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靳東的角色雖然多金帥氣但也是空巢青年。
江疏影出演空巢青年羅玥。
“養蛙”遊戲盛行。
熱播劇《戀愛先生》創下高收視,也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坎,它涉及的“空巢青年”話題引起觀衆熱議。與此同時,最近火爆的養蛙遊戲折射出了同樣的現實。在大城市中,空巢青年為何空虛、寂寞、冷?和“空巢老人”有什麼關系?我們以為,外在的空巢隻是表象,隻有内心充盈,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戀愛先生》羅玥是典型空巢青年
剛落幕的熱播劇《戀愛先生》中,第27集有一段對“空巢青年”的刻畫:羅玥(江疏影飾演)辭職之後在家哭了3天,一直沒有吃飯,程皓的爸爸,也是羅玥的對門鄰居去瘋狂敲門,羅玥問他“有事嗎?”程父說:“我3天沒見你出門了,電視也沒聲音,看看你是不是還活着呀。”羅玥說:“您什麼時候這麼愛管閑事了?”程父說:“什麼叫我管閑事啊?社會新聞上經常報道,就你們這樣的空巢青年,背井離鄉獨居獨宿,真的要是喝水嗆死了,洗澡摔死了,十天半月的都沒人發現!”程父看到“脫了相”的羅玥,問她被誰欺負了,羅玥終于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對于這個情節,許多觀衆表示看得特别揪心,也讓大家了解到了一個讓人有些心酸的群體——空巢青年。戲裡的羅玥就是典型:從比利時回到國内做五星級酒店的行政經理,人生地不熟,沒有朋友和很多儲蓄,閑暇時間隻願意宅在家裡,吃飯主要靠叫外賣,生活并沒有很舒适,但還是不願意将近況告訴媽媽。媽媽來到女兒這裡住幾天,她又不太适應,趕緊催媽媽回老家,自己重新進入“空巢青年”的模式。
劇中的程皓(靳東飾演)雖然多金帥氣,但也是“空巢青年”,下班後喜歡與掃地機器人為伴。最後,男女主角相互表白,決定要正式在一起時,程皓決定賣掉房子,要求和女主角做室友,還說“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有房子又有什麼意義呢?反正也沒有歸屬感”。
“空巢青年”不必然等于孤獨可悲
影視作品和遊戲都在講“空巢青年”,究竟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什麼?它一般指年齡介于20歲到30歲之間,離開父母親人到大城市打拼,工作資曆不夠豐富,并未在職場站穩腳跟,租房居住的單身年輕人。據統計,中國的“空巢青年”已經超過5800萬人。對此,知乎上有一條描述得到網友的衆多點贊,“留守兒童、空巢青年、空巢老人,可能是我這輩子要體驗的三種狀态”。
有網友這樣描述一個典型的“空巢青年”:“剛到大城市工作不久,居住環境從月租幾百元的地下室、城中村到三四千元的一居室,唯一熟悉的室友是喂養的寵物貓、狗,廚房有全套餐具但吃飯主要靠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見得最多的人是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這樣看來,“空巢青年”的真正問題不是獨居,而是生活心态上的“宅”和懶。他們不主動拓展社交圈,甚至有些“空巢青年”在網絡社交媒體上表現活躍,但實際生活中卻有社交障礙。
有人認為,“空巢青年”的休息時間主要用來睡覺、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看電影。對此,之前坊間熱傳的“國際孤獨等級表”的表述就更形象了,其中“一個人吃火鍋”被排在第五級,不少人大呼“受不了”。
盡管“空巢青年”得到諸多“批評”,也有不少人自嘲,但有人表示不應該大加撻伐,因為這種自由便利的生活“孤單而燦爛”,在年輕人中日益流行。而且,在大多數網友看來,“空巢青年”獨自生活并不必然等于孤獨、可悲,而是為了夢想而奮鬥的必經階段。
單身消費套餐
讓“空巢”更便利
和空巢老人一樣,空巢青年也是城市化發展、社會人員快速流動的結果。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自己遠離家鄉,在外求學深造打拼,為的就是能實現人生理想,這樣就不得不離開父母和老家,分隔兩地讓雙方進入相同的“空巢”狀态。
同時,作為獨生子女,這些年輕人從小在家人的寵愛和期待中成長。他們習慣于家中沒有同齡人的生活,而且從小被父母教導要學會獨立,而作為父母唯一的依靠,他們默默地承受着無法與人分擔的壓力。此外,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一代難免很焦慮,焦慮之後更感到迷茫,情緒或許就變得被動和消極。
另外,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給“空巢青年”不與真實的外界聯系提供了條件。借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查詢到各種信息,并且迅速便捷地買到需要的東西,這讓“宅”和自我封閉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商家還專門開辟了各種單身消費套餐,甚至有“一人食火鍋”,消費者就更不用擔心一個人吃不完了。
天天玩養蛙遊戲為何不與人交往?
《戀愛先生》對“空巢青年”有生動的反映,近期火爆的一款手機遊戲《旅行青蛙》同樣折射了這一群體的心态,遊戲裡沉默寡言、熱愛旅行的青蛙成了他們的新寵。
遊戲中,青蛙獨自吃飯、讀書、睡覺、旅行、做手工,和遊戲玩家全程沒有交流。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裡采摘三葉草“賺錢”,為青蛙準備餐食、整理出發的行囊,然後青蛙會悄悄離開,玩家隻能孤獨地等它靜靜歸來。偶爾,它會為玩家拍一張照片寄回,讓玩家知道它身在何處,甚至還寄來一些“土特産”,帶來小驚喜。不過,玩家和青蛙的聯系也僅限于此,更多時候玩家見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兒。
許多玩家表示,其實“養蛙”等于“養娃”,自己所做的一切和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非常相似:推開家門,總會看到餐桌上擺好父母準備好的可口飯菜;離開家鄉,奔向遠方,日益年邁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隻是為孩子整理行囊,多準備些衣物、食物,将這份家的溫暖盡力延續得久一點。而父母辛勞半生就是希望多換得一些“三葉草”,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以及更安穩的成長條件。這份長情的付出,這些默默的奉獻,是遊戲内外并無二緻的父母深情。
父母在老家是空巢老人,年輕一代就是遊戲中的蛙,就是空巢青年。在一線大城市,年輕人一個人住,每天迎着人潮、擠十幾站地鐵上班、回家,日常飲食常靠外賣、速食,大部分時間裡形單影隻。長此以往,空巢青年就漸漸習慣了一個人過日子,也習慣面對激烈的競争,卻無處傾訴艱辛和苦痛的現實生活,對家人也多半“報喜不報憂”。
從這個角度來看,玩家與蛙之間的情感聯系恰到好處但又不會過分親密,不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就能治愈空巢青年的空虛和寂寞。
還有人提出疑問,這些人每天都惦記着打開遊戲看看青蛙的動态,為什麼不願意花時間與朋友交流?
娛評
請放下手機,
回到現實中來
春節将近,“空巢青年”滿心歡喜地踏上回鄉的路途,但也将面臨甜蜜的煩惱。他們會遭到父母和家人盤問:談戀愛了沒有?升職加薪了沒有?不少人會不耐煩,我以為,與其把它看作是一種逼問,不如看成溫暖的問候,巧妙回答就好。
和父母久别相聚的那幾天也要改變一下“空巢”時的習慣。多和他們說說話,而不是隻有在“該吃飯了”“該睡覺了”“該起床了”這樣的時刻才和父母說上一句話,哪怕是一起看看電視、一起散散步,也遠比低頭看手機的“自處”要好。因為那種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感覺,才是年邁父母最渴望的。
更重要的功夫在平時,我們需要和父母家人加強聯系交流。哪怕隔幾天跟他們通一次電話,發幾條微信,告訴他們你最近在忙些什麼,去了哪些地方,甚至在追什麼劇,看什麼小說,即便他們不太懂,但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就能讓家人感覺到你對他們的在乎。當城市裡華燈初上,自己身心俱疲時,來自家人的關心,就能成為溫暖身心的熱湯。
隻有内心充盈,才能無懼外在的“空巢”問題。即使一個人生活,同樣可以豐富充實。多讀書學習,多走出去交朋友,多培養興趣愛好,多發展才華技能,人生就不會那麼空虛、寂寞、冷了。所以,要跳出這種慵懶的心理,用積極的心态去安排生活,用詳實的規劃來填補無所事事的“無聊”時光。如能這樣,不隻是我們自己的“空巢”暖了、滿了,也給了遠方的家人一個安心的回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