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在一言一行之中都當謹慎,在說話和做事的時候,都會進行周密的思考,讓言行盡善盡美,這也是一個人的智慧。
在《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谪。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善于言談和做事的人,不會留下瑕疵讓别人指責。
而真正善于做事,說話的人,能夠避免因為言行而有失偏頗給自己惹來災禍,也會因為言行的完善和得當,讓自己人生往好的方向去循環,這正是處事的智慧。
孔子提出了一個關系到每個人一生成敗的關鍵,那就是:“言顧行,行顧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言談的時候要顧及行動,行動的時候要顧及言談,言行要合一。
孔子一直反對的是巧言令色,誇誇其談之人,這樣的人拿表面的虛僞去行事,言行不一,總是以自作聰明的姿态,去面對外界的人和事,總以為能夠蒙騙過關,得到眼前的利益。
但是對于這樣的人來說,眼前的利益即便是得逞了,那麼從長久的時間來說,也會失去别人的信任,這是極其得不償失的,這也是人性的一個愚昧。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隻是一個念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處密室若坐通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遇到大事才謹慎認真的人,在小事上一定放松自己的要求,在大庭廣衆之下十分檢點自己言行舉止的人,在沒有人的時候便會放縱自己的言行,這都是小人之為。
而真正能夠做大事的君子,反而會将一個念頭堅持到底,無論是遇見大事小事,都能如同面臨着大地一樣,在沒人的密室裡,也像在大街上一樣。
古代有一個人叫陳陳谌,有一天,一個客人問陳谌:“您的父親有哪些功業德行,能在天下享有如此大的名聲呢?”
陳谌就說:“我父親就好比是桂樹生長在泰山的山坳裡,上面有萬人高的山峰,下面有不可測的深淵,上述雨露的灌溉,下受深泉的滋潤。在這個時候,桂樹哪裡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淵有多深呢?我不知道我父親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
陳谌知道對方不懷好意,故意挑釁自己,于是采用迂回的言辭。從陳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維精密,反應靈敏。
所以,合适的言辭,不但能夠駁回對方的無理盤問,也能保全自己的名聲和權力。
這個就是用言行來保全自己的道理,合理的言行不但能夠避免人生遇見災禍,防止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而且讓自己深受其益,這才是境界。
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人,總會在無人的時候原形畢露,但是他總以為自己狡詐的面目,能夠蒙騙别人,但是殊不知,在長久以往的相處過程中,他所有的心性有一天都會原形畢露,最後總有人會知曉。
正所謂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所以修身養性,謹言慎行,就是今天所讨論的智慧核心。
謹言慎行之人,内心擁有一份底線和原則,做事的時候,無論人前還是人後,都能以真誠示人,不會以狡詐虛僞的面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這種人才是能做大事的。
而且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還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言行,是否合理判斷他的修為及人品,以及是否值得交往,都是謹言慎行的道理。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中庸智慧,了解古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