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
更新时间:2025-02-03 14:15:56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每年的正月初五為“破五”日,也稱“送年”,寓意年已經過去。由于春節期間有很多的禁忌,到了正月初五才可以解除,所以“破”有了“破除”的意思。

據古《歲時瑣事》中記載,“欲有所作為,必過此五日,始行之”,春節期間的衆多禁忌,比如不能動刀、動針線、不能洗衣服等習俗,等過了正月初五,就可以破除了。在一些地區還流傳着“破五”日一破一送一接的習俗。

所謂“一破”就是破除春節的禁忌,從此開始日常的生活。在農村,“破五”與“潑污”諧音,因此,也有将家裡的污穢東西“潑除”之意,後人又引申為送窮。送窮說法來自于《全唐文》,指的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和交窮五種。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正月初五為啥叫)1

所謂“一送”就是送窮神。因為窮神逢五必破,到了正月初五,會被乖乖送走。送窮的方式也缤紛多彩,在陝西等地,人們在鍋中爆炒麻豆,發出砰裂響聲,求得将壞運氣崩走。人們還要吃得特别飽,稱之為“填窮坑”。而在天津等地包餃子,要剁得案闆叮當響,讓鄰居們都聽見,稱之為“剁小人”。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正月初五為啥叫)2

所謂“一接”就是接财神。财神是農村春節期間,除了竈神與太公之外,家中祭拜迎送的主要神靈。在膠東地區,還流傳着出正月初二拜财神的說法,人們焚香放炮祭拜,異常隆重。祭拜财神之後,進行迎接财神。正月初五這天,商鋪重新開門,商家燃炮焚香,争利市、接路神,換上新财神。 通過“一破”、“一送”和“一接”讓富貴美好長留家中。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正月初五為啥叫)3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内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而魯西南地區初五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正月初五破五指的什麼(正月初五為啥叫)4

由于正月初五這一天承擔了人們太多的希望與憧憬。“破五”這一民俗時至今日,就演化成“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複到過年前的狀态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燒麥餡料怎麼做好吃北方
燒麥餡料怎麼做好吃北方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燒麥的用料糯米飯250克,泡發的木耳100克,胡蘿蔔100克,肉糜250克,油75克,蔥少許,老抽...
2025-02-03
生肉和熟肉哪一種營養價值更高
生肉和熟肉哪一種營養價值更高
生肉和熟肉哪一種營養價值更高?生肉和熟肉哪一種營養價值更高:生肉和熟肉的營養成分是一樣的,生肉通過各種烹饪方法煮熟以後,才可以吃,身體才可以吸收,營養也不會流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生肉和熟肉哪一種營養價值更高?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生...
2025-02-03
回顧國足十大經典陣容
回顧國足十大經典陣容
直播吧1月27日訊國足公布了12強賽第七輪對陣日本的首發陣容,根據首發來看,國足采用了5-3-2的陣型,與12強賽首回合面對日本和沙特時陣型相同。國足本戰首發(5-3-2):1-顔駿淩、2-鄭铮、4-王燊超、5-張琳芃、6-蔣光太、20-朱...
2025-02-03
老成都芋兒雞小店區美食推薦
老成都芋兒雞小店區美食推薦
五一節,又是雨潇風瑟。想起去年此時,也是先一天陰從冷雲起,轉眼就草薰風暖。擋不住出外逍遙的心,我們一衆影友,呼朋喚伴相約自駕,歡樂濃濃。4輛車,20人,一路歡語行程笑。喜歡這樣的日子,裁一縷陽光,遊一段山水。姐妹們千嬌面,盈盈淺笑,一起暈染...
2025-02-03
人教版高中化學硝酸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學硝酸硫酸
硝酸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腐蝕性的強酸,屬于一元無機強酸。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練習高一化學氨硝酸硫酸專題突破訓練。1.含H原子個數為1.806×1023個NH3,其質量為()A.17克B.0.17克C.1.7克D.5.4克【解析】n(H)=1....
2025-02-0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