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谷日宋詩七首:谷旦占年喜得晴,春來無物不回生
正月初八,是民間的”谷日“。在漫長的農耕社會,谷日的習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 膜拜 。那麼為什麼是正月初八呢?
這是起源于先秦之前的關于女娲創世界的傳說。
傳說這天下的萬物都是女娲神一手創造的,先秦之前又和古代的占星以紀年月相結合,就形成了 女娲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物的傳說。
流傳到隋朝的西漢東方朔《占書》上有“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這是秦漢年間的方士,占蔔一年六畜和五谷興旺的民間雜書。西漢東漢已經将正月初七定為“人日”節日,那麼正月初八“谷日”則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民間流傳。傳說,這天晴,就預示着這年的收成好,風調雨順。
尤其傳統的農耕社會,谷物帶來安定富庶,同時也面臨氣候,災害等諸多變量,人們從土地糧食獲得必要的生存,對于糧食的敬重和愛惜,體現在谷日對農作物的虔誠祭祀上。萬物有靈,保佑風調雨順,年年有餘。
但是漫長的時期,這隻是在民間。
真正将“谷日”提升到一個重要日子的是宋仁宗。
“天祚有開,文德來遠。
祈谷日辛,侑神禮展。”仁宗禦制(《宋史·樂志》
景祐元年祈谷祀昊天,太宗配,作《仁安》以奠币,《紹安》以酌獻。
從來是民間的谷日祭祀谷神和谷物,在1034年農曆1月八日,上升到皇帝國家層面。
這是一場高規格的祭祀,宋仁宗親自祭祀,先做仁安樂曲歌頌,獻上祭祀用的錢币,二用紹安樂曲歌頌,獻上美酒。這首詩是祭祀的樂曲歌,宮廷音樂團隊演奏并歌唱。
上天賜福,帶來好運,仁慈遠來,彙聚在這裡。
我們祈禱五谷日漸繁茂,用虔誠的儀式祭祀你們。
這是史無前例的,也讓很多朝臣和官員知道了“谷日”,這是為什麼?
來看看《續資治通鑒》裡,寫了些什麼。
“春正月甲子,遣使督江、淮漕米,以赈京東饑民。
丙寅,诏開封府界諸縣作糜粥以濟民,諸路災傷州軍亦如之。
詔天下災傷縣權停造丁産簿,竣歲豐後如舊。“
也就是說頭年到這年,北宋遭遇了極大的農業災荒,過年的時候,京城東面就已經有無數的災民,皇帝忙着調度糧食赈災。而很多州縣,已經到了皇帝要求個府州做粥赈濟災民的緊急狀況。
這才有了皇帝在正月初八百忙之中,開啟隆重的祭祀谷物的儀式。
有過災荒沉重忙碌體驗的帝國官僚和文士,深感糧食是國家安定的命脈,這才将”谷日“,正式傳播。開始有了”谷日“入詩,進入生活。
”姬旦陳王業,農官報歲功。
新晴春滿野,宿霧曉披空。
賣蔔煩鄰叟,知時訪老翁。
更須圖夕雨,土脈盡豐融。“ 宋 · 張侃《谷日 其一》
又是一年春天,為了預測一年的收成,管理農業的我,開始在谷日走訪基層,判斷一年的收成。
我看見新春晴朗的陽光灑遍田野,草木發着春天的嫩芽,晨霧缭繞,好個潤澤的早春。
我下到基層,去問種田的老人,您看,今年收成将會如何?
若要是想了解農時,那必須親自問這裡對耕作有經驗的老翁。
老翁說,你不用看那些書上寫的,早上天晴會如何,晚上下雨會如何,我以我的經驗告訴你,今年的土地不錯,地氣膏腴,不需要什麼谷日下雨,今年就是個好收成!
那麼可以看到因為災荒的經曆,皇帝肯定看重”谷日“,要求官員根據早春的實際情況,進行收成預測,但是最質樸的農民,卻不迷信,他們是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多年的種植經驗,綜合判斷。
在宋朝,”谷日“并非隻是祭祀幾種糧食,看這天晴雨來預測豐年。
對”谷日“的重視,實際是對農業的重視,做好農業的預測。
從這首詩可以看到,很多官員還是下到基層,實打實地做調查工作的。宋朝也成為古代一個農業發達,精耕細作的農業社會。
”參星瞻谷日,水影量元夕。
旱潦種早晚,老農從定策。
催耕鳴鸠起,護竿烏鵲去。
秋成不餍懷,暑雨不告勞。
歲時社酒會,扶醉有年高。“ 宋 · 呂本中《田家漫興 其二》
谷日是正月初八,此時天上的參星出現,對應正月初八這個日子,這是上古用天象對應四季時段的一種方式。所以這天農村還要祭祀星辰,所謂”順星“,就是祭祀天上的星辰,以保佑人間的安康和豐收。
谷日看見參星,就知道谷日到了,看見春水漲到一定程度,就知道元宵節到了。
是旱是災,谷子早種還是晚種,要聽從有經驗的老農的建議。
春天農民聽着布谷鳥聲就下田播種,保護着莊稼在田野裡樹起草人,讓鳥類遠離。夏天熱而有雨,農民們也不辭勞苦在田中,就算秋天到了,收成下來,農民也是不輕松的。
唯一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放松幾天,和鄉親們喝酒盡醉啊。
這首詩寫了農民四季的辛苦,披星戴月,辛勤勞作,将對土地的愛都化作了耕耘和守望。
那谷日,那元宵節,他們也從來沒有放松觀察土地,降水和農作物的變化。
”過了梅花第一風,東臯南陌漸融融。
柔桑弱柳俱青眼,看見春歸阿堵中。“ 南宋 · 周密《谷日野步》
到了南宋,正月初八已經習慣叫作谷日了,哪怕是城市居住的人們。
此時早春,正是出遊的好季節。
去郊外的原野走走,感受田野春氣。
這已經是正月初八了,當然如果按照新年算春天,梅花已經七度春風。如果按立春來算,今日肯定不是立春第一天,所以他說,過了梅花第一風。
那城市之外的田園,草色返青,逐漸有春滿大地的态勢。
我看見桑條柳樹上,都是最嫩的還未展開的嫩芽如眼睛,那春天的風暖暖,這是春天帶着醉意歸來。不過,我也是喝了一點酒的哦,春漸歸,人如醉。
”寒風剪剪雨冥冥,水白雲黃菜麥青。
聽得老農牆外語,今年不得看參星。“元末明初 · 陶宗儀 《谷日雨 》
這年的正月初八谷日有雨。
那春雨春寒,寒風片片,煙雨迷離。
此時的江南,水流在春雨中發白,天上仿佛還有雪的樣子,但是這樣早春的雨水,那蔬菜卻是青油油的。
我望着窗外綠色早春的田野,聽見有農民路過牆角,他們互相打着招呼,在說話。
說什麼呢,今天是谷日,這樣的天氣,晚上看不到天上的參星。
農民為什麼要看參星呢?實際上這是戶外祭星的儀式,但是也無妨,在家裡點燈也是一樣。
這是江南地區的農民,田野裡長着的大半是蔬菜不是麥子,所以他們的對話也相對輕松。
隻有以麥子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北方,對于”谷日“的儀式才分外看重吧,畢竟那田野裡的冬小麥,靠的就是雨水和天氣,祭祀也就更加有着心情的祈願。
”谷旦占年喜得晴,春來無物不回生。
日升旸谷冰初泮,星轉蒼龍木向榮。
鬥米三錢書歲稔,遺蝗千尺見時平。
風流隻有梁園客,特寄新詩為寫情。“ 元末 · 王翰《谷日喜晴和體方韻》
上文談到起源于秦漢的方士占蔔。早上是晴天,好像一年的收成就有保障。這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正月初八,早春時節,無論晴雨,都已經進入萬木茁芽的春天。隻是晴天更讓人歡喜。
太陽從東方旸谷升起,冰河解凍,北鬥星指向東方,萬木開始欣欣向榮。
三錢可以買一鬥平價米的太平盛世,蝗蟲埋在深深地下,不再有災荒,咱也沒有什麼可以表達的,就寫詩,來祝福這太平年歲的美好”谷日“吧。
雖然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他們起碼知道農業好,米價平,有國有家,哪怕谷日這種占蔔他隔靴搔癢,但也是一種祝福。
詩人,慢慢寫,寫出太平和豐收氣象來!
“谷日更宜晴,晴知百谷成。
人情先蔔歲,禽語已催耕。
凍渚蒲芽短,春畦菜甲明。
惟欣田舍酒,歸與老農傾。” 明 · 區大相《谷日晴》
“谷日”流傳下來,實際是個敬重糧食,充滿祝福的日子。
晴和雨隻是一種心情。因為此時下雨,也是春雨,給土地以早春的灌溉。
但是天晴會有視覺和願望的明麗,仿佛看得見秋天田野裡沉甸甸的果實。
早春占蔔歲收,是種祝福和願望。比如谷日這天,到底是晴好陰好還是雨好呢?估計各個地方的風俗和判斷都不一樣。因為,第一首詩裡,明顯表達的是“谷日”那天黃昏或者晚上有雨,一年的收成會好,而東方朔和普通人的認知是晴天好。
所以“谷日”占年,本來也就是圖吉利。
真正的農民,會想辦法讓土地獲得理想的高産。
比如,布谷鳥叫了,早春時節,就要忙着春耕了。
早春河流還有冰凍,已經有新鮮的蘆葦根可以吃,已經有蔬菜綠得清新耀眼。
“谷日”最美的是和農民把酒,話話真正桑麻農事,種植技術。外面晴也好,雨也好,都不會失去對糧食和土地風虔誠和熱愛。
當代的“谷日”,我們追求什麼呢?糧食安全和節約。那是國家和人民生存的根本,那是盛世的基石。要對糧食存有敬畏和感激,要對農業科研者和工作者,懷有感激和感恩。
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