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百家争鳴,思想解放。到了漢代,為了鞏固封建統治,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排除諸子雜說,獨尊儒家學說,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封建統治制度。其實質就是統一言論,統一法度.統一行動,壓制異說,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産生了消極的影響,罷黔百家時間長達兩幹餘年。
漢朝建立後,原戰國各學派思想逐漸恢複,尤以儒家及道家兩派為盛。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朝中央政府權威空前強大,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急切需要大一統的思想标準。但是随着國家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學思想來維護政權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征召天下儒生入長安策問。董仲舒提出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應該罷默百家,表章六經,這個提議得到了漢武帝的贊同。此後, 漢武帝大量任用儒生為官,逐漸使通曉儒家經典成為為官為吏的必要條件之一,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但是,漢武帝尊崇的儒術同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區别,它是以原儒家思想為主體,大量吸納其他諸子百家思想的一種新的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