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我國5000餘年的文明曆史,其中流傳至今關于傳統武術可考證的史實就有将近4200年。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的那段動蕩時期,傳統武術更是迎來了一次發展大潮,同時也湧現出了許多武藝卓絕的傳武宗師和高手。
大刀王五劇照
譬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大刀王五,便是清末武術界著名的傳武高手之一。至于大刀王五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說王五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大刀王五的學武履曆來看。 1844年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在河北滄州的一個貧寒家庭出生,他3歲時父親就因病離開了人世。因此,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不幸(基本上是在幹不完的各類雜活中度過)。一直到跟了肖和成學習武藝後,其武功才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礎。
大刀王五劇照
此後,王五為了繼續提升自己的武藝,于是便想拜入當時滄州地界最負盛名的武師“雙刀”李鳳崗門下學武。然而,這段求學之路起初卻并不順利(李鳳崗曾多次表示拒絕收他為徒)。誰知王五的意志卻着實堅定,他為表誠心竟然在李鳳崗門前長跪不起。而李鳳崗最終也被他的誠意所打動,這才答應将王五收為弟子。
大刀王五劇照
就這樣王五在李鳳崗門下經過多年的苦學,其功夫已經達到了和師父不相伯仲的地步。而李鳳崗見王五武功已成,于是為了能讓他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途,便将其推薦到了劉仕龍(李鳳崗的師兄)身邊幹起了镖師的行當。
镖局老照片
數年之後早已在江湖上飽經風霜的王五離開師門,并于同治十年先後輾轉于兩京地區,最後經人介紹進入了一家镖局開始了自己的镖師生涯。
镖局
1877年(也就是光緒三年)的時候,王五在镖師行不僅有了名聲,同時也攢下了一定的積蓄。于是他便在京城的半壁街(也就是現在的崇文區)開設了一家源順镖局。而且,源順镖局在王五的領導下一直都以道義為先,收費标準也是十分合理。因此其生意一直都非常不錯,同時也在整個镖行中迅速聲名鵲起。
其次,從大刀王五的實戰案例來看。 正如王五從事的镖局職業一樣,他一生的實戰案例基本上都和保镖護送一類是事情相關。譬如,甲午戰敗後曾上疏反對議和并要求嚴懲誤國者的禦史安維峻,就曾在被貶去戍邊的路途中得到過王五的護送。
譚嗣同雕像
還有在1898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的時候,戊戌變法代表人物之一的譚嗣同在應诏入京後,王五也曾長期在譚嗣同身邊擔任過護衛工作(兩人彼此間的義氣之交也一直流芳于後世)。
大刀王五畫像
從這兩個保镖案例足以看出,王五的實戰功夫确實是非常之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刺客的克星了。
另外,據說王五手中使用的那把名為“青龍偃月大刀”的兵刃,其重量竟然有100餘斤。該大刀一直被保存到了1958年,隻可惜後來被溶于煉鋼爐之中。由此可見,王五的力量絕對要遠勝于常人。
義和團
1900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又率領衆人參加響應抵抗列強的侵略。一直到10月25号王五在順源镖局被清軍圍困被捕,最終在前門被列強槍殺(死的時候才56歲)。
霍元甲
大刀王五遇害後,他的首級被列強懸于城門之上無法入殓。霍元甲聽聞此事隻身從天津趕來,并趁着夜色奪回了王五的首級。據說,那一晚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靠西側的一間南房中。
大刀王五劇照
總得來說,大刀王五(也就是王正誼)的一生确實擔得起“俠義”二字。而且,他的名号也位列于民間流傳的晚清10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和黃飛鴻等著名武術家齊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武藝超群的傳武宗師了。
(更多的曆史趣味話題,盡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台,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