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雀舌茶,賞牡丹花、洗桃花浴,谷雨時節的這些民俗,都有哪些? 谷雨,是一年之中農曆的第6個節氣,也是四季之春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從上古時期,流傳至今的24節氣中,古人總結出許許多多的民俗習慣。
“谷雨前和後,安瓜又點豆;采制雨前茶,品茗解煩愁。”
農曆的3月,古人除了開始耕種田地,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采春茶、制春茶。
茶聖陸羽在《茶經》裡談到: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
清代的陸廷燦在《續茶經》中也指出: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後則梗葉太粗,然以細嫩為妙,須當夏時。
春茶的采茶期,開園采茶最早起于驚蟄節,到清明節所采摘的茶,稱為明前茶;從清明節到谷雨期間的茶,又稱為“雨前茶”。
古語說:黃金有價,雨無價。對于愛喝茶的人來講,“明前茶”和“雨前茶”也是無價。
比如,《養生仁僦》一書中說,:谷雨日采茶,炒藏合法,能治痰及百病。
春茶明前茶中,人們愛飲的上品茶茗有信陽毛尖等,那麼谷雨節期間的,主要有哪些呢?
“源易緣”注意到,幾乎大多數的茶,遇到陽光就會“奪味”,但有一種茶例外,那便是——武夷茶。
王草堂在《茶說》中談到: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謂之頭春;約隔二旬複采,謂之二春;又隔又采,謂之三春。“頭春葉粗 味濃,二春三春葉漸細,味漸薄,且帶苦矣。“
”采茶,清明的時候太早,立夏又太遲了,谷雨的前後,是最佳時間段。如果再遲一兩天,等茶葉的氣力足夠、香氣更好的時候,就适合收藏了。“
備受人歡迎的雨前茶,還有一種是谷雨時節采制的二春茶——雀舌。
茶樹經過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到了谷雨時節,春梢芽鮮嫩翠綠,葉質柔軟……。
其中,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稱為”旗槍“;而一芽兩嫩葉的茶,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人們形象地稱為”雀舌“。
在谷雨前後采回來的新茶,經過加工制成的谷雨茶,茶泡開後造型美觀,口感也不比明前茶遜色,因此谷雨茶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和喜愛。
4月9日,進入清明”二候“後,牡丹花開始逐漸開放,到了谷雨時節,牡丹花就會盛開,因此,在古代,人們也将牡丹花稱為”谷雨花“,也有了”谷雨時節賞牡丹“的習俗,這也是詩人口中所說的: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
在谷雨節的民俗文化中,”源易緣“還發現,不少人愛在谷雨這一天,都會到戶外走一圈,或是郊遊踏青,或是走親訪友,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個習俗,古人稱為”走谷雨“。人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除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外,還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能走出一個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好收成。
除了”走谷雨,古人也會在谷雨時節,用“桃花水”洗浴、喝“桃花水”的習慣。
桃樹在民間被稱為“鬼見愁”、“辟邪木”等,具有祛除瘟邪的作用。
“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人們在谷雨這一天,或用桃花樹下的河水,在洗浴時,灑上桃花瓣一起洗浴,相傳可以消災避禍。
在傳統文化《易經》中,春天是五行木氣當令的時候,春木,對應着人體中的肝和膽。此時木旺、火象、土死、金囚、水休。
《黃帝内經-素問》中強調: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木之氣通于春。木過旺或過衰,都特别容易引起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部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春季養生時,要多食用些菠菜、綠豆等青色或酸味的蔬菜,達到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的功效。
農曆3月谷雨時節,人體内的肝氣稍伏,心氣慢慢旺盛,不少人會感到體内積熱,不舒服。
此時,如果能食用竹葉粥、綠豆粥、酸梅湯或菊、槐等綠茶,再搭配以芹菜、菠菜、黃瓜等清熱養肝的食物,就會起到清熱養肝、鎮靜降壓的作用。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内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易經》、《黃帝内經》、《月令72候集解》、《茶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