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文士和武将是因為患了“背疽”而死,背疽說通俗點兒就是背上生了毒瘡,這在古代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那麼有哪些曆史名人死于背疽呢?下面我來盤點一下。
1、範增。
範增,秦朝末年著名的謀士,足智多謀,早年投奔項梁,項梁死後又在項羽麾下效力,被項羽尊稱為“亞父”。
範增屢次為項羽獻出計策,奈何項羽年輕氣盛,有時候剛愎自用,不聽範增之言。鴻門宴上,範增勸項羽趁機除掉劉邦,項羽不聽,最終放虎歸山,鑄成大錯。
劉邦内心忌憚範增,不想讓範增留在項羽身邊出謀劃策,想讓項羽和範增的關系決裂。劉邦麾下的謀士陳平使出了離間計,項羽中計了,他開始懷疑範增的忠心,疏遠了範增。範增悲憤之餘,辭去了軍中職位,準備回老家安度晚年,沒想到半路上背上的毒瘡發作了,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範增
2、劉表。
劉表是漢室宗親,為人有膽略,曾經“單騎入荊州”。東漢末年割據荊州,成為了勢力強大的諸侯。曹操與袁紹對峙時,劉表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沒有趁虛去進攻曹操的後方。
曹操平定河北後,親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征讨荊州,曹軍還沒有到荊州,劉表便因背疽發作去世了。
3、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魏名将,被曹操譽為“千裡駒”,後來成為了魏國的大司馬。公元228年,東吳鄱陽太守周鲂向曹魏詐降,曹休信以為真,不顧左右部将的勸阻,親自帶兵去接應周鲂。曹休輕敵而進,在石亭一帶被東吳名将陸遜擊敗,魏軍死傷慘重,曹休狼狽撤退,撿回了一條命。返回魏國後,曹休怒火攻心,背上毒瘡崩裂,氣絕而死。
曹休
4、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被稱為“孟襄陽”、“孟山人”。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邊塞詩人王昌齡被貶,路過襄陽,上門拜訪孟浩然。二人相見甚歡,開懷暢飲。
孟浩然本來背上就生了毒瘡,為他診治的郎中告誡他不要飲酒,不要吃河鮮海鮮,否則病情會加重,危及性命。
對于郎中的話,孟浩然并沒有太過在意。這一次他喝了不少酒,又吃了河鮮海鮮,病情果然加重了,毒瘡開始發作,孟浩然不治身亡。
孟浩然
5、李克用。
李克用,唐朝末年的枭雄,著名的軍事家。李克用骁勇善戰,戎馬一生,打過很多勝仗。
黃巢攻占長安後,李克用率軍勤王,擊敗了黃巢。之後唐軍能收複長安,李克用當居首功。
李克用因功被封為河東節度使,勢力越來越大。
李克用和朱溫本來沒有矛盾,但是朱溫在汴州時,給李克用擺了一出“鴻門宴”,差一點兒要了李克用的命,從此以後二人成了仇人,互相攻伐。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李克用仍然沿用唐朝的年号,以示自己忠于唐朝。第二年,李克用疽發于背而死。
李克用
6、宗澤。
宗澤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将,有勇有謀,他反對向金人妥協,力主抗擊金軍。
宗澤多次率軍擊敗金軍,奈何受到排擠,才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靖康之變後,金人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宗澤想率軍截擊金軍,救回二帝。但是宗澤兵力太少,其他的宋軍将領又沒有前來合擊,宗澤最終沒能成功。
宗澤屢次上書宋高宗趙構,勸趙構整頓兵馬,發兵北上,奪回失地,收複中原。可是趙構一心想求和,拒絕了宗澤的谏言。
宗澤壯志未酬,心中無比悲憤,不久他的背疽發作了,一代鐵血名将含恨而終。
宗澤
7、徐達。
徐達是明朝初年的名将,傑出的軍事家,明朝的開國功臣。
徐達晚年時患有背疽,後來病情惡化而死。野史記載朱元璋想除掉徐達,明知徐達患了背疽,還故意賜給徐達一隻燒鵝,徐達吃了燒鵝,背疽突然發作,病重身亡。不過這種說法不可信,經不起推敲。
徐達
8、楊一清。
明代名臣,曆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真正的四朝元老。楊一清很有才能,官至内閣首輔,号稱“出将入相,文德武功”。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楊一清背部癰疽發作,因病而亡。
古代醫療技術落後,衛生條件也不好,故而不少人死于背疽發作。在現在社會,背疽并不算是太嚴重的疾病。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