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到過安陽的外地人,你一定會知道與世界文化遺産“殷墟”齊名的安陽地标“文峰塔”。安陽文峰塔憑啥與殷墟齊名?這在于她是一座奇塔,怪塔,絕塔,陡塔,她舉世罕見的建築風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是安陽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就是這樣一座古代寶塔,竟然與安陽市龍安區的四門券村有不解之緣,這個傳說即使是老安陽也很少有人知道,而我從小就知道。
王九雲丨文
塔身上頓然冒出寶瓶狀的塔刹堪稱一奇
當你順着文峰大道由西向東,行至文峰立交橋時,會看到一座稀奇的寶塔赫然聳立于文峰南街2号天甯寺内,這是安陽文峰塔,原名天甯寺塔,始建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距今近千年。
走進寺内,會看到其塔基是一個圓形的蓮花座,蓮瓣為螺髻狀共有七層,上下交錯舒展開來。
按常理講,塔基如此大,建築如此堅固,設計如此精巧,建座高入雲宵的塔應該是沒問題的,可細數塔層,隻有五層。
每一層都雕刻着令人震撼的浮雕佛傳故事。約十米高的寶瓶狀塔刹,像突然從塔身裡冒出來似的。這種罕見的建築風格堪稱一奇!
塔身違背常規,上大下小堪稱一怪
站在塔下看塔身,上大下小,與其它寶塔正好相反。
古今中外,高聳的寶塔為了建築的穩固,都是上小下大,唯獨安陽文峰塔違背常理,由下往上一層大于一層,逐漸敞開呈傘狀,如同倒立一般。
如果站在西營街褡裢坑岸邊看水中文峰塔的倒影,到覺得水中正立着一座寶塔。
而這種怪異現象在全國幾千座塔中,是絕無僅有的一例——這是文峰塔之怪!
高出膝蓋的台階堪稱一陡
走進文峰塔,才知道她的陡。一般寶塔的台階毫不費力擡腿就能上去,而文峰塔的台階,說了會把你吓回去。
怎麼形容?換句實話說吧,個子高的,一個台階與人的膝蓋齊平,也就是說,你把左腿放在下邊,右腿向上擡,高過左腿的膝蓋,才能登上第二個台階。
像我這三級殘廢,一米五八的個子,就算踩個小闆凳也難上去。我第一次就是靠大個子朋友在上邊懸空拽上去的。難怪很多遊人上不了幾級就下去了;有的遊客上了半截,上不去,下不來;也有的遊客雖然上到了頂層,卻兩腿篩糠,氣喘籲籲。文峰塔的台階堪稱一陡!
倒立千年而不倒堪稱一絕
衆所周知,北海白塔為磚木石混合結構,雍正八年北京地震,塔座徹底内裂,雍正十年才維修完成。
1976年唐山地震,白塔塔頂再次受損,寶瓶向西歪倒在天盤之中。
西安的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塔,西安地區發生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杭州西湖的雷峰塔是磚石内心,木構樓廊, 1924年9月25日下午轟然倒塌......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安陽這座用泥和磚壘成的寶塔,曆經19世紀安陽兩次大地震,盡管彼時各種城牆、民房、路橋等建築瞬間坍塌、沉陷,而倒立的文峰塔卻依然聳立,成為文峰塔之絕。
還值得一提的是文峰塔的空。凡是寶塔,裡邊總藏有一些“寶”,而整個文峰塔空空如一,隻有那旋轉的望而生畏的台階直通五層的平台,這個平台,據說可容納200人瞭望安陽美景。
文峰塔與鐘樓隔街相望
這裡還必要提一下安陽老城的鐘樓。鐘樓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清乾隆時整修,日軍攻占安陽後被毀。
1988年春,改造北大街商業街時,撥款50萬元,在鐘樓原址重建。鐘樓與文峰塔隔街相望。鐘樓整體看來,角檐翼然,神聖莊重。鐘樓内懸挂明代一860公斤重的大銅鐘,系銅摻銀而鑄。
過去市民家裡沒有時鐘,“暮鼓晨鐘”是古代城市人們的重要作息時表,鐘樓内晨鐘鳴響,城内店鋪便開張迎客,人們也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暮鼓擊響,店鋪便關門打烊,街上的車水馬龍也趨于平靜。
每臨大事,擊而鳴之,驚天動地。現今的鐘樓,雖為上世紀80年代原址複建,但它所具備的象征意義已遠遠大于建築物本身,依然凸現出城市的古樸典雅,向人們傳遞着安陽古城厚重的曆史文化信息。
文峰塔與鐘樓,這兩座重量級地标性的老城建築,舊時安陽竟然有兩處,另一處在安陽城西25華裡處的四門券村。但是,即使是老安陽也很少有人知道,而我從小就知道。這絕不是聳人聽聞标榜自己。
小時候,哥哥講的故事不是杜撰
我姑姑家在安陽市龍安區四門券村,我老家在四門券村西北兩公裡多。小時候哥哥常帶我去姑姑家串親戚,順着一條土渠走小路,走到四門券村西北不遠的地方,路南荒地裡有一座半截子寶塔,記憶中好像三四層的樣子,荒草蕪岸,周圍散落着大小不一的青磚頭。
每次走到這兒,哥哥總要把半截子寶塔的故事說一遍。傳說很久以前,建安陽老城選址時,半截子寶塔和大寺尖兒(現在的文峰塔)一起建的,當時有個姥爺和外甥打賭,他倆各選一塊寶地,誰先建成,誰那兒就是城。
外甥在東邊建,姥爺在這兒建,要不是外甥耍賴學雞叫,咱姑姑家村就成了城。還有姑姑家村東頭四個門的券,和城裡中山街原來的鐘樓一模一樣。哥哥講的傳說并非他自己杜撰,當地人講的更詳細。
老姑姑去世,我去奔喪,才看到完整的傳說
我師範畢業後分配到樓莊小學,離姑姑家隻有幾分鐘的路程。因住校不方便,我就住在姑姑家。
每天上下班路過村東頭那個四個門的券,白天還好,要是晚上,到處漆黑,四面通達的洞門陰風透心,幽深莫測,走到那裡總覺得腿軟發梢長,禁不住加快速度。
前些年,九十多歲的老姑姑去世,我去奔喪,走到村口,看到四個門的券頂周圍壘起了花牆,靠北邊又蓋了一間廟宇,廟宇裡姥爺坐像前設案焚香,券頂正南新建一方碑,碑上镌刻着老爺頂的傳說,也印證了早年哥哥講的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位神仙,一位叫鐵塔,一位是鐵塔的姥爺太上老君。有一天,兩位神仙受天庭旨意,下凡塵間,選擇從東海至西天的城市位置。二仙手中各執一寶,選擇的方法是誰看中了哪塊寶地,誰就把自己的寶貝投到哪塊寶地。
在其它地方,二仙的寶貝總是投到一處,來到了安陽上空,鐵塔的寶貝投到了安陽,即現在鐘樓的位置,太上老君的寶貝卻投到了安陽西,即現在的龍泉鎮四門券村東,兩地相距25華裡。
姥爺與外甥鐵塔商量,各建造七層寶塔一座,而且要必須在公雞打鳴之前完工,先造成之地則選定為城市中心。外甥鐵塔欣然同意。
當鐵塔把四個門的券頂造好,寶塔造到第五層時,時辰還不到四更天,鐵塔感到離公雞打鳴還早,心中徒然閃出一個先于姥爺造好的鬼點子,便捏着鼻子學公雞打鳴。
他這麼一叫,所有的公雞都跟着叫起來。雞打鳴後,鐵塔違約繼續施展法力建造好七層寶塔,姥爺卻遵守諾言停了下來,因此自己的寶塔隻建了五層。
太上老君也隻好認輸說:“外甥你年輕力勝,姥爺我甘拜下風。”
等姥爺趕到外甥那兒,看外甥建造的券頂和寶塔時,“當、當、當——”,才傳來了更夫打四更的的聲音,這四更一打,把鐵塔的姥爺——太上老君給打醒了:哦,原來先前這雞叫是外甥學的!
太上老君怒發沖冠,沖上雲霄大喝一聲:“你這個不守諾言的龜孫子!”一巴掌将外甥鐵塔建造的七層寶塔打落了兩層,憤然離去。
傳說解開不解之謎
傳說看到這兒我恍然大悟,原來文峰塔是七層,是太上老君怒嫌外甥鐵塔不守諾言給打掉的兩層,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安陽文峰塔隻有五層。
為啥塔刹比塔身細了許多,像頓然從塔身裡冒出來的?傳說上面寶瓶狀的細尖兒,是後人看着五層寶塔覆頂突兀,為了美觀才加上去的。
太上老君的半截子寶塔,由于多年土地流轉,如今已找不到舊址,當地人說,可能前幾年修安林高速埋在了下邊。四門券至今保留在原地。
當年四門券西邊的村子改成四門券村,原名不詳。村民為了告誡後人對人要赤誠相待,格守諾言,就把四門券頂叫姥爺頂,在券頂立碑,設姥爺座像,像前設案焚香,還镌刻對聯:“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号喚回苦海迷路人”。
關于文峰塔的傳說還很多,有位風水學家說:千餘年來,文峰塔聚宇宙之信息,集文化之精華,立萬物之标尺,寄人生之夢想,頂天立地的雄偉形象,牢牢地打印在每個安陽人的心中,激勵着安陽人民乘風破浪,頑強拼搏,不斷鑄就新的輝煌!誠哉斯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簡介
王九雲,安陽人,教師,文學愛好者,喜歡鄉土文學,文章散見于多家報刊,散文《螢火微光亮童年》曾獲得2015《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注“豫地風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豫記系頭條号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salome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