“塵土飛揚,噪音也很大。”65歲的村民周道鳳一臉無奈,開礦産生的粉塵讓莊稼蒙上了厚厚一層灰,嚴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家中四畝地幾乎全都撂荒……
2015年以來,彭澤縣加快推進“礦山複綠”工程,累計關停注銷采礦權35家,礦山數量縮減了一半,昔日的廢棄礦山,如今重披“綠衣裳”。礦山複綠後,廣源礦業有限公司轉型發展生态農業,在麻山村投資興建了4萬平方米的田園綜合體,讓一度飽受采礦之苦的周道鳳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态飯”。
敞亮的花卉大棚裡,移栽花苗、裝盆培土,周道鳳忙得不可開交,“每個月工資3500元,不少喽!關鍵是天天和花草打交道,心情舒暢。”這家公司還流轉了1000多畝荒地,種植楊梅、柑橘等經濟作物,通過發展綠色産業,目前已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多人。
為生态留白,為發展增綠。2018年以來,九江市全面啟動長江沿岸礦山生态環境恢複治理,關停礦山340家、治理廢棄礦山8626畝,在沿江岸線栽植各類喬灌苗木600.9萬株、鋪植草坪33萬平方米,聯片成景的百裡風光帶展現在人們眼前。
一座綠城展新顔
九江,因水得名,依港而興。九江市城西港區,2019年集裝箱吞吐量超50萬标箱,這個國家一類口岸掩映在一片翠綠中。
擱幾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模樣。“江上采砂船密布,江灘到處是私人違建的小碼頭,堤内砂石堆積、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從小在江邊長大的市民汪順星提起那時的情景直皺眉。
2018年,九江市啟動長江最美岸線建設,沿江各縣(市、區)共拆除碼頭74座、泊位87個,騰出岸線7529米,整合實施了城西港區園林景觀綠化、防洪排澇工程等12個項目,一座優美的濕地公園躍入眼簾,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常有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照,汪順星也和不少市民一樣,每天到濕地公園散步、休憩。
環境變美,經濟也在高質量發展。九江市發改委主任喻子水擺出一組當地轉型發展的亮眼數據:2019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9.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7家,總數突破510家,增量全省第一;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0億元,同比增長45%。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6日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