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0 10:3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武傑 歆羨
在林山文化禮堂聽一曲抑揚頓挫的鼓詞,再去東瓯古家具博物館欣賞美輪美奂的舊物,百年時光仿佛就在彈指之間……6月5日,藤橋鎮舉行東瓯古家具博物館開館儀式,為豐富藤橋民俗文化添磚加瓦。
藤橋上埠頭村有着浙南地區最大的明清古家具集散中心,上埠頭村的夏旗及其父親夏忠興從事古家具收藏就有30多年。這些年來,夏旗緻力于古家具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希望通過古家具博物館的展示,讓人們能夠從一床一椅、一榫一卯中看到溫州手藝人的工匠精神和傳統的民俗文化,讓日漸式微的傳統文化重回人們的視線,使其成為留住曆史,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子孫後代的一塊陣地。
如今,夏旗的願望終于實現了,他現在有了一個新的頭銜——東瓯古家具博物館館長。據悉,東瓯古家具博物館位于藤橋鎮上寺西村,用地由藤橋鎮人民政府提供,它的開館是一次社會力量與藤橋鎮打開民間收藏文化社會共享的開放之門的嘗試。該館内藏有明清時期的原木床、五鬥櫃、方桌、古食盒等古家具1000多件,大多數是明清時期江南一帶的嫁妝,向市民群衆重現當年的“十裡紅妝”的景象。豐富多樣的民間收藏、傳統文化有了傳承與展示的舞台,而藤橋也因文化基因的注入而内涵豐富、業态多樣,實現文化與旅遊碰撞交融,助力鄉村振興。
夏旗告訴記者,自他父輩把客商帶到藤橋後,貨源供不應求,當時他的父輩就動員所以讓村裡其他村民也參與到古家具産業中。全村從事古家具相關行業有幾百人,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産業鍊。
據藤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藤橋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彰顯藤橋特色、注重藤橋氣質,突出藤橋好山好水好風光的文化底蘊,把優秀的鄉村文化價值挖掘出來,将其融入到示範帶建設,形成示範帶效應,從而帶動周邊的發展,科學打好鄉村振興建設組合拳。
此外,林山詞場揭牌儀式也于當天在林山文化禮堂舉行,此點是推進鹿城區聯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活動。
作為溫州市“西部生态休閑産業帶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藤橋鎮堅持基層黨建示範帶與鄉村振興示範帶“雙帶融合”,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紐帶,統籌富民強村建設、文旅融合發展,推進美麗鄉村、文化禮堂、古家具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鹿城樣本。
借鼓詞專場開場和古家具博物館開館契機,藤橋鎮舉辦“山水詩韻·大美藤橋”藤橋鄉村振興文旅融合項目考察活動,邀請了溫州市、鹿城區各相關部門領導嘉賓,就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加快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等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副區長陳允嶽出席揭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