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裡面辦白事或者是紅事的時候,經常請上唢呐隊的人制造氛圍。開辦白事的時候,唢呐隊的人就吹一些比較悲傷的調調。過去農村辦紅事的時候,也喜歡請上唢呐隊的人,一路上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宣告給所有人看。
一些唢呐隊的人來到家中,會先到廚房給大廚打個招呼,這是部分地區的一個風俗習慣。現在随着時代的變化,很多地區這種習俗也都取消了,還有的地方保持着這樣的習慣。另外,還有一些人是自學的唢呐,也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也沒有給大廚打招呼的習慣。那麼,為何會有這種習俗的存在呢?
一、唢呐人是匠人
過去的唢呐是一門手藝,是我們所謂的匠人。白事和紅事請唢呐隊的匠人前來,那主人家是要給錢的。吹唢呐這門手藝,也不是人人都有的,那得是家族傳承下來的,或者是師徒傳承下來的,有其内在的規矩和講究。
紅白事的廚師、打雜,還有一些管賬的、擡棺的,或者是擡花轎的人,都是屬于“幫忙”的性質。過去的農村裡,十裡八鄉的人民都屬于一個“大家庭”,大家平時就是互相幫助。遇到這種大事,也都是你幫我,我幫你。
既然是幫忙的,就沒有給工資的道理,最多就是包一個象征性的紅包。有些地區,甚至連紅包都不會給,就是你幫過來,我下次又幫回去。村子裡的人,在有大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各司其職。做久了之後,一些能幹的人,就在大家心裡留下了印象。像經常在廚房裡幫忙做飯的人,就被村民們稱為“大廚”。
二、“大廚”地位
過去農村裡面辦大事,基本上是要請上個幾十桌的程度。這麼多人來家裡,可不僅僅是來祝賀喜事,或者是祭奠白事的。事後,家裡的人還得招待客人們,吃一頓飽飽的飯才行。過去的農村人,除了家裡個别有錢的可能會請酒樓的大廚,其餘的人一般都是邀請村裡的“大廚”來幫忙。
主人家跟大廚也很熟,隻需要将自己的需求說一遍,其餘的都全部放任大廚自己發揮。這種情況之下,大廚也能算得上是主人之一。跟唢呐匠這種聘請來的客人,一下就有了高下之分。唢呐匠跟大廚打招呼,也算是跟主人打招呼一樣的道理。
開辦宴席是要請客人吃飯的,宴席開辦得成不成功,主要還是跟大廚有很大的關系。宴席要是好吃,大家吃得就開心,内心自然也感覺愉快。宴席要是不好吃,客人來了也會覺得不開心。尤其是開辦喜宴的人,就喜歡讓大家高高興興的,增加點喜氣。
因此,大廚的手藝在整個宴席開辦過程中,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過去有傳統,一些農村喜宴上,新人在敬酒環節會首先給大廚敬上一杯酒,然後給大廚一個紅包。當然,也會給其他幫忙的人包一個紅包。但是,大廚的紅包厚實,其他人的紅包都隻是圖個好彩頭。
三、唢呐和大廚的淵源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講的大廚和唢呐匠之間的矛盾。在某次喜宴上,唢呐匠看見大廚全身都是油煙,感覺髒兮兮的,就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對着大廚。大廚一生氣,就将屋裡的煙囪堵住了。一時間,屋裡煙霧四起,唢呐匠的唢呐也吹不出聲音了。
唢呐匠着急得不得了,趕緊找大廚道歉。大廚這才将闆磚拿走,讓煙霧散去。自此之後,唢呐匠就認識到了大廚的厲害。唢呐匠就是靠着吹奏樂曲來掙錢,要是在主人家的宴席上出了岔子,以後就沒有找他幹活了。
這可是關乎自己未來生存的問題,唢呐匠先給大廚打個招呼,也是表示自己的尊敬之心。另一方面,唢呐要是吹不出來聲音,那就是“夾”着的。在宴席上,“夾”字也有夾生的寓意。這種請客的飯席上,出現夾生飯是不吉利的,因此唢呐匠也是跟大廚通個氣,提醒大廚注意飯不要“夾生”。
總結:
唢呐是一門傳統手藝,吃百家飯成長起來的。過去唢呐在紅白事上,都有所作用的。現在大家都時興西式婚禮,也不愛請唢呐隊來助興了。失去了紅事宴席之後,唢呐就經常在白事宴席上出現,成為白事的代名詞。年輕人也覺得忌諱,久而久之學習唢呐的人就變少了。傳承唢呐正宗手藝的人,也逐漸稀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