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噴火娃”是什麼體驗?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在這個問題都很有共鳴。
“小小年紀,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大吼大叫,哄都哄不好。”
“我家孩子愛使小性子,喜歡賭氣,動不動不說話也不理人。”
“娃就像火 藥 桶,一點就炸,家裡經常雞飛狗跳。”
這是幾位媽媽描述自家娃發脾氣時的狀态。
孩子一旦脾氣上來了,情緒激動、哭鬧、有時候還會爆發語言和肢體上的攻擊行為,平時可愛的形象頓時全無。
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孩子,爸爸媽媽們通常要麼以暴制暴,要麼苦口婆心的講道理,亦或者直接妥協滿足了孩子。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很愛發脾氣,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爸爸媽媽應該明白發脾氣是孩子正常的情緒發洩,不要總是責備孩子,要允許孩子發小脾氣。但是,也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隻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能有多複雜呢?小孩子發脾氣無非也就那麼幾個原因。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無法忍受挫敗感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很難像大人一樣,承受失敗帶給他的挫敗感。
當孩子堆了很長時間的玩具積木不小心倒塌、當孩子和小朋友的比賽輸了、當他想吃的東西沒有吃到,孩子的心裡就會有一種挫敗感。
我家孩子就是這樣,自己在照着圖案拼插樂高,可是有一個地方怎麼都拼不好,就生氣地将樂高箱子踢到了一邊,準備要大發脾氣了。
孩子的挫敗感往往是對自己的失望、能力不足的羞愧、對表達激烈情緒的内疚等等。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在尋求關注 小超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氣上來時,怎麼說、怎麼勸都不管用。
經過觀察,小超媽發現孩子總是在自己不耐煩或者有惱怒表情之後開始“發怒”情緒。小超媽翻閱了一些育兒方面的書,書中講到孩子對歸屬感的尋求方式,小超媽有些明白了。
原來可能是小超看到媽媽生氣,想到媽媽是不是不再愛他了,所以有了危機感,孩子是因為害怕、惶恐而向媽媽發脾氣的。
于是小超媽在小超再次哭鬧、發脾氣時,沒有訓斥或表現出厭煩的神情,而是和顔悅色的抱着小超,告訴小超:“媽媽知道小超心裡難過、害怕,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嗎?”媽媽溫柔的讓小超敞開了心扉,小超說,每次媽媽一生氣,小超就害怕媽媽不喜歡自己。
當媽媽作出改變,每當小超有發脾氣的迹象時,媽媽就首先抱着小超,向小超聲明她愛小超,這一招總能讓小超平靜許多,小超也不再沒完沒了的給媽媽“找麻煩”了。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要挾父母的一種方式 經常在大街上或者商場裡看到有些孩子躺在地上打滾。
不給我買我喜歡的玩具,我就不起來。
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走了。
不讓我吃冰激淋我就大聲的哭。
大庭廣衆之下,要挾着父母,直到父母不能承受周圍人的指點和眼神,答應他們的要求,滿足他們,才從地上爬起來。
這樣的孩子,通常很會察言觀色,他知道如何能讓父母妥協。這些被孩子發脾氣拿捏的父母,也通常比較溺愛孩子,做事沒有原則。
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能做什麼?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通常也很崩潰,有的父母耐心很好,會給孩子講道理;有的父母沒有耐心,脾氣會比孩子還大;有的父母為了孩子能盡快安靜下來,就會向孩子妥協。
可是,這些都隻是暫時從表面上解決了問題,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
建議父母,當孩子發脾氣時,一定要做到這幾點:
1、不要講道理。脾氣上來時,什麼道理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
2、不要不理孩子。不理孩子是對孩子的懲罰,會讓孩子失去 安 全 感。
3、不要向孩子妥協。一旦妥協,孩子就知道發脾氣是有用的,能達到他的目的,下次還會使用這招。
4、不要比孩子脾氣還大。比孩子脾氣還大也許會吓唬住孩子,可孩子不正是和父母學的發脾氣嗎?
以上四點都不要做,那麼,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之間千萬不要形成幾派。
比如,孩子通過發脾氣,地上打滾,想要一個玩具,媽媽不理睬,奶奶又去哄,讨好孩子,答應孩子。這種不一緻的做法是欠妥當的。
家長之間一定要提前溝通好,一旦孩子發脾氣,全家人應該采取一緻的态度,否則孩子就會更變本加厲的鬧脾氣。
其次,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千萬不要失去理智“以暴制暴”。
那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得問題進一步擴大化,很可能會從單一的孩子的問題演變為整個家庭的問題。
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耐心與孩子交流,針對不同的原因予以解決。和孩子交流時,家長也一定要平心靜氣,不能帶有情緒,否則難以奏效。
第三,允許孩子偶爾的小脾氣,但不能無原則的妥協。
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常常是毫無掩飾的。孩子敢愛、敢恨、敢說、敢笑,能及時宣洩自己内心的各種情緒,這也是好事,隻要不影響其他人,沒有惡劣影響就行。
但是,如果涉及一些原則性問題,家長就要溫柔而堅定的拒絕。讓孩子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蛤 蟆 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提到,人類天生有4種基本情感:快樂、憤怒、悲傷和恐懼。
基本情感從小得到滿足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更豐富,内心更充沛,心理也更健康。
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正是了解孩子需求,教孩子管理情緒的好機會。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抓住這個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的把情緒釋放出來,給孩子提供 安 全 和親情,用愛來引導孩子,這比任何方式的說教和管教都好過一千倍。#從今天起記錄我的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