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旅遊
/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
更新时间:2024-11-16 05:26:32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

  《鳥瞰古文明》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2)

  内容簡介

  當我們閱讀曆史書籍,閉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時,最大的困難和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不是古代人的活動本身,而是他們活動的場所。而古代城市複原圖的重要作用便是讓我們回到曆史現場。毫無疑問,古代城市複原圖的繪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本書作者讓-克勞德·戈爾萬及其團隊用考古學、建築學知識,以及繪畫達成目标。他用水彩畫直接呈現了古地中海文明,從公元前 2500 年直到公元 5 世紀,時間橫跨 3000 年。 130 幅複原圖配以文字,介紹了 87 個地區與城市,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其中,不僅有被各類史書反複提及的重要城鎮,還有曾經輝煌一時卻被人遺忘的諸多地方。

  作者簡介

  讓-克勞德·戈爾萬(Jean-Claude Golvin),法國建築師、考古學家。曾在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CNRS)擔任研究員。長期緻力于古代遺迹的複原工作,是當今古代城市複原圖制作領域的巨擘。

  1969 年取得建築師資格以後,讓-克勞德·戈爾萬參與了若幹考古項目。從 1973 年開始,他參與突尼斯蒂斯德魯斯圓形競技場的整修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對曆史的喜愛,并于 1985 年開始攻讀曆史學博士學位。 1979 — 1990 年,他以埃及為據點,指揮位于埃及盧克索的“法國·埃及·卡爾納克神殿研究中心”的工作。自 1989 年起,他投入到以水彩描繪古代文化遺産的複原圖工作中,目前已繪制從古代到中世紀的各類城市與紀念性建築物的複原圖超過 1000 幅,其中大半由阿爾勒考古博物館保存。該館緻力于展示古代曆史文化,在此領域是法國僅次于盧浮宮的機構。

  譯者簡介

  台灣東吳大學畢業。曾任職于誠品書店,熟悉生活風格與藝術類書籍,作品曾刊于《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志》特集。參與過多語字典編輯,喜愛歐洲文化,譯有《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觀察記》《天才的餐桌》等書。。

  書籍摘錄

  前言

  當人們眺望廢墟、閱讀書籍時,我想每個人都會産生一個最根本的疑問,那就是巴比倫、迦太基、巴爾米拉、亞曆山大港、德爾斐、奧林匹亞等如夢幻般的城市,實際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如果想更清楚地描繪背後的曆史及相關的人物、事件,那麼究竟該如何複原這些城市與紀念性建築物?《鳥瞰古文明》(L’Antiquité Retrouvée,意為“發現古代”)這本書的書名正回答了這個疑問,它也反映出這些畫作的作者自身的想法。

  “複原”這個詞意味着“回到原來”。為了展現書中這些古代地區的樣貌,我參考了古老的文獻、繪畫、馬賽克拼貼、浮雕,以及考古學研究成果,繪制可信度高的圖像,再現古城原本的樣貌。

  不過,除非手邊有充分的素材,才有可能實現這個構想。譬如要畫某個古羅馬城市的複原圖,必須先取得 3 項重要資料。第一,對于古代的地形或景觀,必須具備充分的知識。第二,城市的界線、都市的區劃、大型公共建築物(廣場、劇場、圓形競技場、戰車競技場、公共浴場等)的外觀,也必須确認清楚。如果以蒙太奇攝影為譬喻,大型的公共建築物就像眼、鼻、口之類的部位。第三,城市裡各主要建築物的相對位置。任何兩座城市的建築物位置都不會完全相同。如果沒有取得上述的資料,就無法繪制出整座城市的複原圖。在這種情況下,由一個或數個局部拼湊出的畫面,就隻聚焦在已确知的部分,僅能展示城市的部分景觀。

  複原絕不是自己的憑空想象,而是根據有明确證據的結果進行複原。本書發表的複原圖,大部分與各式各樣的研究有密切關聯。所謂複原,是對無數既有資料進行比較研究,以合乎邏輯的推論得出的論斷。對于繪制複原圖的人而言,這樣才能呈現出複原對象曆史上最有可能的實際樣貌。

  因此,這種種努力完全建立在實際上可能存在的城市“理論模型”上。“理論模型”涵蓋着比蒙太奇拼貼更廣泛的資料,它是根據有證據的假設,重現欠缺的部分,并加以補充,通過提供協助的多位研究者(曆史學家、碑文研究者、建築師、地理學家)的學識經驗,獲得具有一貫性的綜合知識。由于每位研究者各自都竭盡全力嘗試複原,結果應該會更接近真實。因為研究團隊掌握各種假設的證據,隻要發現新的資料,相關知識就會被再修正。經過這樣的過程建立的圖像,不會有什麼推倒重來的修正。就算有新的想法或可以讓複原圖更明确的證據,隻要局部修改就、好。我們經手裡昂、呂岱斯(巴黎)、弗雷瑞斯等地的複原圖超過 10 年,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

  複原有一部分跟語言形成的基本過程很相近。那就是建立印象,通過持續讓内容更充實的過程,與對事物的看法直接産生聯結。

  系統建立的複原圖,是将我們固有(或這樣相信)的印象,變得更豐富、表現得更完整,并且形成整體。因為有所根據,人們會更感興趣。由于部分理論上的想法已确定,緻力于再現很有意義。複原圖是可信賴的概括的假設,雖然沒有确定的答案。我們已有心理準備,複原圖有可能引來争議、受到質疑或需要糾正。複原圖是研究者将某個時間點最好的假設盡可能傳達給多數人。

  不過,像這樣的複原圖是一種語言,盡管已細緻地表現了古代人的想法與微妙的念頭,在常識上仍然有限。城市裡的居民不是都住在大型豪華的宅邸,也有比較簡樸的房子和平民化的地區。不論哪種情形,都要考慮其特色适當地表現。最後對于不了解的部分,也隻能以同樣不明确的方式表現。我們不可能了解古代城市所有的住宅,這樣的細節實際上也沒那麼重要。在觀察自然時,沒有必要為了區分椰子樹與無花果樹,特地研究整棵樹的葉子,而應從一定數量的主要特征分辨樹的種類。不過,像這類特征蘊含很多意義,幾乎沒有無意義的部分。不論多努力試圖表現,恐怕都無法完全呈現實際上的目标。

  學術研究與傳播媒體通用的所謂“媒體的”示意圖,是更有效果的表現手段。自1980 年以來,随着視聽影像媒體的發展與信息革命,示意圖的需求明顯增加。我們必須承認,跟建構理論相比,繪制圖像更容易呼應作者對美的選擇。運用筆墨以遠近法在紙上素描,用水彩着色,雖然是非常傳統的表現手法,對作者而言卻正是魅力所在。事實上這本身就是一種試煉,因為非得熟谙美術技法,才能徹底表達。這種狀況跟音樂家很像。不論是鋼琴還是小提琴,在熟練技巧之前,必須不斷地練習。在複原建築方面,繪圖者扮演的角色就像受到嚴格制約的作曲家,除了如實诠釋主題,還必須讓音樂表現得更美。

  二次元的繪畫除了有這些制約,也有許多優點。第一,為使構圖的框架與角度能一目了然,常筆簡而意豐。第二,二次元的畫是固定的,觀察者在觀看的時候有較大的想象空間。第三,二次元的畫完成得比較快,而且成本更低。第四,由于具有藝術層面的價值,它也會“随着時間的逝去,變得越來越有韻味”。即使過了漫長的時間,很晚才獲得理解,也仍然是幅美麗的畫。美麗的畫是所表現的曆史的一部分,希望讓衆人愉快地欣賞,它最後也可能被博物館館藏,以别樣形式發揮作用。

  研究者應有勇氣展示過去的複原圖。外行人缺乏方法與充足的資料,隻能從自己的角度想象。但是複原并不是想象的産物,它需要古代建築的知識。

  還有一件事不可忘記,複原圖是語言,要運用各種修辭學,以适當的方式,呈現出更豐富的成果。在繪制複原圖時,應該更着重于值得看的部分。就算觀賞者隻是憑自己的感覺浏覽,究竟要讓大家如何解讀才好呢?這些都會給繪圖者指導方向。而以一般人為對象的複原圖,又傾向于畫得很美、引人注目。所有被要求扮演類似角色的工作,在這方面都是一樣的。複原圖是為了表現明确的主題而被繪制,盡管要達到上述這些效果,但是我們不能對複原圖提出過多要求。在本書中,即使複原圖沒有畫出來的部分,如果有必要也會盡量補充文字資料,全看各主題的情況與需要。複原圖必須完全符合繪制時的功能設定。我們對各種事物賦予的意義都不是絕對的,會根據當下的狀況決定。複原圖是為各種各樣的用途而繪制。所以沒有普遍的複原圖,隻是視狀況傳達信息而已。語言的法則會以各種形态束縛我們,誰都無法逃避。

  這些複原圖如果太過強調可信度,會變得難以理解、乏味,最後失去可看性。所以還是不能缺少夢的部分。要試着去夢想。我們試着将這些陷入沉睡而被重新發現的美女喚醒。你是否看見她們從黑暗中醒來,散發着不可思議的魅力,筆直地朝我們走來?隻要抱有對曆史的愛、對文化遺産的敬意,就會被這些畫吸引,展開夢回古代的精彩旅程。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3)

  近東(節選)

  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同類型建築物中,烏爾的金字形神塔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座。它也是中東發現的其他 33 座神塔的原型。建立于公元前 3000 多年前的烏爾金字形神塔,隻有 3 層建築,高度僅達 21.33 米。與共有 7 層、高度至少有 50 米的著名的巴比倫神塔相比,規模上小了許多。烏爾的金字形神塔保存狀态良好,原因是外層采用了當時革命性的建材─經窯烤後質地極佳,長達 2.5 米的磚塊。在建築表面留下的孔洞,則是為了通風,防止建築内側以日曬法制成的磚塊龜裂。另外,牆壁有些傾斜、稍微有點彎曲,并不是出于美感的考量,而是為了防止塵土附着。

  烏爾(伊拉克)

  自從脫離烏魯克王宣告獨立,總督烏爾納木就自行稱王,将自己統治的城市烏爾定為王國的首都。這個新王朝從公元前 2112 年持續到前 2004 年,開創了一個繁榮盛世。這個時期的烏爾,位居蘇美爾帝國文明的頂點,影響力遍及美索不達米亞全域,即蘇美爾、阿卡德、埃蘭、亞述。烏爾借由輪替不同總督,統治全國。地方總督全部共有 40 位左右,直屬于國王一人,通過使者将地方發生的事全部禀報國王。國王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并且能自由掌控古代世界最有條理的官僚機構。所有的貿易都由政府管轄。這一管理體制包括了财富的積累與再分配兩部分,也是國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方總督會将征收的租稅,對物品、交易所課的稅交給國家。貢品與戰利品也讓國庫更加充裕。許多按日雇用的勞動者耕耘土地、收成作物、挖掘灌溉用的運河。發達的商業為城市與神殿帶來财富。

  城市由高聳的城牆保護,廣達 1200 米×700 米。毗鄰幼發拉底河,在城市北方與西方共有兩座港口。城市全部由日曬的磚塊建成,街道呈現不規則的複雜結構,城牆則建在原有結構之上。城市的北側是一個 350 米×200 米的區域,由巨大的圍牆環繞,那是獻給月神南娜(Nannar)的土地,可從幾扇大門進入。這片區域裡建有城市最重要的建築,包括神殿,也可以稱作金字形神塔,以及 3 座大型建築物的複合體(其中之一是邊長 80 米的寬廣神殿倉庫群;後面兩座建築物分别是月神的大神官的住所和王宮)。這座王宮隻用來舉行公共儀式,而平日國王居住的宮殿位于附近的宗教中心尼普爾(Nippur)。皇家的墓地也位于這個區域。為了建設首都這個龐大的複合建築群,烏爾納木王召集了許多建築師,帶來的影響遍及王國的各大城市。

  公元前 2100 年前後,烏爾納木王手下的建築師,在王國的首都建成了最早的金字形神塔。那是由日曬磚塊建成的巨大紀念性建築物,外觀呈長方形(也可能接近正方形),從上到下有數座露台。露台的牆面稍微有些傾斜,越往上建築越小,通過幾座大階梯可以抵達。一般認為這幾個大階梯銜接“低處的神殿”庭院與“高處的神殿”建築頂端。據說“高處的神殿”内壁的磚塊上了釉藥,閃閃發光。不過,根據圓形印章、劃分領土的界碑(kudurrûs)、美索不達米亞的浮雕所刻畫的金字形神塔來判斷,許多這類建築物并沒有這樣的構造。盡管如此,這座金字形神塔看起來并不像孤立的建築物。不論構造如何,金字形神塔都應該是重要宗教複合建築物的主體。

  金字形神塔(ziggourat)這個詞,源自阿卡德語 zaqaru,意思是“蓋得很高”。借由不同金字形神塔的命名,可了解金字形神塔的作用,有時還能看出圍繞在周遭的神殿與禮拜堂所賦予的功能。譬如亞述“宇宙的山之家”、巴比倫“天與地的基礎之家”、博爾西帕“天與地的七名導覽者之家”、啟什“屋頂直達天際的薩巴巴與英妮娜之家”這類名稱。古代究竟在這裡舉行什麼樣的儀式,我們無法得知。關于這個問題有許多假設,也無法确定究竟哪一種才是正确的。不過金字形神塔最早的功能,據推測應該是聯系天神與地神。這座建築物使神殿與城市一同神聖化,将通往天上的道路,以及在承載着大地的海洋中、通往深淵的道路連接于一點。這一點也被稱為通過點,那就是世界的軸心。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4)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5)

  巴比倫(伊拉克)

  巴比倫,其意為“神之門”,是古代近東最大最有名的城市,位于幼發拉底河東岸、現在的巴格達往南100 多千米的地方。巴比倫這座城市的名字,在公元前三千紀接近尾聲時出現在許多文獻中,現在發掘出土的這座城市,主要由新巴比倫時代的國王,尤其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 年在位)統治。巴比倫在公元前689 年、前648 年先後遭到辛那赫裡布、亞述巴納帕爾破壞,後來在新巴比倫時代,經過曆代國王重建而成。在全盛時期,巴比倫則是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完整囊括,成為與埃及并峙的龐大帝國的首都。它的面積達10 平方千米,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外牆環繞着12 平方千米的地帶,城市的中央聳立着3 層城牆,在中心地帶圍起相當于邊長為1.5千米的四邊形區域。城市由隔幼發拉底河相望的兩個地區構成,以一座橋連接,包括西部的“新市”與東部的要塞化地區。東部地區主要由宮殿與祭祀建築物構成。

  下方的複原圖,根據現有的發掘調查結果繪制而成,尤其是著名紀念性建築物的位置與外觀,呈現出古代城市中心地帶的可能樣貌,包括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以巴别塔之稱廣為人知的大型金字形神塔(請參照右頁)、名為伊絲塔之門的壯觀建築物、沿着運河築起的城牆等,顯示出這座城市強大的實力。城市主幹道,穿越北方的郊外,經伊絲塔門,沿着宮殿與神殿、金字形神塔的外牆、美麗的住宅區持續延伸。住宅區由帶有庭院的豪華宅邸構成,雖然街道不是棋盤方格狀,但是相當規整,房屋排列也井然有序。大道最後在西邊直角轉向跨越幼發拉底河的橋梁。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6)

  在廣大的巴比倫城市東部地區中心,幼發拉底河畔有祭祀城市主神馬爾都克的神殿廢墟。神殿區域由多座建築構成:有 6 座大門的龐大圍牆,環繞着長 460 米、寬 410 米的區域;金字形神塔,也就是著名的巴别塔,共有 7 層,其頂端很有可能設有神殿;附屬的禮拜堂群和倉庫群。雖然巴别塔的保存狀态極差,界定其範圍的溝渠積滿了水,隻剩一堆殘損的日曬磚塊,但是幸好根據各種文字史料,大約可推測出是什麼樣的建築物。這些資料包括《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1—9)、希羅多德的《曆史》(卷一,181—183),以及埃薩吉拉黏土闆上的數字。正如大家所知,在古代,這座建築物被稱為“埃特曼安吉”,意思是“天與地的基礎之家”,相當具有啟示性。從許多文獻判斷,這座建築物經過多次改建。關于它最早期的情況,除了在公元前 689 年遭受過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的破壞,其他一無所知。後繼的國王阿薩爾哈東與亞述巴納帕爾很快就将其再建,在公元前 7 —前 6 世紀,新巴比倫國王那波帕納沙爾與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期間終于成形。兩位國王促使工程完成,在金字形神塔頂端建立聖所。後來這座塔遭受波斯人襲擊,部分被破壞。再往後其遺迹變成采取磚塊的來源,一直持續到阿拉伯時代。

  希羅多德的著作中有些值得深思的叙述,也有跟考古學調查或其他史料不一緻的地方。根據希羅多德的撰述,這座壯觀的塔每邊192 米(根據發掘調查,第一層的規模是91.48 米×91.66 米,塔高也有50—90 米的各種說法),共有8 層塔(最後一次重建的則是7 層)。外側以“之”字型的傾斜坡道通往塔頂。途中設有可坐下來的休憩場所。最上層的塔頂上矗立着巨大的神殿,其中據說可看到以華麗布料裝飾的寝台、黃金制的桌子。

  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130幅城市複原圖如何重現古地中海文明)(7)

  題圖來自:《鳥瞰古文明》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