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達71.5%,旅遊資源豐富,還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早熟蜜橘第一縣”……然而,以生态著稱的常德石門縣,曾經卻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存在着各種發展問題。
近年來,石門縣堅持“一村一策”,成功摸索出傳統産業挖潛、閑置資産盤活、對接需求創業、優質資源開發、持資金投資和依托市場服務“六種模式”,助推村集體經濟多元增收。2014年至2021年,全縣331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規模從888.28萬元增加至3526.96萬元。
過去的窮光蛋如今脫貧又脫單
山多田少,生産條件差,種糧成本高收入低,山地多有荒置……這便是石門縣南北鎮黑土岩社區,也是石門縣最偏遠的山村之一。
荒地如何盤活?當地黨總支部結合黑土岩實際情況,選準烤煙作為特色産業,逐步探索出居民以荒置土地入股分紅,種植大戶集約種煙,社區以煙葉稅收分成增收新路子。同時,黑土岩社區積極争取各項資金,新建育苗大棚和密集式烤房,還組織“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對煙農提供技術指導。
如今,這裡沒有一塊荒地,放眼望去,盡是綠意盎然。2021年,黑土岩社區交煙7558.39擔,上等煙葉占比67.03%,産值1300萬餘元,社區獲得煙葉稅收分成45萬元,一片片金黃的烤煙真正成為了集體和群衆增收的“黃金葉”。
△石門縣南北鎮黑土岩社區烤煙。圖/受訪單位提供
“感謝幫助我發展煙葉,不僅家裡修上小樓房,而且還娶了媳婦成了家。”說起煙葉産業的發展,黑土岩社區居民康存廣深有感受,他頭年試種煙葉,就賺了1萬多元。按康存廣的話說,他從來沒有賺過這麼多錢。
熱情高漲的他,沒日沒夜地奮戰在煙葉地裡,以至于鄉親都開玩笑說:“康存廣,你現在老婆也讨了,房子也建了,還這麼拼命幹活做什麼?”
康存廣笑着回答:“賺錢買車好接送。”如果是幾年前,這簡直是癡人說夢。因為以前的康存廣是村裡有名的“窮光蛋”,居無定所,有時不得不住在豬圈裡。外出打工,買車票的錢都沒有。現在,康存廣說出這話,鄉親們深信不疑。
如今,以前的豬圈已變成了2層高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最讓人欣慰的是,康存廣還娶上了媳婦。
“女兒讀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送到縣城讀。”康存廣對妻子說,“再努力一把,到縣城買個房子,你就安心照顧娃讀書。”
柑橘成為黃金果,村民養起雞财神
“村裡的柑橘林已經長了有三十多年了,産量不高,我們通過引進優良柑橘品種對龍頭崗園藝場110畝老化的柑橘園進行了提質改造。”夾山鎮漢豐村黨支部書記邱文才向記者介紹了漢豐村近年來的發展狀況。漢豐村位于夾山鎮西南,當地山地8500畝,以種植柑橘為主。當地立足于村情,因地制宜明确發展模式,向市場資本借力,發展規模化種植業,在盤活土地的同時,增加了集體收入。股份合作的“金鑰匙”開啟了集體經濟“增收門”。
幾年前,漢豐村村民周金連因有兩個孩子需要讀書,還有一位老人需要贍養,盡管有幾畝柑橘,但培管技術不到位,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以緻柑橘産量不高、品質不優而賣不出好價錢,緻富無門路的她因貧困而成為建檔立卡戶。
2017年,根據石門縣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縣農業農村局安排高級農藝師董世平為周金連的結對幫扶責任人,助她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脫貧戶”再到“示範戶”的蝶變。
2018年的冰凍極端災害天氣使周金連的柑橘樹凍傷凍死嚴重,讓本就較為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情況後,在董世平的建議指導下,根據柑橘受損情況,橘樹全部凍死的地塊進行毀園重植,再指導其增施有機肥、農藥減量增效等措施。在進行毀園重植和高接換種全部改種了效益較好的紐荷爾臍橙、由良等品種,同時進行了擴園,柑橘面積也擴增到了10多畝。在毀園重植、高接換種和移密改稀的地裡,董世平指導其種植西瓜、辣椒、玉米、大豆等糧油經濟作物,充分利用地力,确保了當年收益能夠維持正常生活。
如今,周金連的橘園在董世平的指導下成了遠近聞名的示範戶。為此,縣農業農村局經常專門組織柑橘種植大戶來到周金連的橘園參觀學習。
位于石門縣新鋪鎮西北部的嶽家棚村,土地資源同樣不太理想:多為海拔700米左右的石漠化山地,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近年來,當地通過清資産、找優勢、引外力,逐漸探索出打好“土地、資産、資金”三張牌的發展模式。
在村黨支部的積極引領下,嶽家棚村主動對接龍頭企業達成合作,聯合湘佳牧業于2016年建設了石門縣第一個村集體建标準化土雞養殖基地,流轉土地15畝,投産年出欄土雞40萬羽的現代化循環農業養殖基地,實現每年集體經濟收入15.3萬元,不僅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内生動力,更使得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融相生。
“現在發展緻富,到我們村發展養殖業,5萬元貸款又不要息。每一年又分四千元紅,我在這裡一年有兩萬多(工資),兩年貸款就還清了,現在政策這麼好,使我們農村也富裕起來了。”村民劉國香說起緻富夢想信心滿滿。
潇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實習生田麗莎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