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爺說
當下的環境增加了人們對工作穩定性的憂慮,一些人擔心失業也情有可原。不過一旦擔心過了頭,就可能對你和你的職業生涯有害。很多擔心是多餘的,并沒有現實依據,而且被解雇也并不是世界末日來臨。要記得提醒自己,失業并不代表事業終結。你會東山再起的。
埃隆·馬斯克、塞雷娜·威廉姆斯和萊奧納多·迪卡普裡奧的共同點是什麼?
除了都在自己的領域極其成功以外,他們還都是極其容易擔憂的人。埃隆·馬斯克提到過自己工作與生活的“低谷和持續的壓力”,塞雷娜·威廉姆斯分享過自己應對自我懷疑和焦慮的經驗,萊奧納多·迪卡普裡奧說過他很擔心自己将來的事業。
吃驚嗎?别太驚訝。成績優秀的人傾向于比其他人更憂慮——擔心失敗,擔心讓别人失望,擔心無法達成自己的高期望,甚至還會擔心丢掉工作。
如果你的事業剛剛起步,你可能也會擔心這些事情。研究表明,年輕一代在工作上焦慮的比例高于前幾代。Z世代在工作中出現焦慮相關症狀的比例高出三倍,千禧一代則是四倍。
點擊下方卡片進入i哈評小程序
開啟中英雙語對照閱讀↓
我的建議是:首先,要明白擔憂不一定是壞事。擔心自己的表現,通常可以鼓勵你改善和學習。而且你肯定聽說過,我們現在身處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世界。做好準備迎接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和結果,包括失業,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而如果擔心過頭,到了災難化思考的程度,就可能對你和你的職業生涯有害。過度關注最壞的情況,我們會失去真實感,影響人際關系、效率和心理健康。關鍵在于找到平衡,為此你需要與自己反複循環的思維拉開足夠的距離,把事情看清楚。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你确定自己的恐懼——特别是對于失業的擔憂是否真有現實依據。
1、你所在的組織、行業和經濟體的總體财務狀況如何?
你的擔憂情有可原:現在的環境很可能增加人們對工作穩定性的憂慮。很多組織受到新冠影響,失業率總體上升,年輕人受到的影響尤其大。很難想象有誰可以一點都不擔心。
如果你所在公司的整體财務狀況很差,的确該擔心自己會被解雇。不過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會完全公開财務狀況,所以這點很難評估。要驗證自己的擔憂,可以研究一下行業現狀,以及所在國家的經濟狀況。查一下“現在(你所在行業)的失業率”和“國家經濟狀況”,會讓你獲得更多信息,判斷自己是否該為可能的失業做準備。
别擔心,如果查過之後發現所在行業的财務狀況穩定,說明你的工作可能還挺安全的。總體經濟已經在恢複,全球失業率持續下降(與2020年最初幾個月相比),從數據上講,現在你由于新冠而失業的可能性降低了。在新冠影響下沒有丢掉工作,會讓你感到公司非常重視你,如果公司處于困境中,這種感覺會更明顯。
2、你所在組織的整體文化如何?
一些公司有着透明、開放、以反饋為導向的文化。如果身處這樣的組織,你可能已經感受到可預測的HR流程,比如标準化的績效評估和公正的管理決策。可惜很多人所在的公司并不像這樣,隻能自己分析哪些行動、事件或負面反饋可能是警示信号。如果公司整體文化更接近後者,那的确會擔心失業,特别是自己表現堪憂或從管理者那裡得到了負面反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樣的環境裡,要了解上司的想法和運營方法。
如果公司文化公平且開放,就不會突然解雇員工。公司可能會明确地解釋你的實際表現和公司需求之間難以彌合的差距。因此,如果管理者或HR部門沒有找你進行這類談話,你就可以别再擔心了。從另一方面講,你充分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而且一直得到來自上司的有建設性的正面反饋,這是個好兆頭。表現很好這點他們是不會騙你的。
3、你的上司怎樣想、怎樣做?
評估自己是否會被解雇的最佳方法是直接去問上司。這件事聽起來有點吓人,但你可以稍微繞個彎子。比如在下一次一對一會面時,你可以說,“我想聽聽你對我表現的反饋。你覺得我有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我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還可以加上一句,“有沒有哪些我該做的、能為你和公司帶來更多價值的事情?”管理者總是很難開口給出負面評價,你可以主動問起,讓他們更好開口批評你。如果你得到的反饋極其負面,沒有建設性,可能說明你該擔心失業了,但要記住,批評也可能是好事。批評說明管理者有意督促你成長。
一些人不願直接向上司尋求反饋,也不必勉強。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在上司的行為裡尋找迹象。問問隊友,上司是否為他們提供關于工作表現的建設性反饋、是否定期明确交流,他們是否覺得上司的行為可預測。你與隊友對同一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把每個人看到的側面加起來,會幫助你們更好地解讀上司的行為,打消無謂的疑慮。
不過,如果你發現上司給你的反饋的确比其他人更差,那就要注意了。比方說,如果上司總是告訴你“我們必須更快地完成這件事”或者“下次試試換一種方式做項目”,但并沒有像這樣一直糾正你的隊友,可能就不是什麼好兆頭。這不一定說明你快被解雇了,但你需要跟上司直接談談,交換一下意見。你可以說,“我發現最近得到的負面反饋更多了,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能不能給我一些改善的建議?”
無論如何,一定要與管理者溝通。這類情況可能有很微妙的地方,而且往往正是問題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相信管理者會坦誠交流,覺得上司對待自己的确與對待其他人不同,可能需要求助人事部門調查一下問題所在。
如果你詢問管理者的明确反饋,對方說對你的表現很滿意,那就接受這個說法,别再煩惱了。同樣,與同事交流發現上司對待所有人都差不多,這也是個很好的信号。你可能會發現,上司會對所有人說“快點做”或者“應該換一種方法”,并不是對你生氣,也不是說明你快被炒了。上司的細微動作不一定都是征兆,你越了解他們,就越能解讀他們的行為。
4、是不是你的個人偏見?
大部分人是樂觀的,對自己評價很高,高估了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因此他們在意外被解雇或沒能升職的時候會很吃驚。而悲觀者總是對自己的工作予以最嚴厲的批評。如果你是很少擔心的樂觀者,卻依然感到自己可能會丢掉工作,那我覺得你大概是對的。
弄明白自己的悲觀或樂觀程度,就是你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這可以幫助你确定自己到底該不該擔心。舉例來說,我自己悲觀、多疑、消極,總是有點過度擔憂。不過既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自己可能隻是在誇大負面事件的可能性。如果覺得有壞事會發生,你知道這可能不是事實,隻是自己想太多。如果你感到會發生好事,那麼一定真的是好事。建立起這種自我覺察,能幫助你解讀自己的傾向,糾正這種傾向對自己現實認知的影響,更準确地解讀自己的處境。如果你總是擔心一切事情,那麼你對失業的擔憂可能隻是因為你生性容易擔憂,并不是你真的要失業了。
一定的思慮是沒問題的,隻要能保持心理健康,用事實依據驗證或打消自己的憂慮就好。我們的擔憂常常是為了保護自己、準備迎接未知。而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憂慮正是推動工作表現提升的要素。但要記住,被解雇并不是世界末日來臨。前文提到了幾位容易憂慮的成功人士,其實世界上很多最優秀的藝術家、創作者和創新者都曾經被解雇——卡迪·B、史蒂夫·喬布斯、奧普拉·溫弗裡等等。當時的感覺很糟糕,但深陷對失業的擔憂中,要記得提醒自己,失業并不代表事業終結。你會東山再起的。
點擊閱讀本文英文原版内容
關鍵詞:職場
托馬斯·查莫羅-普萊穆茲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文
托馬斯·查莫羅-普萊穆茲克是萬寶盛華集團首席創新官,倫敦大學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心理學教授,deepersignals.com聯合創始人,哈佛創業金融實驗室成員。
朔間|譯 周強|編校
如果你必須跟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不妨試試這6招
在混亂的世界中,如何培養專注力?
當老闆拒絕加薪,“擺爛”是你最差的選擇
投稿、廣告、内容和商務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