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
更新时间:2024-10-01 21:23:01

  一、受力原理

  抗浮錨杆受拉構件,一端錨固在建築物底闆,另一端錨固在地基的持力層中,受力過程首先是通過錨固體鋼筋與注漿體之間的作用将上拔力傳至注漿體上;而後通過注漿體與周邊土層之間的摩擦力将注漿體所受到的力傳至周圍穩定土體中去,從而形成具有一定抗拔能力的抗浮錨杆,起到抗浮錨杆的抗浮作用。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2)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3)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4)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5)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6)

  二、抗浮錨杆施工流程

  1、施工流程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7)

  2、操作要點

  1)錨杆基本試驗:參照《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 GB50330》附錄C.2執行

  (1)錨杆基本試驗的地質條件、錨杆材料和施工工藝等應與工程錨杆一緻。

  (2)基本試驗時最大的試驗荷載不宜超過錨杆杆體承載力标準值的0.9倍。

  (3)基本試驗主要目的是确定錨固體與岩土層間粘結強度特征值、錨杆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每種試驗錨杆數量均不應小于3根。(4)錨杆基本試驗應采用循環加、卸荷法。

  (5)出現下列情況視為破壞,終止加載:錨頭位移不收斂、錨固體從岩土層中拔出或錨杆從錨固體中拔出;錨頭總位移量超過設計允許值;一級荷載産生的位移增量超過上一級荷載位移增量的2倍。

  (6)繪制荷載-位移曲線 、荷載-彈性位移曲線和荷載-塑性位移曲線。

  2)測量放孔

  根據控制點和錨杆平面布置圖進行錨杆測放,并作錨孔孔位放點标記。測放務必準确,要求測放過程中作好記錄,檢查無誤,确保孔位的準确。錨杆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3)鑽機成孔

  鑽機就位時,必須固定牢固,确保鑽機機架的水平度和立軸的垂直度。錨杆孔直徑按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宜取錨杆直徑的3倍,但不應小于一倍錨杆直徑加50mm)。錨杆成孔采用跟管鑽進,并且利用空壓機産生的高壓空氣進行排渣。達到設計深度後,不得立即停鑽,穩鑽1~2min,防止底端頭達不到設計的錨固直徑。錨孔傾斜度不應大于5%,鑽孔深度超過錨杆設計長度應不小于0.5m。

  4)清孔提鑽

  終孔後利用高壓空氣清除孔内餘渣,直到孔口返出之風,手感無塵屑為止,避免孔内沉渣存在。同時現場工程師及質檢員進行孔深及錨孔偏斜度檢測,符合要求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杆體制作

  錨杆材料可根據錨固工程性質、錨固部位和工程規模等因素,選擇高強度、低松弛的普通鋼筋、高強精軋螺紋鋼筋、預應力鋼絲或鋼絞線。錨杆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标準以及有關專門标準的規定。錨杆下料長度為鑽孔長度 錨入上部結構長度。其中錨入上部結構的長度應符合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除鏽處理采用鋼絲刷清除鋼筋、焊管鐵鏽。

  6)置入杆體

  清孔完畢将錨杆垂直插入孔底,牢固地置于錨孔中央。

  7)壓力注漿

  置入杆體後進行壓力注漿,采用孔底反向注漿的方式,注漿管插入距孔底30cm處,漿液從注漿管向内灌入,氣直接排出。注漿結束标準:排出的漿液濃度與灌入的漿液濃度相同,且不含氣泡時為止。注漿材料采用水泥砂漿或純水泥漿,可根據實際情況摻加膨脹劑和早強劑。水泥宜使用普通矽酸鹽水泥,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計不大于3%,砂中雲母、有機物、硫化物和硫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按重量計不得大于1%。漿體配制的灰砂比宜為0.8-1.5,水灰比宜為0.38-0.5。

  施工時嚴格按照試驗室出具的配合比配置砂漿,做好水灰比的控制工作,注漿時注意液面情況,若有下降須進行補注。施工過程中設專人及對錨杆施工區域的地坪積水、灰漿進行清理,做到工完料淨場地清,保證錨杆施工順利進行。漿體強度檢驗用試塊的數量每30根錨杆不應小于一組,每組試塊應不少于6個。

  8)錨杆驗收試驗

  驗收錨杆待錨固體灌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後,可進行錨杆驗收試驗。錨杆驗收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驗收試驗錨杆的數量取每種類型錨杆總數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驗收試驗的錨杆應随機抽樣。質監、監理、業主或設計單位對質量有疑問的錨杆也應抽樣作驗收試驗。當驗收錨杆不合格時應按錨杆總數的30%重新抽檢;若再有錨杆不合格時應全數進行檢驗。錨杆總變形量應滿足設計允許值,且應與地區經驗基本一緻。

  3、設備配置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8)

  4、質量标準

  1)控制标準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9)

  2)保證措施:

  (1)考慮地層類型、成孔條件、錨固類型、錨杆長度、施工現場環境、地形條件、經濟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進行鑽孔機械選擇。

  (2)灌漿前應清孔,排放孔内積水。

  (3)注漿管宜與錨杆同時放入孔内,注漿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

  (4) 根據工程條件和設計要求确定灌漿壓力,應保證漿體灌注密實。

  (5)按要求複核标高并不間斷控制,确保成孔到位。嚴格按設計控制壓漿壓力、時間以及制漿時間,保證壓漿飽滿。

  (6)通過測量控制,确保錨杆縱橫成線。灌漿前,檢查制漿設備、灌漿泵是否正常;檢查送漿管路是否暢通無阻,确保注漿過程順利,避免因中斷情況影響壓漿質量。

  關于質量保證措施和質量通病及預防,不知道大師有沒有提到?

  三、質量通病及預防

  1、測量放線

  通病現象1:無基礎圖

  産生原因:由于抗浮錨杆設計階段圖紙可能不是最終版本,施工時,基礎圖标高、抗浮力及地下室位置均可能與抗浮錨杆設計圖紙不符

  産生後果:抗浮錨杆不能滿足主體設計要求,抗浮錨杆報廢

  防治措施:抗浮錨杆放線前與基礎圖(藍圖,蓋審圖章)複核,複核軸線、标高、抗浮力等

  通病現象2:未對錨杆編号、分區或編号混亂

  産生原因:錨杆編号時,未考慮驗收分區,對整個施工區域統一編号,編号随意

  産生後果:不便于施工記錄,可能造成錨杆施工漏記

  防治措施:對錨杆先進行分區,在每一個區内按橫排編号,從左至右,從上至下。

  通病現象3:錨杆标高未明确

  産生原因:施工時未查看基礎圖,未對基底标高計算,對獨立柱基底标高未計算

  産生後果:施工時抗浮錨杆标高不準确

  防治措施:施工前根據基礎圖分區域标注錨杆标高。2、成孔

  通病現象1:孔位誤差大

  産生原因:第一,測量放線誤差;第二、放線後未對測量成果保護;第三、鑽孔施工未對準測放點 。

  産生後果:錨杆間距超過規範要求,不能通過驗收 。

  防治措施:第一、放線後,對測量成果進行複核;第二、成孔前,對測放點通過與周邊點距離進行複核。

  通病現象2:施工工作面标高低于設計标高

  産生原因:土方開挖時,未嚴格控制标高,至使超挖

  産生後果:錨杆錨固段内地層被撓動,不能提供設計要求的錨固力

  防治措施:土方開挖時嚴格控制标高

  通病現象3:錨孔深度與設計有出入

  産生原因:第一、錨杆施工場地高低不平,未對錨杆位置進行标高測量;第二、成孔施工随意,終孔時未進行測量

  産生後果:錨杆錨固段長度不足或錨杆錨入筏闆長度不足

  防治措施:第一、錨杆放孔時,同時測量孔位标高;第二、計算成孔深度,終孔時,測量鑽孔深度。

  通病現象4:地層與地勘報告不符時調整錨孔深度

  産生原因:鑽孔時,未對實際地層進行編錄,未發現與地勘報告不符的軟弱層,或出現後,未對錨杆長度進行調整

  産生後果:錨杆錨固力不滿足設計要求,錨杆驗收試驗不合格

  防治措施:成孔時進行編錄,發現與地勘報告不符的軟弱層,及時對錨杆長度進行調整。

  通病現象5:獨立柱及條形基礎位置錨孔深度未考慮獨立柱深度

  産生原因:未考慮獨立柱及條形基礎深度

  産生後果:錨杆錨固段長度不足

  防治措施:施工前,統計獨立柱及條形基礎厚度,錨孔深度相應加深,對應至每根錨杆。

  通病現象6:碎石類地層錨杆深度範圍内有地下水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0)

  産生原因:降水時未考慮抗浮錨杆施工地下水要求,地下水未降至錨杆底部以下

  産生後果:錨杆施工時,砂層及礫石沉澱至孔底,注漿時不能保證孔底注漿,錨杆錨固段減少

  防治措施:降水設計時,考慮抗浮錨杆施工,保證水位降至錨杆底部。

  通病現象7:泥岩中孔壁有泥皮

  産生原因:由于岩層中有地下水,成孔過程中,孔壁産生泥皮,終孔時,未對錨孔進行清洗,同時,錨孔放置久後,孔内泥漿沉澱

  産生後果:錨固體與地層摩阻力降低,錨杆錨固力不足

  防治措施:錨孔終孔時,先向孔内加水,再用壓縮空氣從孔底将水吹出,反複幾次,可将孔壁泥皮清洗幹淨,錨杆放入後,及時注漿。

  3、錨杆制安

  通病現象1:鋼筋品牌合同不符

  産生原因:不熟悉合同文件,鋼筋品牌一般指廠家

  産生後果:鋼筋品牌與合同不符時,存在計量的風險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合同交底,材料采購計劃中提出品牌。

  通病現象2:鋼筋規格與設計不符

  産生原因:不熟悉設計圖,規格包括強度等級和直徑大小

  産生後果:鋼筋規格與設計不符不合格,不能通過驗收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材料進場後,根據圖紙對進場材料進行驗收。

  通病現象3:錨杆鋼筋長度與設計不符

  産生原因:不熟悉設計圖或施工随意

  産生後果:錨杆長度不夠會導緻錨杆不合格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查。

  通病現象4:隔離支架間距與大小與設計不符

  産生原因:施工随意

  産生後果:隔離支架間距過大或隔離支架過小,均會導緻鋼筋間距近,影響錨固體對鋼筋的握裹力;對隔離支架直徑過大,影響鋼筋保護層厚度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查。

  通病現象5:對中支架間距與大小與設計不符

  産生原因:施工随意

  産生後果:對中支架間距過大或對中支架過小,均會導緻鋼筋保護層不均,對中支架過大,錨杆放入錨孔内困難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查。

  通病現象6:鋼筋分布不均

  産生原因:施工随意

  産生後果:鋼筋間距近,影響錨固體對鋼筋的握裹力,同時,抗水闆位置不便于防水施工

  防治措施:施工前進行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查。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1)

  通病現象7:錨杆入孔深度與設計不符

  産生原因:錨孔深度與設計不符,或錨杆放入孔内深度不足

  産生後果:錨杆标高高于設計時,錨杆錨固段長度不滿足要求,錨杆标高低于設計時,錨入混凝土長度不滿足,需要對錨杆杆體接長

  防治措施:錨杆安放前,檢查錨孔深度,錨杆安放後,檢查錨杆标高。

  通病現象8:注漿管安放不到位

  産生原因:第一、錨杆制作時,未按設計要求放置注漿管;第二、未對注漿管進行固定,拔管時,注漿管拔出,第三、注漿時拔管過快

  産生後果:若孔底有水,漿液不能進入孔底,造成錨杆底端無錨固體,影響錨杆錨固力

  防治措施:第一、錨杆制作時,注漿管安放至錨杆底部0.2m;第二、用膠帶或鐵絲将注漿管固定在錨杆上;第三、注漿時,待漿液返回至孔口再拔管。

  通病現象9:拔套管時鋼筋上拔

  産生原因:套管内加入礫石,造成與鋼管摩擦較大,拔管時,鋼筋随套管上拔,同時,鋼筋和注漿管挂在套管内不平的位置,拔管時,鋼筋随套管上拔

  産生後果:鋼筋錨固段長度不足

  防治措施:礫石在注漿過程中再加入,錨杆入孔前,檢查鋼筋有無可以挂到套管的地方,注漿管位于錨杆中央且不宜過長,以齊平錨杆為宜。

  通病現象10:錨入抗水闆段鋼筋彎起點位置低

  産生原因:鋼筋彎起時,采用單根鋼管直接向下壓,對彎起點未控制

  産生後果:彎起點距抗水闆底面過近,錨杆受力後,抗水闆開裂

  防治措施:鋼筋彎起,必須對鋼筋的直線段進行固定,防止一起彎起,起彎點位于抗水闆上層鋼筋下約3~5cm。

  4、注漿

  通病現象1:注漿配合比不滿足設計要求

  産生原因:未按設計配合比進行拌料

  産生後果:錨固體強度不足或注漿後,錨孔内漿液收縮較大

  防治措施:嚴格按設計進行拌料。

  通病現象2:注漿不及時 。

  産生原因:施工管理不到位。

  産生後果:卵石地層,注漿不及時會導緻塌孔,同時若有地下水,容易造成注漿管底部堵塞,不能注漿及孔底一定深度無漿液;岩石地層,孔底容易沉澱泥漿,影響錨固力 。

  防治措施:錨杆施工後及時注漿,當天施工的錨杆必須當天完成注漿。

  通病現象3:鑽孔内加入碎石級配均勻 。

  産生原因:加入的碎石不合格。

  産生後果:漿液不能滲入碎石内,造成錨固體松散,影響錨固體與鋼筋的握裹力 。

  防治措施:進料前,對碎石質量作要求,碎石應粒徑接近2cm,含細料較少,碎石幹淨。

  通病現象4:注漿體不密實

  産生原因:漿液滲透碎石不均

  産生後果:錨固體松散,影響錨固體與鋼筋的握裹力

  防治措施:加入的碎石質量滿足要求,碎石在注漿過程中加入,注漿過程中對錨杆進行振動,注漿後應反複補漿,直至孔口漿液不下降。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2)

  通病現象5:錨杆杆體不居中

  産生原因:注漿完成時未對錨杆位置調整 。

  産生後果:錨杆間距不滿足設計要求,錨杆保護層不滿足設計要求 。

  防治措施:注漿完成時,對錨杆進行居中固定。

  通病現象6:注漿時拔注漿管過早

  産生原因:注漿過程中,擔心注漿管不能拔出,注漿過程中拔出過快。

  産生後果:注漿體不飽滿,局部無注漿體 。

  防治措施:待漿液返至孔口後再拔注漿管。

  通病現象7:注漿串孔

  産生原因:第一、由于岩石地層中有裂隙,鑽孔過程中,高壓空氣使裂隙貫通,注漿時串孔;第二、卵石地層,由于孔間距較近,鑽孔過程中,卵石中的孔隙也容易貫通。

  産生後果:影響被串孔的注漿質量,影響錨固力。

  防治措施:對于錨杆間距較近的,跳隔施工,及時注漿。

  5、檢測

  通病現象1:抗拔力檢測選點無相關責任單位參加并确認

  産生原因:未重視。

  産生後果:檢測結果得不到各方認可,不能通過驗收。

  防治措施:檢測前,由勘察、設計、監理、施工、檢測和建設單位共同參與檢測點的選擇,并簽字确認。

  通病現象2:抗拔力檢測點不具有代表性

  産生原因:選點随意,未按規範選點原則進行選點。

  産生後果:檢測點不具有代表性。

  防治措施:選點原則為:第一、整個場地均勻分布;第二、地質條件較差的位置多選;第三、施工質量存在異議的部位;第四、抗浮力較大的部位。

  通病現象3:抗拔力選點數量不滿足

  産生原因:未按規範進行選點。

  産生後果:不能通過驗收。

  防治措施:根據規範要求,選點按同種規格錨杆取總數的5%進行選點,同種規格指抗拔力相同,錨杆參數相同。

  通病現象4:抗拔力檢測抗拔力達不到要求

  産生原因:第一、由于檢測人員對規範的理解不同,造成實際檢測抗拔力不滿足規範要求;第二、試驗錨杆鋼筋強度不滿足,檢測按材料強度的0.8倍進行檢測。

  産生後果:不能通過驗收。

  防治措施:第一、基本試驗為特征值的2倍,驗收試驗為特征值的1.5倍;第二、錨杆杆體鋼筋按設計拔抗力特征值的2.5倍配置。

  通病現象5:抗拔力檢測點與選點不符

  産生原因:未按選點進行檢測。

  産生後果:檢測結果不滿足要求。

  防治措施:檢測前對檢測人員交底,檢測過程中加強檢查。

  6、成品保護

  通病現象1:注漿體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時開始檢底

  産生原因:搶工期。

  産生後果:鋼筋與錨固體松動,影響錨固力。

  防治措施:第一、檢底應在注漿體達到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第二、檢底采用人工;第三、先檢底再施工抗浮錨杆。

  通病現象2:檢底時破壞錨固體

  産生原因:質量意識不強。

  産生後果:在靠近底闆位置,錨杆無錨固體,容易産生鏽蝕。

  防治措施:檢底時不破壞錨固體,錨固體在澆完墊層後再進行破除。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3)

  抗浮錨杆長度不足怎麼辦(抗浮錨杆8個施工操作要點)(14)

  來源:築龍岩土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文章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