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蜜蜂推薦語
作者李笑來,天使投資人,原新東方名師,區塊鍊專家,很多标簽的傳奇人物,也是實現了财富自由的人。2011年小編就看過這本書,當時就記住不能管理時間,隻能管理自己,把時間當成自己的朋友。這次重新讀第三版發現笑來老師幾乎是把整本書又重新寫了一便,通過缜密的論述和大量的案例更明确表達了“時間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積累”,用樸素的論述、詳盡的說明、直接的方式傳遞給讀者最佳解決方案。正值年末歲初,都在感歎逝去2016,你的時間都去哪了?怎麼才能讓2017更好?
思維導圖
2.何謂心智
(1)心智(mind)究竟是什麼?簡單地說,一個人的心智就是他一切過往獲得的知識以及經驗的總和(也包括基于這些知識和經驗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2)心智可以發展,可以培養,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複重建。
3.我的案例
(1)10元錢的收益,去少年宮學程序語言,成就編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
(2)盲打是否值得學,節省了時間,成就了互聯網上撰寫大量文章
(3)“為什麼要學習”,心智能力的差異竟然會使人們因為一模一樣的原因——“不知道學習有什麼用”——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選擇。
第二章現實
1.速成絕無可能
(1)期望速成的根源——三個原因:
a.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舉例:賭博 一招制敵 銀行貸款)。
b.浮躁的根源,不懂得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舉例:懷孕)。
c.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
舉例:
一個人一生所經曆的滿意程度和在各個年齡段的分布可以連成一個U型的曲線,也就是說,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智,觀察、感受、理解、思索、實踐、反思、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誤入歧途需要三十年。
(2)出路——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觸而就。
2.交換才是硬道理
(1)不成熟的人的通病:整天都在想“我要……”
(2)現實:生活的本質——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3)出路:善用現有的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交換可以交換的東西。
3.完美永不存在
(1)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既非常不現實又極其脆弱的完美主義傾向。常常怨天尤人:“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2)現實: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我們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更接近完美。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時時刻刻忍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任務根本無法完成。
4.未知永遠存在
(1)現實:人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東西存在。我們希望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隻是我們永遠做不到。
(2)解決辦法:記下未知,在未知中不斷前行,在前行的路上積累未知的答案。隻有忍受未知,才能進步。
5.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1)現實:
A. 心懷“夢想”的時間越長,它的沉沒成本就越高。
B.對現狀不滿,急于擺脫現狀,是大多數人常常不知不覺陷入的陷阱。
(2)解決辦法:接受現狀,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找到情趣,快樂的積累,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正擺脫現狀。
6.與時間做朋友
(1)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2)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隻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3)舉例: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能成功
在整體上資源稀缺的前提下,“資源并非均勻分布”體現在每個人身上,直接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多”。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裡,資源稀缺是客觀現實,也恰恰因此,人們的主觀願望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滿足。
小結:
百分之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沒什麼别的辦法。正如鳳凰涅槃,隻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樣。
第三章管理
1.估算時間
(1)侯世達定律: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2)建議養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陌生程度),再根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2.及時行動
(1)做事拖延的原因:A.來自内部的恐懼:隻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B.來自外部的恐懼:過分在意外接的評價。
(2)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開始。
(3)接受任務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現在就開始
3.直面困難
(1)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他們其實隻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難度的内容。
(2)任何任務中,絕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無趣的内容,所謂的有創意的部分,可能隻占1%都不到。
4.關注步驟
(1)做任何事情之前,關注‘方法’去反複拆解任務,最終确認每個子任務都是可完成的。
5.并行串行
(1)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隻能串行完成的兩個任務現在可以并行完成。
(2)提高效率的方法:精細拆解任務,制定工作表,切分時間,把一個非機械(簡單)任務和一個機械(相對複雜又靈活)的任務搭配起來完成,把自己的大腦打造成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
6.感知時間
柳比歇夫日志“事件-時間日志”(event-time log)是一種紀錄基于過程的記錄,更為詳細。
好處是:精準感知時間,遇到不好的結果,更容易找到緣由。
7.記錄開銷
第一組練習:
(1)認真回憶記錄昨天做了什麼(前面标号,後面加上花費的時間)
(3)前一天
(3)大前天
第二組練習:
(1)上一周
(2)上一個月
(3)上一個季度
(4)上一年
第三組練習(各用一周時間來做)
(1)當天做了什麼
(2)随時記錄你做完事情的時間
8.制定預算
(1)每天制作自己的時間預算。
(2)開始一天的活動之前,花費15-30分鐘仔細制作當天的時間預算是特别劃算的。
(3)要給列表中的每個任務加上權重值,避免僅僅因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實無用的事情。
9.計劃
(1)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标現實可行。
對普通人而言,證明目标顯示可行的方法是:
a已經有人做到了
b.我與那人沒有太大差距
(2)長期計劃是需要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達成的,隻有牛人才可以。所以,一般的計劃從一周開始比較好。
(3)有一些計劃是沒有必要的,行動比計劃更重要,在逐步的實踐中習得計劃的能力。
(4)如果不能一開始就有詳細計劃的事情,那就馬上行動,努力去做好了。
10.列表
(1)必所有的情況都制作列表
(2)最好的列表記錄工具是紙和筆
(3)列表不必要工整
(4)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5)最重要的任務永遠隻有一個
(6)制作專門的下一個階段任務列表。備注:千萬不要在整個任務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項目,可以選擇增加新的實踐列表,标題為:“下一個階段列表”
(7)給你的每一個任務指定一個核對時間列表。備注:提前制作一個可以勾畫的核對列表,逐一核對,确保萬無一失。
(8)列表一旦開始執行就一個要執行到底
一事無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放棄,放棄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換一個更好的方向”。 一個人最終成功,并不是因為他曾經精确地計算自己的成功,關鍵是堅持。
11.流程
(1)我們面臨的任務大都是重複性的。
(2)在遇到重複性任務時先将他做完一次,然後馬上總結、整理、搞清流程,再靠進一步的實踐把它變成“閉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這是提高效率,減少失誤的根本手段。
12.預演
(1)做任何事情之前,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大腦裡預演一遍甚至數遍。
(2)萬事皆可提前準備,萬事皆需提前準備。做事情之所以“顯得”遊刃有餘,是因為之前做過太多準備。
13.驗收
(1)很多人做事情半途而廢、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從未想過要給自己執行任務時的表現設計一個驗收機制。
(2)為了能将驗收機制落到實處,應該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紙和筆為每一個拆分的步驟設計相應的驗收标準。
第四章學習
1.效率本質
(1)效率的本質是:學習是最節省時間的方法,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2)如果你曾經有過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而變。
2基本途徑
所有人獲得知識的最為基礎的手段就是通過“體驗”,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trail and error),在“試錯”的基礎上,更“聰明”的方式是“觀察”,“觀察”延伸了我們可以“體驗”的範圍。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可以通過觀察獲得,也沒有能力去體驗,于是,“閱讀”就成了獲得知識的更加重要的手段。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以外,“正确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知識的主要手段。
4.經驗局限
(1)經驗主義局限:隻看結果,不究原因,或者是亂解原因,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想法和做法啊?
(2)個體經驗有限:我們根據自我的經驗完全無法想象他人的體驗究竟是什麼樣的。
(3)群體經驗有限:群體經驗的局限根源來自于人類的壽命有限。面對無法親身體驗的知識,人們往往會心存恐懼,因為人們害怕未知。而群體面臨無法體驗的知識,往往會表現為瘋狂。
(4)不僅存在無法通過個體或者群體經驗獲得的知識,還存在與現有經驗相悖的知識。
5.自學能力
(1)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能力。
(2)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
(3)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
備注:寫作能力——寫出簡潔、有效、樸素、準确、具體的說明性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4)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完全靠自己學一樣東西,學的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那你就是一個相當優秀而且完整的人了。我個人的建議是去自學一門計算機編程語言。因為,關于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文檔,互聯網上有最廣泛、最全面的資源。并且,優秀的資源往往是英文文檔,所以,順帶還練習了英文閱讀理解能力——想想吧,肯定不僅僅是一舉兩得。
(5)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态。
用紙和筆,記錄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或者支持,或者反對,寫下疑惑在什麼地方。 這是避免“選擇性輸入”最好的辦法。
(6)了解學習的進程:進展和時間之間的關系肯定不是線性的,而是曲線狀。第五章思考
獨立思考,隻不過是從别人那裡知道一個結論的時候,自己動腦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結論的過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結論到底有沒有道理的過程。
1.勤于思考
(1)人人都有大腦,閑置還是使用,是個問題。應該怎麼樣則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2)權威不一定等于正确。權威是權威,正确是正确,它們倆什麼時候都不是一回事。
2.思維陷進
(1)概念不清
a.我們說某個人“腦子清楚”,指那個人腦子裡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沒有必要的、毫無根據的、甚至是混淆視聽的概念,抑或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哪些概念是那樣的,以至一切在他腦子裡“非常清楚”。
b.所謂“腦子混亂”的人,主要特點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兒的東西當作一回事兒。
(2)拒絕接受不确定性
A.本質上來看,不确定性和未知是一回事。
B.拒絕接受不确定性的另外一個根源在于害怕複雜,奢望簡單。
3.因果關系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因果關系分析,而人們也常常因為因果關系分析錯誤而得到錯誤的結論且不自知,進而莫名其妙地做出錯誤的決定,走上錯誤的路徑。
(1)基礎
•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 A和B互為因果
(2)雙盲測試
a. 雙盲測試:通常在試驗對象為人類時使用,目的是避免試驗的對象或進行試驗的人員的主觀偏向影響實驗的結果,通常雙盲試驗得出的結果會更為嚴謹。
b.安慰金效應:又名僞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c.無論什麼學習方法,都可能有1/3的人由于安慰劑效應而宣稱自己受益。
(3)自證預言
a.當人們相信某件事情會發生(事實上那件事情原本并不見得一定會發生),那麼此事最終真的會發生。
b.自證預言幾乎無所不在,它的存在,使得因果分析變得更為複雜。
(4)小結
分析因果關系是我們在決定是否接受某個觀點之前比做的功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比如六個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被灌輸的每一個念頭,甄别其中的因果關系,把以上提到的種種标準逐一應用。
4.逆命題
原命題為真,逆命題不見得為真。
5.舉證責任
(1)“誰主張誰舉證”并不僅僅是法律術語,事實上,它的應用範圍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既然你無法證明我是錯的,那麼我就是對的。”這是一種典型的邏輯錯誤,即“訴諸無知“。
6.案例局限
(1)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教學法“固然相對先進,但并非天經地義的方法,哈佛學院自己也“承認有缺陷但不得不用”。
(2)“以偏概全”——某項經驗在某個人身上靈驗了,并不意味着這項經驗在所有人身上都會起作用。
7.對立論證
(1)人們可能基于一模一樣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決定,用同樣的論據證明截然相反的觀點。
(2)舉例:上司真的很愚蠢嗎?
可能的原因:一個人如果不做事情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上司做的事,大都是顯性的。
遇到上司真的愚蠢的:
如果有辦法:
a.想辦法提交,并推行實行。
b.暫時閉嘴,不要抱怨。
如果沒有辦法:
a.可以平靜地對待:專心做自己的工作。
b.不能平靜對待:安靜地走開。
大多數不停抱怨上司的人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偷懶找借口。
8.張冠李戴
有些時候,論點和論據之間盡管全無邏輯聯系,卻可以一種“顯然合理”的姿态綁定在一起。
9.辨析感悟
(1)反思能力是人類獨有的能力之一,反思的結果卻并不一定有價值,那很可能頂多是“感悟”,離“道理”還差十萬八千裡。
(2)“道理”應該是普适的,而“感悟”卻隻不過來自個體經驗。
(3)留心成功者說的話,他們會誇大成功的難度,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4)與其關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從失敗者身上汲取經驗。
(5)隻有經過自己的仔細辨析,真正成功者的寶貴經驗才是無價的。
10.克服恐懼
人人都有弱點,因為人人都會有恐懼。恐懼需要克服,勇氣需要積累。
11.輔助工具
(1)我們的思維會因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表達手段之一)而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有些“思維訓練”其實隻是需要更改語言習慣
(2)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3)找借口的句型:“……本來就是嘛!”
(4)以下句型,最好經常使用
• ……是一回事兒,而……是另外一回事兒。
• ……和……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 ……不一定……
• ……可是,這并不意味着說……
• ……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解釋)。
• ……看起來像……,可是……
• ……而事實卻可能遠比看起來的更為複雜(簡單)。
• ……然而,(這個論斷)反過來(陳述)卻不一定成立……
• ……其實很可能與……根本就沒有任何關系。
• ……之間不一定是單純的因果關系,它們也可能互為因果。
• ……之間的比較也許沒有任何意義。
• ……其實不過是表面現象,其背後的本質是……
• ……有個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 ……盡管聽起來很有道理,然而卻完全不現實。
• ……也許有人會說……,但是這種質疑卻……
第六章交流
1.學會傾聽
(1)A.有效傾聽不應該做的:過早質疑,就算需要質疑也一定要等到對方說完。 B.有效傾聽應該做的:利用多餘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信息:“回顧”(說者剛剛都說了什麼)與“預期”(說者下一步可能會講什麼)。
(2)學會一個重要的習慣:一旦決定傾聽,就要主動幫助講者進入“傾訴”狀态。
2.說與不說
(1)通過努力、通過積累成為“能說更多話,并且話說出來之後有人聽”的人。
(2)對很多人來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浪費時間精力的做法。
3.共生狀态
如果不經教化、不經訓練,或者不經自我掙紮,人有可能一生都無法從思想上擺脫共生狀态。
3.交流守則
為了避免在讨論的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以下三個原則。
(1)原則一:有意義之讨論的前提是雙方不僅要“相互競争”更重要的是還要“相互合作”。
《對話守則》
a.對話的目的是尋求真理,不是為了鬥争。
b.不做人身攻擊。
c.保持主題。
d.辯論時要用證據。
e.不要堅持錯誤不改。
f.要分清對話與隻準自己講話的區别。
g.對話要有記錄。
h.盡量理解對方。
(2)原則二:真理是獨立存在的,從來不會依附于任何個人或者集體存在。
(3)原則三:真理不變,也不會因任何人而變;不停變化的隻是人們對真理的解釋或者理解。
(4)小結:
A.大多數人的大多數看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輸的,他們誤以為很多想法是自己的,殊不知他們是隸屬于那些想法的。
B.解決的手段隻有一個——自我掙紮。你是要做快樂的豬呢,還是要做痛苦的蘇格拉底?
4.正确複述
為了保證溝通順利,往往我們需要添加一個,“驗證機制”,或者說“反饋機制”。例如:“你的意思是……,是麼?”或者“你的意思是……,你看我理解的對麼?”
5.勤于反思
(1)原因: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隻看到部分事實”而“把部分事實當作事實”。
(2)擺脫經驗主義的第一個技巧:了解經驗主義的局限
(3)時時刻刻保持警惕經驗的局限性
(3)使用記錄使自己能夠記住更多的經驗,盡可能回避犯同樣的、更多的錯誤
(4)用觀察與閱讀汲取他人的經驗,擴充有限的自我經驗
(5)類比思考幾乎是跨越已知與未知之間鴻溝的唯一手段
(6)運用時間積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時間快速獲得的經驗
第七章應用
1.興趣
(1)興趣真的是那麼重要麼?
(2)人們總覺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往往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好。
(3)人們總是說他們真正喜歡的是别的事情,僅僅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開始做那件事。
(4)事情往往并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興趣。
2.方法
(1)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嗎?
(2)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隻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
(3)與其不停地尋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
3.痛苦
(1)對痛苦的深刻感受會扭曲或者抹殺我們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 一旦我們能運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會回來。
(2)逃避痛苦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常常導緻許多人總是那麼“沒記性“,兩個解決方法:
A.當你面臨尴尬的時候,把你的尴尬紀錄下來,它會時刻提醒你,否則你會忘記。
B.面臨尴尬的時候,盡量弱化你的痛苦。 要記得:“你并不孤獨”。把必須要做的事情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否則大腦會讓他們被遺忘。
4.比較
(1)在一些人眼裡,所謂成功,不過是比較的産物,歸根結底就4個字——高人一等
(2)比較是相對的,相對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3)另外一些人看透了成功無法定義的“比較”,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坦然的去接受。他們運用自己的心智的力量去分辨哪些快樂或者幸福是必須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的,而哪些快樂和幸福是無需比較同樣可以獲得的。然後,把時間花在尋找甚至制造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快樂與幸福—當然,同樣需要付出很多代價—然後無怨無悔地生活、盡情地歡樂、平靜地痛苦。
(4)從今天開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仔細分辨:我做完這件事之後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然後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歡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
5.運氣
(1)所謂的運氣,隻不過是因小概率事件發生而産生的感受而已
(2)當好運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們确應該非常開心;而當壞運氣降臨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也應該平靜接受
6.人脈
(1)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隻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2)盡管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所謂的“友誼”,實際上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系”。
事實上,真正的關心最終隻有一個表現:為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對于在他身上傾注了你生命中的一段——哪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最後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真正”的好朋友誰都隻有幾個而已。
簡單的建議:
a.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b.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赢得尊重;
c.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應該盡量回避那些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就更應該回避——盡管甄别起來比較困難;
d.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會所,你願意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時間;
e.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外部世界的依附。
7.自卑
(1)自卑,我們的“感覺”是非常不準确的
(2)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
下一步:忘記自己的優點
或者: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
最後一個方法:适當的放縱一下自己
8.靈感
(1)所謂“靈感”:隻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積累。
(2)素材累積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标,那麼就甚至可以累積很多原本不可能想想的素材——驚喜連連。
9.鼓勵
當你不停地鼓勵所有人的時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你自己,因為最終你會發現你開始進入一種他人無法想象的狀态:你成了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而采取行動的人。
10.效率
(1)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2)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一定要留有空間:
a.意外事件時間
b.休息、放松的時間
(3)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然後自己做個時間表,在未來的一個月時間裡,每天專注2小時以上。
11.節奏
(1)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生活節奏調整的慢一點。
(2)不要幻想“速成”,不要訂太高的目标,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12.物極必反
(1)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睡眠時間的固定和規律是最重要的
(2)對一個人來說,家庭是最最重要的,盡量不要減少與家人交流的時間
(3)不要放棄自己的社交時間,終究有一天需要别人的幫助/安慰/陪伴
13.自我證明
(1)“證明自己給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費時間的一種無意義行為
(2)“你比别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事你不僅比别人強,還要比别人強出很多才行。”
讀後感
每個人時間就是那麼多,每天都是24小時,世界很公平,多虧我們不是北京折疊裡的窮人最後隻有6小時,所以得感謝上蒼!時間是一個固定存款,如何能夠提高它的利息不在于存款本身,而是如何進行操作。正如本所表達的“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管理好自己,接受現實,開始運用心智作出理性的決定,進而才有可能做時間的朋友。
這裡不單單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更多的是關于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學習、思考、與人交流、興趣、靈感、運氣、人脈等等概念辨析和解決方法傳授,作為讀者我們可以質疑,也可以通過作者的推理過程進行心智鍛煉,找到您自己的理解。我喜歡這本書原因很簡單,作者跟我們聊的都是我們身邊的東西,可是自己好像從未覺得他們還需要深入去思考,作者卻能幫你捋順并表達出來,就是這麼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