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老照片
将帶你回到從前
看一看
那時的春節
那時的年味兒
拜年
↑清末,老北京人拜年,互賀新春。 新華社發
↑清末,老北京婦女過了正月初五穿戴一新,出門走親訪友。 新華社發
拜年是過春節最有特色的民俗,親朋好友互緻祝賀,共同祈盼新春吉祥、國泰民安。
貼年畫
↑1991年的新春臨近,江蘇省不少農家紛紛張貼蘇州桃花塢年畫。新華社記者徐澎攝
1998年春節前,人們在天津市楊柳青畫攤前選購年畫。新華社記者楊寶坤攝
嚴冬過後便是春天。大自然的花朵還來不及點綴生活,盼春的人們,便讓花花綠綠的年畫,先行在千家萬戶綻放。
穿新衣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8年。那時過春節,給孩子做身新衣服,是所有母親最挂心的事情。新華社發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3年。過年,對當時北京孩子來說,除了期盼穿上新衣服,也期盼着夢寐以求的風車。新華社發
過去的生活不富裕,但那些簡樸的玩具和念想,使孩子們着實興奮好長時間。
年夜飯
↑這是1953年春節拍的照片,天津市漢沽區蘆台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新華社發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對中國人來說,代表着團圓,這是老人一年一度的期盼,也是每個人對春節的執念。
辦年貨
↑1953年春節前,一位顧客在天津市百貨公司為孩子試穿新鞋。新華社發
↑1978年,北京市民在排隊購買年貨。 新華社發
↑1980年春節前,四川彭縣農民陳開方(前右)買了一台價值人民币520元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引來鄉親們羨慕的目光。 新華社發
↑1980年,浙江紹興柯橋農民在購買年貨。 新華社發
過年年貨的演變史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發展史的縮影。在物資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應站門口通宵排“長龍”搶購年貨的場面,曾是春節前的一道景觀。如今,我國的經濟水平大幅提升,商品物資極大豐富,年貨的品種增多了,年貨的結構變化了,年貨的檔次也提高了。
賞花燈
↑1960年,北京郊區的兩個小姑娘在玩花燈。 新華社發
↑1982年元宵節,武漢市群衆喜氣洋洋争觀花燈盛會。新華社記者于澄建攝
↑1993年元宵節前一天,江蘇南京夫子廟花燈買賣格外紅火,賣燈、買燈、觀燈的人流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新華社記者徐澎攝
熱鬧的新年除了走親訪友,更少不了人們摩肩接踵的燈市。
看社火
↑1997年正月十一,河南中牟縣姚家鄉農民舞獅隊在鄉村幹部帶領下,來到縣種子管理部門辦公地,以熱鬧火爆的社火表演表達鄉親們的感激之情。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1959年春節,北京南苑的老婆婆們跳起歡快的秧歌舞。新華社發
舞龍舞獅鬧新春,威風鑼鼓迎新年。喧天鑼鼓,歡騰喜悅,淋漓盡緻展現着中國人過年的精氣神。
逛廟會
↑1951年春節,上海老城隍廟九曲橋上熙攘的人流。 新華社發
↑1957年,天津天後宮春節廟會。 新華社發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逛廠甸”的北京人争先恐後觀看“拉洋片”。廠甸廟會是北京傳統春節廟會之一。新華社發
逛廟會曾是中國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年俗。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後來逐漸融入了集市交易和娛樂性活動。
生活在變
年俗也在變
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卻從未改變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