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少遊客都會在旅遊當地
買一些特産
但是,這些特産會不會藏有貓膩呢?
前不久
街坊小李在陽江海陵島旅遊時
就遇上了特産“刺客”
兩個空盒子竟幾乎有半斤重
!!!
事發當日,遊客小李來到陽江海陵島的“一夜埕”海産品特色街,準備買些幹貨帶回家。這條街的幹貨都是散賣的,談好價錢後再上稱。
小李當時與檔主談好,分别以90元每斤和70多元每斤的價格,購買一些蝦仁和蚝幹,總計花費200元錢。小李稱,當時檔主稱重時拿的薄盒子看起來像是透明的塑膠盒子,感覺上跟塑料袋差不多的。
小李回家後拿電子秤一稱,發現兩個空盒子竟幾乎有半斤重,這才大呼上當。
海陵島的“一夜埕”海産品特色街
為了驗證小李的說法,5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海陵島的“一夜埕”海産品特色街,随機挑選了兩家海貨店鋪。
記者分别以90元每斤和80元每斤的價格,分别購買了一斤蝦幹和蚝幹。在這過程中兩家檔口檔主,都是從攤位下拿出塑料盒,将海貨裝盒上秤稱重。
記者随後将買來的1斤蝦幹和1斤蚝幹,用公平秤核準,發現均是足斤足兩。但去掉盒子後,幹貨再過公平秤,結果顯示:蝦幹僅有0.89斤,蚝幹僅有0.84斤。
也就是說,這兩個盒子就接近有6兩。這意味着,光買這兩個塑料盒,記者就花了44元。
有檔主就表示,用沉重的塑料盒包裝是海鮮街的潛規則。如果顧客堅持用袋子裝,商家要麼臨時加價,要麼幹脆就不賣了。
而除了海産幹貨
當地的海鮮市場情況又如何呢?
記者随後來到了閘坡海鮮市場
閘坡海鮮市場
記者分别以10元每斤,15元每斤和38元每斤,分别購買了白貝、花甲和泥猛魚。發現,檔主們都會使用比較厚的白色塑料袋承裝商品。
當記者提出質疑“用那麼大的袋裝這麼一點點海鮮”時,檔主拿出一個更厚的黑色袋子,稱“我都沒有給你用這個”。
記者将買來的海鮮,拿到閘坡農貿市場用公平秤核準。發現三個空袋子重量是0.43,接近半斤。
由此可見,商家賣給記者的海鮮,即便加上袋子的重量也不足秤。而去掉袋子的重量,海鮮的總重更是幾乎少了一斤半。
随後,記者将當地市場缺斤短兩的問題向當地12345進行了反饋。
做生意誠實守信
明明是“理所應當”的事
在某些特産市場卻成了稀有品質
你對這些商販講要誠信經營
他會笑你神經病
原因是個個都缺斤少兩
我不這樣做
那我豈不是成了“水魚”?
所以就把遊客當“水魚”宰
當然,可以說這些商戶目光短淺
但是,不“呃稱”就變水魚的營商環境
應該是哪個部門的失職呢?
對于當地旅遊消費市場的問題
我們還會繼續暗訪
來源: 廣東台今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