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的腳後跟一直有點兒疼,最近疼痛加劇了,特别是早上起來疼得特别厲害。他趕緊去醫院拍片子看看是不是長骨刺了,而醫生卻告訴他,她的問題并不是骨刺造成的。
足跟痛的醫學名稱是跟痛症,是由于跟骨周圍組織損傷造成無菌性炎症引發的,主要的表現就是足跟疼痛,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和喜歡運動的青年人身上。足跟疼痛可由不同的疾病所緻。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小腿後側的組成跟腱的三頭肌損傷、跟骨内側脂肪墊損傷、跟骨外側脂肪墊損傷、髌骨下脂肪墊損傷、踝關節扭傷後的附骨窦綜合征。上述軟組織損傷不僅會導緻足跟痛,有人還伴有夜間小腿抽筋。同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足部關節的滑膜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也可有此症狀。其中,小腿三頭肌損傷常由長時間的步行,尤其是大步伐的快速步行以及劇烈運動(打球、跑步等反複起跳)所緻。
要找到足跟痛的真正病因,首先要檢查小腿三頭肌在腘窩的起點處有無壓痛;跟骨内側和外側脂肪墊有無壓痛;髌骨下脂肪墊有無壓痛;附骨窦有無壓痛。臨床上主要采用雙手雙側同時查體的方法,即用雙手相同的手指、用盡可能相同的力量按壓相同的部位,當發現雙側疼痛或感覺不一緻時,該部位就可能與疼痛相關,或是疼痛的原因之一。找到疼痛的原因,即找到了損傷的肌肉和損傷的部位,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臨床上治療足跟痛主要是對因治療,就是治療該肌肉遠離疼痛部位的另一個端點或肌腹的損傷處。如果是跟骨内側和外側脂肪墊損傷、髌骨下脂肪墊、附骨窦綜合征,均需要治療損傷處。急性損傷所緻足跟痛可用針刀或針灸松解。由于組織損傷後常常會發生水腫,針刀或針灸可起到減張作用。急性損傷發生時,亦可用冷敷、口服或外用藥物、熱敷、理療等其他方法治療。對慢性損傷導緻的足跟痛,可首選針刀或針灸等微創手段,或沖擊波療法,而口服藥物或外用藥物則作為二線治療。(衣曉峰 李華妍整理)
文/大慶油田總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 姜長林
圖/源自網絡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