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接觸到的很多曆史小故事都帶給我們正面積極向上的影響,負荊請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
蔺相如、廉頗,一個丞相一個将軍,一個文臣一個武臣,本來水火不容,卻志氣相投,成了生死之交。
趙國在蔺相如和蔺相如的共同輔佐下,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二人的友情傳為一段佳話。然而現實并沒有那麼美滿,作為主人公的二人卻結局凄慘。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蔺相位定秦王聽說趙惠文王得了一塊精巧絕倫的寶玉,就想據為己有,傳書一封想用15座城池來換和氏璧。假意我們公平交易,一手交城一手交和氏璧,實際秦王算盤打得精,趙國忌憚秦國的強大,即便強制留下寶玉,也不敢有什麼作為。
趙惠文王果然急得抓耳撓腮,不答應就得挨打,答應了什麼好處又落不着。
好在趙王身邊賢人豐富。一個宦官介紹了他的一位門客:蔺相如。
蔺相如這個人不僅有謀略,而且膽大、不怕死,在傲嬌秦王面前一副我與和氏璧共生死的姿态,唬的秦王一愣一愣,對他以禮相待,答應他種種條件,不成想被蔺相如擺了一道,人平安歸趙,和氏璧也完好無損。
趙王一看此人不同凡響,攜寶玉溜達回朝,還順帶滅了滅秦王的銳氣,不禁喜上眉梢,重用蔺相如。
趙國在将相和之前還是個唯唯諾諾的小國,經常受秦國嘲諷和欺負。秦國又一次挑釁趙國,趙國雖代價慘痛但也逼得秦國想講和,秦王邀請趙王在渑池赴宴。
趙王日夜憂思,認為一去肯定兇險。
蔺相如自薦随同趙王出席宴會。秦王喝開了就要求趙王彈琴助興,趙王答應。蔺相如也請秦王擊鼓,秦王臉黑,便又以命相要挾。秦王隻好象征性擊了一下鼓。
能拂秦王臉面的獨蔺相如一人了,回到趙國後,趙王立封蔺相如做了相國。
将相和對這個舞文弄墨的相國,大将軍廉頗很是不服氣。自己外出打仗随時将生死置之度外,無數勝仗的功勞,蔺相如隻說了兩句話就敢淩駕自己頭上。于是對外人說,遇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聽說了,就時時躲避他,遠遠見了趕緊調轉馬頭,甚至稱病不上朝。這讓蔺相如手下的門客很沒面子,怎麼會做這樣懦弱怕事的人的門客。
就向蔺相辭行,蔺相如挽留他們:各位認為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衆人回答自然是秦王,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畏懼廉頗?我之所以處處忍讓,是因為我倆同是趙國臣子,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國家會因此受累。個人恩怨在國家大義面前根本不算什麼!
蔺相如聽說後,才反應過來,自己被功名利祿沖昏了頭腦,差點做了損害國家利益的錯事。後悔不已,就除去外衣,身上背滿荊條,在衆目睽睽之下,敲響蔺相如大門,負荊請罪。
蔺相如惶恐,熱情招待,二人重歸于好,成了生死之交。在廉頗和蔺相如的輔佐下,趙國蒸蒸日上,勢力大增,不需要再忌憚秦國。
将相皆悲慘秦國介于趙國國勢不容小觑,也不敢做過分的事,但一直虎視眈眈,暗中尋找機會,給趙國緻命一擊。
趙孝成王繼位後,發展重用身邊的親信,鞏固地位,廉頗和蔺相如成了有名無分的棄臣,兩人的意見不被采用,無奈看着新王上任的三把火燒錯了地,也隻能悲憤。
秦王得知廉頗蔺相如二人失寵,便着手策劃進攻趙國。
長平之戰,秦軍與趙軍對壘。趙軍實力比不上秦軍,盲目迎戰恐會損失慘重。廉頗便用計固守不出,不管秦軍怎樣叫戰都裝聾作啞。
秦軍氣急敗壞,同時也思考對策。
秦軍間諜在趙王耳邊吹風:廉頗不足以讓秦軍畏懼,趙括才是秦軍真正害怕之人。趙王見廉頗遲遲不能勝戰,早就心急難耐,有了旁人的鼓動,沒有猶豫用趙括替換了廉頗。蔺相如拖着病重的身子苦苦相勸,趙王不以為然。
趙括出馬,就隻會紙上談兵。
秦軍勢如破竹,趙國四十萬大軍淪陷,險些滅國,幸得其他五國出手相助。蔺相如急火攻心,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了。
趙王後悔不叠再次啟用廉頗,可等到新王繼任,廉頗又成了棄将。
廉頗心死,投奔了魏國,在魏國也沒有得到重用,又受小人陷害,回國無望。最終抑郁而終,到死都沒能再回國。
小結廉頗、蔺相如共同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二人的感人友情更是代代流傳,值得後世學習稱贊。
趙惠文王懂得任用賢才,加之當時趙國沒發生什麼重大災難,也經曆了一段國泰民安的時期。而一個國家滅亡的因素很多,統治者政策、受災等等,君主本身的決斷有時候可能就起決定性作用。
,